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燕
目的 为全面了解隆阳区特定人群HIV感染情况,为科学制定有效遏制艾滋病流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被调查人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每人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13 823人,HIV抗体阳性109人,阳性率0.79%.结论 (1)隆阳区特定人群的HIV感染率为0.79%(109/13 823),HIV流行态势严峻;(2)经过进一步调查109名感染者中通过性传播的占62.38%(68/109),提示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迅速上升;(3)今后隆阳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压力更大.
作者:李凤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讨论了13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作者:宋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省一直处于麻风低流行状态,自基本消灭麻风达标验收以后,新发现麻风患者愈加少见,近我们收治1例被误诊的界限类偏瘤型麻风(BL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顾明生;谢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由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全身性小脉管炎.由于过敏反应使全身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而使血液自血管内向血管外渗出,形成大量皮肤或黏膜内出血斑点,我们在临床上用以中医活血化瘀为主,配合西医治疗本症收到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松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寻常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治疗方法多样效果各异.我科从2003年2月至今,采用自拟抗银汤结合中药气疗对寻常型银屑病观察188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共2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作者:郭宪法;杨景平;田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以皿治林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86.11%;慢性荨麻疹为83.33%.该药的副反应轻微.
作者:骆津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麻风下肢溃疡流行情况及其直接原因.方法 使用专题调查表,对128名麻风寄养病人下肢溃疡情况逐一检查.结果 麻风下肢溃疡占病例的53.1%,占下肢的36.3%,2个及以上溃疡下肢占8.20%,足部,踝部,小腿溃疡分别占71.67%,21.6%,6.67%.溃疡单纯性占55%,复杂性占45%;麻风下肢溃疡损伤的直接原国以行走多见,占54.17%,其次为摩擦(20.0%),剌伤(7.5%),静脉曲张(5.85%),剪切伤(4.17%).结论 为降低较高的下肢溃疡患病率需重点防治单纯性溃疡,同时要大可能减少远程行走,摩擦,剌伤等溃疡直接损伤因素,并在麻风病人中推广足自我护理.
作者:俞秀娟;谭又吉;王景权;许亚平;王江南;姚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科于2001年以来应用曲安奈德穴位注射配合内、外药物治疗慢性湿疹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69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疹,均具有慢性湿疹的皮肤增厚、浸润、苔藓化等典型皮损(发病部位包括:躯干、小腿、手、足、肘窝、膝窝).
作者:韩留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们对楚雄州1998~2004年性病流行情况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性病在本州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以便为更有效地防治和管理性病提供参考.
作者:杨中恒;苏家勇;杨荷;杨克兴;宋琦云;何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咪唑斯汀(mizoladtine)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26例,分为3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10 mg,1次/d,肤痒颗粒9g,3 次/d;对照1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10 mg,1 次/d;对照2组患者给予肤瘁颗粒9 g,3 次/d;3组患者均以2 w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108例患者完成实验,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3.8%、73.5%和64.9%.第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9.2%、82.4%和64.9%.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起效迅速,复发率低.
作者: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999年11月至2002年9月在临床上有记载的13例成人头癣,根据其培养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黄癣1例,男性20岁,来自农村,患病10 yr,脱发.临床检查,头顶头发稀少,有白色鳞屑,发根有痂壳,去掉痂壳,患处呈脐窝状,无特殊异味,实验室检查,查见发内分节菌丝,痂壳内亦有孢子和菌丝,经培养鉴定为许兰毛癣菌.
作者:李自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是皮肤病门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对其治疗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因常规涂药、上药、敷药等治疗受限及效果不理想等影响,需要寻求一种有效和简便的方法.
作者:陈立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HIV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明确防治工作重点,寻找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盈江县1990~2005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咨询、专题调查、个案随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盈江县自1990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1992年出现AIDS病人,至2005年已累计发现2 151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占总数的72.91%,但性传播途径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盈江县HIV/AIDS已属高度流行区,目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对吸毒者、性服务小姐和感染者配偶等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
作者:康永然;谢忠尧;杨增源;瞿炳生;杨建华;赵余仙;宋德清;杨炳丽;王冬荣;冯晓静;聂永英;王蓉;余顺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湿片镜检法,对407例娱乐场所服务小姐的宫颈和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407份标本经实验室检测,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阳性率分别为33.9%(138/407)和24.6%(100/407),其中二者合并感染为13%(53/407).259例(63.3%)就诊者至少患有一种生殖道感染,其中只有1种感染的有128例(49.4%,128/259),其他为2种或以上的感染.单纯阴道感染为16.7%(68/407),单纯宫颈感染为14.7%(60/407),宫颈感染合并阴道感染为20.9%(85/407).滴虫合并CT/NG感染占滴虫感染总人数的53.8%(14/26);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CT/NG感染占BV总人数的52.7%(68/129);念珠菌合并CT/NG感染占念珠菌病总人数的34.5%(10/29).结论 性服务小姐的性病感染率很高,多种病原体的合并感染常见.应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医疗和行为学干预.
作者:钟铭英;王千秋;杨凭;王广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婴儿苔藓,好发于春秋季节,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易复发的过敏性皮肤病.
作者:杨秀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科于2002年5月~2005年9月采用多功能电离子仪治疗腋臭共40例,效果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腋臭患者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均为距离腋窝1m可闻到臭味(夏季)的典型病例;年龄20~38岁;病程3 yr以内15例,3 yr以上25例;均为双侧发病;均曾用名露、半月清、西施兰等外用药物治疗,未效.
作者:李晓蓉;张静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4例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30~39岁3例,43岁以上1例.4例均已婚,发病前均有婚外性交史、嫖娼史或配偶感染史,均在我科确诊为尖锐湿疣,予激光治疗皮损消失.病期短2 w,长0.5 yr.1例男性患者诉肛周瘙痒,检查发现肛周见簇集灰白色丘疹,高梁粒大,表面光滑发亮,3例女性患者均诉外阴瘙痒,又出现皮疹.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常见性传播疾病[1],临床上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复发率仍较高.为了进一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并评价不同部位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冶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我科于2003年5月~2005年5月期间,使用电离子治疗联合不同部位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尖锐湿疣,现将疗效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马静;温炬;林中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草药对角质形成细胞(KC)产生内皮素-1(ET-1)的作用,来探讨中草药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以便寻求更有效的中药配方.方法 我们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筛选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作用的单方和复方中草药.采用KC体外培养的方法,经中药处理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培养的上清液中(ET-1)的含量.结果 单味药白芷(70.06±29.4)pg/ml、补骨脂(56.00±5.29)pg/ml,与对照组(46.10±7.51)pg/ml比较有显著的上调KC分泌ET-1的作用(P<0.05);复方中药(80.60±15.7)pg/ml比较对照组(44.70±5.50)pg/ml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中草药对KC有明显的促分泌作用.讨论我们知道KC可产生ET-1,而ET-1又可促进MC增殖、分化.中药对KC分泌ET-1具有上调作用,而促进ET-1增加可能是中药治疗白癜风机制之一.
作者:管晓春;段逸群;吴纪圆;阎鸣;曾志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苦参疱疹酊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对31例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苦参疱疹酊局部保湿外敷给药并观察疗效.结果 用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皮损结痂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外用苦参疱疹酊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止痛迅速、效果显著、病程明显缩短、安全及使用方便等诸多特点.
作者:楼有益;罗汉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