学术投稿

冰敷预防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姜红;宁余音;范威燕;梁瑾冰;陈宁娟

关键词:冰敷, 痔疮, 尿潴留, 护理
摘要: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的预防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法,减少痔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将200例混合痔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立即用肛门模型冰块加压包扎敷于肛门术口大敷料外,对照组只用敷料而不作冰敷.结果 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痔切除术后进行肛门冰敷可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冰袋的制作方法

    我科用脉营养输液袋的患者较多,我们将消毒处理过的静脉营养袋(3L)空袋,经注水后速冻外加布套,制作成冰袋,经3年来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交替性减压气垫床对重症病人皮肤减压效果的研究

    难免性褥疮在ICU时有发生,就其主要原因有病情不允许翻身、循环不良、全身缺氧、低蛋白水肿、腹泻等,针对ICU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运用客观的监测工具,即压力传感器(XSENSOR),动态监测病人皮肤受压部位和受压情况,研究交替性减压气垫床对重症病人减压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廖燕;叶磊;李水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巧用橡胶奶嘴作婴幼儿雾化吸入口含嘴

    临床上雾化吸入应用广泛,其效果快速、有效.但塑料口含嘴硬度高,婴幼儿不配合使用时容易伤及口腔黏膜,且婴幼儿不会主动吸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欠佳,本文介绍用橡胶奶嘴代替塑料口含嘴.

    作者:崔连秀;戢运云;龚玉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精神科封闭病房陪护管理模式的探讨

    精神科封闭病房是否设置陪护,是目前精神护理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封闭病房陪护的存在确实给病区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陪护对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利少弊多[1].然而,陪护的存在能够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2].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作为陪护,可以获得规范家庭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为护士实施家庭干预创造了条件.为探讨系统管理模式对陪护的影响,我科2005年2~5月选取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作为研究对象,经一年观察,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洗耳球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效果观察

    在分娩过程中,给新生儿及时进行呼吸道清理,可有效地减少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并发症的发生.一次性婴儿吸痰器(以下简称吸痰器)是目前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主要产品,具有彻底清理呼吸道的优点,但因其对新生儿呼吸道黏膜的损害较大.为此我院参考了一些资料,使用耳科医用洗耳球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选择我院2006年4月~6月出生的101例足月新生儿分别采用洗耳球,吸痰器清理呼吸道,对其效果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毅;马敏霞;顾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护理记录,总结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 ICU真菌感染的部位前三位是泌尿道(50.66%).呼吸道(29.61%)和血(7.69%),菌株种类是白色念株菌占首位.结论 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对降低ICU深部真菌感染率十分重要.

    作者:林汉慧;林碎钗;孔海燕;杨惠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个体化钙浓度透析液的护理

    钙磷代谢紊乱及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透析病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高钙、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和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血管钙化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我院自2005年7月开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选择个体化的钙浓度透析液,保证了有效安全的透析方式,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美素;杨筱敏;金领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改良胃管插入法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的应用

    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常需留置胃管鼻饲给药、营养支持、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但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严重的舌根后坠,插胃管容易失败,反复插胃管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病情,且耗费护士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该类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我们分析失败原因,根据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咽喉部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对胃管插入方法和技巧进行改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艳;杜芸;庞兰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哮喘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相关问题

    吸入皮质激素(ICS)是目前有效的治疗哮喘的药物[1].因其对局部发挥强大抗炎作用,全身副作用少见而被广泛应用.随着药物疗效的不断增强,给药浓度的不断提高,给药系统的不断改进,吸入性激素的前景也更为广阔,这无形中增加了药物副作用及相关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不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有效处理,会大大降低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生活质量.现将48例哮喘患者长期吸入皮质激素所致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药物相关依从性问题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孙龙凤;陈晓平;李宝杰;王爱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英国医院病房设置及护理

    英国皇家医学中心(Queen's Medical Center)是一所集教学、科研与临床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1~2003年,我在此医院做了两年的护士,现将所见所闻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护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理论与实践存在距离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一问题也引发了护理学界的广泛讨论[1-5].以下就护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Theory-Practice Gap,TPG)问题存在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予以阐述.

    作者:白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旧法接生,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较高.科学接生法普及后,本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但边远地区的农村仍时有发生.我科近年来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同时注意临床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顺华;张贵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

    目的 回顾和总结对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病例,经冠状动脉植入从自体骨髓液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手术不同时期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屠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镜检查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加拇指按压内关穴效果观察

    我院2005年4月~2006年2月,对患者在胃镜检查前给予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加拇指按压内关穴的措施,对缓解甚至消除恶心、呕吐、呛咳、心悸等症状,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郎爱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心血管事件发生时间分布及护理对策

    心血管事件是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事件,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脑血管意外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心血管事件时间分布特征,预见性地做好急救与护理工作,我们查阅了2005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162例病例,对该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莉丽;俞申妹;朱金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婴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婴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全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系统,对全省122例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史的妊娠期妇女及婴儿进行随访、干预.结果 发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孕母的新生儿,其低出生体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母亲的新生儿,其智能发育评分也明显落后.结论 加强对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母亲及其孩子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毛华庆;刘燕萍;施玉华;蒋优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不同种类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效果的对比研究

    中心静脉导管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日益广泛,寻找便捷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我院2005年3月~2006年4月使用加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此法更换敷料简便,减少局部感染,较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娟;陶小琴;李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妇科腹腔镜辅助子宫手术前灌肠的改良护理

    肠道清洁是妇科腹腔镜辅助下子宫手术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直接影响术中操作[1],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传统肥皂水普通灌肠法,这种方法效果良好,缺点是费时、操作繁琐、患者不易接受[2].针对以上不足,我院结合多年采用磷酸钠灌肠剂对腹腔镜辅助下子宫手术前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的护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患者易接受、效果较好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伏丽娟;唐海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完全截瘫病人两种灌肠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采用氟罗氏尿管与传统硅橡胶肛管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灌肠的对比效果.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26 #硅橡胶肛管进行灌肠,而试验组则采用18#氟罗氏双腔气囊尿管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溢出时的灌入量、溢出总量及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在灌肠过程中从肛门溢出的灌肠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学意义.结论 使用氟罗氏尿管替代硅橡胶肛管灌肠可减轻肛管对肛门、直肠的机械性损伤,减少溢出量,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曾利辉;田永明;宁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娩球在临产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娩球在孕产妇临产后使用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05年6月~2006年2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22例作为观察组,9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临产后,在子宫收缩间歇期,由助产士(师)负责指导孕产妇坐或半坐卧位在分娩球上.对照组在孕产妇临产后采取常规体位,即卧位(平卧位、交替左右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观察组孕产妇疼痛缓解的效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分娩球可加速产程进展,缓解疼痛,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龙秀红;彭茹凤;谢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