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王林;何成友;张晓冰;姚秀珍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53岁. 头皮灰白色鳞屑斑5年,脱发4年,痒疼.鳞屑斑反复发生,剥除后再发、增厚,呈树皮样外观,几乎全秃.近半月无诱因出现全身浮肿,以眼睑、腰骶部、双下肢明显,伴胸闷气促,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既往史:患高血压病2年,高达180/120mmHg,间断服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稳定.曾在曲靖市一院住院,X线片:双侧胸膜腔积液,普大型心脏,心包积液可能.
作者:黄莓屏;李发增;余江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跨境缅甸静脉吸毒人员在开始干预条件下,其共用针具、高危性行为及干预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为下一阶段联合跨境综合干预活动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缅甸某跨境边境城镇,随机抽取社区正在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表及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目标人员共用针具、高危性行为等方面的资料. 结果 共调查250名吸毒人员,其中上月53人使用过其它人的注射器. 116人上月有过性行为,45.7%的性生活不使用或偶尔使用安全套,47.2%的吸毒人员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不使用或偶尔使用安全套, 74.8%的人近一次性生活时未使用安全套,250人都成功接受过清洁针具服务.结论 跨境吸毒人员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十分普遍,合作跨境干预控制吸毒人员传播艾滋病十分重要,跨境合作项目应该作为边境地区共同开展吸毒减少伤害的主要干预策略之一.
作者:朵林;雷宇靖;梅红英;薛皓铭;赵欣如;杨丽华;钟君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疤痕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因多数患者有疤痕体质、病程缓慢、疗程长而被皮肤科及整形科医生所困扰,且因发生在光曝部位的疤痕有明显影响患者美观而影响至患者的心理及正常社会交往.笔者采用得宝松注射液治疗光曝部疤痕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是一种进行性动脉变性疾病,周围动脉管壁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终导致局部供血不足的各种症状和体征.作者近期收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米向斌;邱贤文;张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荨麻疹是皮肤科较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它的病因复杂.随着环境和食物中过敏原的增多,过敏原与荨麻疹的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过敏原阳性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食物过敏发病率之高,危害之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作者:朱薇;付香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20岁,下腹阵发性绞痛1小时,于2009年1月3日急诊入某医院,体检:急性痛苦病容,被动体位,一般情况可,神清合作,T 38.4℃,P 96次/min,R 24次/min,BP 110/80mmHg,全身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下腹部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腹痛缓解时,未扪及包块,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及闭孔内肌试验均阴性.
作者:杨天秀;高芳;刘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臭氧层日益变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不断增多.人们对紫外线的防护日益增强.目前防晒剂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必备化妆品之一.本文综述了防晒剂的特性及应用,包括防晒剂的分类及特性、防晒剂的评价指标、防晒剂的使用要点、防晒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晒剂的发展趋势.
作者:袁李梅;邓丹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昆明市暗娼人群的规模及分布情况,掌握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性病艾滋病行为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暗娼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用国家暗娼人群综合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估计昆明市暗娼人数为10 196人(9 488~10 90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7%,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1.7%,近一年干预措施覆盖率为96.2%.结论 应进一步加大对暗娼人群的干预力度,扩大有效干预措施的覆盖面.
作者:李琳;陈利;杨吟;车忠民;陈媛玲;楚承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皮肤虽然不是淋巴样器官,但皮肤内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活性,被称为皮肤相关性淋巴样组织,可以发生皮肤淋巴瘤.皮肤淋巴瘤是仅次于胃肠道的第二常见的淋巴结外淋巴瘤,分为原发于皮肤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和继发于淋巴结和其它器官的继发性皮肤淋巴瘤,虽然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与继发性淋巴瘤的相同亚型的组织形态相同,但生物学行为、治疗反应和预后有很大的差异,故应该加以仔细的鉴别.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并发类天疱疮较少见,仅有文献报道在用青霉胺治疗RA时约7%可诱发天疱疮[1],现有1例二者并发,且病程中无特殊用药史,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医林;张佩莲;邓丹琪;李晓岚;周晓鸿;付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以疼痛和群集性水疱为特点,治疗方法很多,常见阿昔洛韦治疗的报道.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报道较少,为观察其疗效作者用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139例带状疱疹进行疗效观察与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佟长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嗜酸粒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正常人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0.02~0.04,超过正常但小于0.1称轻度增多,介于0.1~0.5为中度增多,大于0.5则为重度增多.嗜酸粒细胞增多与许多皮肤病相关,可归为二类,一类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主要有: Ofuji嗜酸性化脓性毛囊炎、Wells综合征、嗜酸性脂膜炎、Gleich综合征(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周期性血管水肿)、嗜酸粒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口腔黏膜嗜酸粒细胞性溃疡、新生儿毒性红斑、嗜酸粒细胞性面部肉芽肿、一过性嗜酸粒细胞性结节病及结节性嗜酸粒细胞浸润等.
作者:陈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们在初期接触皮肤病学时,学习过一种皮肤的原发损害-结节,为皮肤局限性、实质性甚至深在性的损害.在临床上有结节性痒疹、结节性红斑等.但如果我们谈及结节性皮炎,则是个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概念,与我们在临床上描述的结节损害完全不同,是指在真皮的浅层、深层炎症细胞呈致密的结节状浸润,在临床上既可以表现为结节,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浸润性的斑片、斑块等.这一类疾病,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来确诊.
作者:陈喜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们采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联合奇正青鹏膏剂(奇正藏药集团)外用治疗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获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一菲;曹萍;王晓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OACD)[1]是指皮肤接触非刺激浓度的化学物后而激发炎症反应的职业性皮炎.为探讨OACD的常见致敏原及斑贴试验的临床作用,本文分析了我院门诊近3年来68例OACD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部分患者还用病史提供的可疑物加做斑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珩;郁辉;张豁达;罗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马绍尧教授系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运用养阴清热法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笔者于1991年至2003年随师学习,现将随师病案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吴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皮肤假性淋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组淋巴细胞浸润性疾病.现将我所门诊1例皮肤假性淋巴瘤报告如下.患者女,72岁,前额、右侧面部出现结节和斑块,不痛不痒并逐渐增多3个月,并于2007年10月来我所门诊就诊.门诊拟诊断:结节病、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假性淋巴瘤.患者既往健康,家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朱文全;万和平;蒋建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雷公藤是祖国传统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泰州制药厂在中国皮肤病研究所专家的协作下,率先开放上市,首先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后,因其抗炎、抗过敏反应、类皮质激素、免疫调节等作用不断得到证实,它在治疗某些顽固性皮肤病,特别是皮肤血管炎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目前认为雷公藤可能在皮肤科领域是一个存在巨大潜力的药物.
作者:张德良;罗幼鋭;沈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斑秃的发病原因较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故治疗斑秃无理想办法.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1月,采用生发片联合胱氨酸片口服治疗斑秃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世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皮肤血管炎是皮肤科临床时常见到的一组皮肤病.严格而言,皮肤血管炎是系统血管炎或系统疾病的一种外在皮肤表现,只是当系统损害较轻,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没有内脏异常发现时,被称为皮肤血管炎.
作者:涂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