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蔡怡;柴凤婷;汪贵茹;杨桂云;赵俊爱

关键词:清洁灌肠, 不良反应,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12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灌肠时间平均约为5 min,实验组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连接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深度增加为17~20 cm,灌肠时间延长为平均约30 min.观察灌肠效果及灌肠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量多(P<0.0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效果优良率高(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唇裂术后局部早期冰敷的疗效观察

    唇裂术后患儿麻醉作用消失后,因缝合口疼痛和肿胀,患儿极易哭闹,使缝合口张力增大,疼痛更甚、肿胀更重、渗血愈多,致缝合口愈合慢,重者裂开等后果.口服给药止痛吸收时间长、起效慢,婴幼儿经口给药困难.肌注止痛易引起患儿注射区硬结.曾有文献报道:美国对唇裂术后患儿立即给予冰块局部冷敷[1].为了验证此方法的疗效,我科选择140例唇裂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其术后局部早期冰敷,旨在探讨唇裂术后早期冰敷的止痛、消肿、减少渗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瑞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学

    循证护理与护理质量提高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的新兴工作方法,是指护理人员审慎、明智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有效佳的护理。

    作者:宋锦平;成翼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体系的健全,由学校培养的社区护理人才直接配备社区护理岗位是必然趋势,因此,在现有高等护理专业中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培养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宽厚的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是目前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可行方法.

    作者:李峰;韩杰;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制胸腔穿刺针的临床应用

    新购进的胸腔穿刺针,其针梗长70 mm,带有三通,三通后连接内径为4 mm的输血乳胶管.在临床应用中,操作者普遍反映其针梗太长,穿刺成功后不易固定,在抽液过程中易造成针尖在胸腔内左右摆动,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险;其连接的乳胶管因两端管径等大,连接注射器乳头时多不严密,在抽液过程中,需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乳胶管与注射器乳头衔接处,给操作带来不便;且乳胶管在132℃、0.21 MPa压力下,灭菌6 min使用3~4次就变黑变软,用止血钳钳夹后极易粘连,不能再用.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我们自行制作了胸腔穿刺针,通过本院6年的临床应用,共穿刺318次,成功率100%,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昭鸾;李华伟;陈立珍;田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供应室无菌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供应室无菌间的工作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开展、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广泛大量的使用,以及下收下送工作的开展,其内容亦随之扩大与深入,如何才能保证所提供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各科室领取、交换物品种类与数量的准确性本文对此做如下探讨.

    作者:黄庆宣;叶景霞;许秋宁;潘桂娥;黄秀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腭裂整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为了提高对腭裂整复术后患儿的护理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5天内常见并发症如缺氧、出血、发热、呕吐、感染、伤口裂开等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小平;陈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按传统判断标准[1],阳性率甚高,文献报道为76.1%~99%[2~4],其中假阳性为61.7%~75.8%,为降低其假阳性率,护理同行们主张合理设计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而近年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lml空针(本文所指者均为一次性)针头处死腔容积约为0.1ml,若用之按传统方法配制TAT皮试液,则配制出的皮试液浓度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探讨空针死腔对TAT皮试液浓度进而对皮试结果假阳性是否也造成影响,因而对原配制方法进行改良,并将两种方法所配的TAT皮试液对1 436例需注射TAT的病员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燕;涂素华;王玲;李玉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好方法.方法将剖宫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在术后6 h分别给A组温水足浴,B组果导口服,C组温水足浴加果导口服,D组不施加任何因素,观察各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温水足浴加果导口服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12.61 h,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温水足浴加果导口服是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好方法,对术后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彭桂芝;黄瑛;尹广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性肾功能衰竭在血液净化中并发症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开始透析的新病人中有25%是糖尿病患才.

    作者:贺显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床护士应用护理诊断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护士使用护理诊断的基本情况,促进整体护理深入发展.方法通过深入医院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查阅病历等方法,对广东省有代表性的18所医院的249名护士进行了调查,查阅病历769份.结果在769份病历中出现106项护理诊断,其中64项属于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确认的护理诊断,42项超出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的护理诊断范围.半数以上的护士认为使用护理诊断仍有难度.结论中国护理发展必然要走中国化的道路,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同时,要根据中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作者:陈伟菊;刘静慰;周丽华;黎瑞庄;何金爱;罗洪;王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输液中液平面过低的四种处理方法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及大手术时,因输血输液量大、速度快、治疗药物复杂及巡回护士需反复给手术台添加纱布、针线等其他物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有液平面过低的情况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输液平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王宝宁;宋芳;田丽;李秀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TME结肛吻合术术后肛周护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TME结肛吻合术术后肛周护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尽可能减少肛周近远期并发症.结果经随访,肛门功能6~9月后开始恢复,12个月左右可达到一定程度的自主探便状态,18~24月后多数病例大便次数接近正常.结论加强术后肛周护理对减少吻合吸肛周盆腔并发症及促进术后肛门括约肌恢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增蓉;朱红;李卡;成翼娟;印义琼;邓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静滴前列地尔速度探讨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静脉滴注的适宜速度.方法将9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采用前列地尔100μg加入5%GS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滴速分别为24滴/min,12滴/min,6~8滴/min,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均为10d.结果 A、B、C 3组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治疗UAP时,静滴速度以12滴/min较适宜,其发生不良反应少,输液时间适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素平;徐翠霞;周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人际学

    护士的语言交谈技巧2 护士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和技巧2.1 护士应具备的语言修养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无疑也是护士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它不仅会影响护士的人际关系,也关系到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与众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的人打交道,人们可以从护士的语言修养中评价护士并决定对其信赖的程度,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甚为重要.

    作者:史瑞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可拆卸外套管的新型气管套管的研制及使用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临床上常用的气管套管主要有金属、塑料和气囊气管套管,每种套管都有内套管、外套管,内套管可随时拔出清洗消毒,而外套管则长期固定在患者气切部位,不易取下清洗和消毒,造成严重污染.经过细菌培养,外套管壁上存在着致病菌,尤以痰液分泌物增多时更明显,因而增加了伤口和肺部的感染率.为此,我们研制出可拆卸外套管的新型气管套管,将外套管设计成2~3片,可随时拆卸清洗消毒,又重新组合安装插回气管内(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02222056.9).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应用漂浮导管内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昏迷病人鼻饲和外科手术引流胃液几乎完全依赖胃管.但昏迷病人没有吞咽动作,胃管插入有一定困难;手术中全麻病人则不仅不可能吞咽,而且因已插入气管导管,胃管插入更加困难[1].我们应用漂浮导管内导丝导引插胃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效果良好.

    作者:贾福玲;赵宜军;聂春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危重病肺分泌物不同收集法病原学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肺分泌物的收集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法(A)、1 ml注射器法(B)和无菌玻璃小瓶法(C)收集肺分泌物,对其病原学检测的敏感性、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 B、C两法与A法相比,在病原学检出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B、C两法无差异(P>0.1),但在可操作性方面C法更优于B法.结论无菌玻璃小瓶法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收集肺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的方法.

    作者:郭素莲;马传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专护理教学临床实习目标的研制

    如何借鉴现有护理层次的实习大纲,制定出集现代护理理论、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一体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临床实习目标和评价指标,成为全日制大专护理实习大纲的核心内容,是我们自2001年9月以来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介绍实习目标的制定研究.

    作者:吴雅文;胡晓燕;王福美;叶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灌肠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灌肠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78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灌肠组、非灌肠组,灌肠组用生理盐水或开塞露灌肠,2次/d.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灌肠组明显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时间.结论灌肠是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作者:张丽萍;陈娟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直肠造瘘术后患者灌肠新方法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会给一些行直肠造瘘术后的患者灌肠.由于造瘘口部位无括约肌,当肛管插入造瘘口灌入液体时,液体会从造瘘口流出,保留于肠内的灌肠液减少,使灌肠效果降低,且液体会喷溅,给护理操作带来较大难度.通过对30余例造瘘术后肠梗阻患者进行灌肠,找出一些方法,提高灌肠成功率,特介绍如下.

    作者:马瑞英;马秀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