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相关性口腔粘膜炎的护理

胡晓蓉;廖巧芬;管文化;俞伟萍;章凌红;祝雄伟

关键词:骨髓移植, 口腔粘膜炎,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相关性口腔粘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护士对相关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水平.方法对44例接受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患者在移植期间出现的口腔粘膜炎的观察、护理和治疗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44例有78%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粘膜炎,经过综合护理,除了移植失败的患者,余均在10~16天内好转.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对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相关性口腔粘膜炎护理的关键.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梗死病人配偶应对反应的调查研究

    心肌梗死(MI)是冠心病中严重、危害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作者:王文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可拆卸外套管的新型气管套管的研制及使用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临床上常用的气管套管主要有金属、塑料和气囊气管套管,每种套管都有内套管、外套管,内套管可随时拔出清洗消毒,而外套管则长期固定在患者气切部位,不易取下清洗和消毒,造成严重污染.经过细菌培养,外套管壁上存在着致病菌,尤以痰液分泌物增多时更明显,因而增加了伤口和肺部的感染率.为此,我们研制出可拆卸外套管的新型气管套管,将外套管设计成2~3片,可随时拆卸清洗消毒,又重新组合安装插回气管内(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02222056.9).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TME结肛吻合术术后肛周护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TME结肛吻合术术后肛周护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尽可能减少肛周近远期并发症.结果经随访,肛门功能6~9月后开始恢复,12个月左右可达到一定程度的自主探便状态,18~24月后多数病例大便次数接近正常.结论加强术后肛周护理对减少吻合吸肛周盆腔并发症及促进术后肛门括约肌恢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增蓉;朱红;李卡;成翼娟;印义琼;邓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高原心脏病围术期中的应用

    我院地处3 700 m的高海拔地区,这里有大量的常居者和世居者,他们成为人类低氧习服适应的象征.由于海拔增高,引起大气压下降和氧分压降低,导致人体的低氧血症,并引起显著生理变化和一系列临床问题,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体外循环手术,对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刘坤;张进滨;汪微;邓红春;马楚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力资源重组的做法与体会

    医院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建立优质、高效、低耗、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讲究成本效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必须研讨的课题.我院胃肠外科作为护理部人力资源重组的试点区运行了近两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叶新梅;陈利芬;张振路;劳雪英;黄漫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

    瓣膜病是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以往全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是其唯一的外科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我科率先在胸腔镜下修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胸腔镜下瓣膜置换属国内首例,居世界领先水平,我科于2001年10月~2002年7月行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霄;杨秀玲;张赤铭;贾宏;谭红梅;俞世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制胸腔穿刺针的临床应用

    新购进的胸腔穿刺针,其针梗长70 mm,带有三通,三通后连接内径为4 mm的输血乳胶管.在临床应用中,操作者普遍反映其针梗太长,穿刺成功后不易固定,在抽液过程中易造成针尖在胸腔内左右摆动,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险;其连接的乳胶管因两端管径等大,连接注射器乳头时多不严密,在抽液过程中,需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乳胶管与注射器乳头衔接处,给操作带来不便;且乳胶管在132℃、0.21 MPa压力下,灭菌6 min使用3~4次就变黑变软,用止血钳钳夹后极易粘连,不能再用.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我们自行制作了胸腔穿刺针,通过本院6年的临床应用,共穿刺318次,成功率100%,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昭鸾;李华伟;陈立珍;田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贵阳市不同等级综合医院陪护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贵阳市不同等级综合医院陪护现状,以促使医院陪护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贵阳市四所不同等级医院的陪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医疗市场对陪护有一定需求,但目前陪护主要来自病人家庭 ;理想的陪护应满足责任心强、收费合理,有一定医护常识,对医院环境熟悉,能吃苦等基本条件;人们对构建医院职业陪护赞同比的大.结论医疗市场是需要职业陪护的,这一矛盾的解决有待于政府、医院、社会的通力合作.

    作者:喻茂娟;黄德远;夏曙华;何国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改良法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置管的应用

    中心静脉通路已被广泛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等临床实践,同时穿刺的方法技术和材料不断更新.中心静脉置管(CVC)可通过很多途径,颈内静脉是目前采用多的CVC途径.穿刺点的选择是穿刺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国人颈内静脉解剖结构,我们对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点和方法进行了改良.2001年9月~2002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开展改良法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置管术75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彦君;张建贞;张爱兰;胡光玲;李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按传统判断标准[1],阳性率甚高,文献报道为76.1%~99%[2~4],其中假阳性为61.7%~75.8%,为降低其假阳性率,护理同行们主张合理设计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而近年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lml空针(本文所指者均为一次性)针头处死腔容积约为0.1ml,若用之按传统方法配制TAT皮试液,则配制出的皮试液浓度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探讨空针死腔对TAT皮试液浓度进而对皮试结果假阳性是否也造成影响,因而对原配制方法进行改良,并将两种方法所配的TAT皮试液对1 436例需注射TAT的病员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燕;涂素华;王玲;李玉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患者早期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的研究较多,但对患者出院后ADL研究报道不多,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对出院后的96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王元姣;付金英;娄玲娣;葛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烧伤的社会化康复

    随着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存活率及临床治愈率不断提高,烧伤后残留的缺损或畸形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随着相关学科,如康复医学、心理医学、美学的发展,我们在烧伤系统化治疗过程中就要重视患者的社会化康复,包括心理康复和职业康复[1].

    作者:陈雅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留置T形管出院患者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T形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留置T管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在出院前只给予常规与T管相关的护理指导,后者则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强化自我护理知识,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华;王雅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出血及凝血功能的监护

    目前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手段,术后一年存活率已达到90%[1].而手术后对病人出血及凝血功能的监护是OLT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病人出血及凝血功能的监护对及时发现OLT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0年8月~2002年9月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的50例患者出血及凝血功能监护的经验总结探讨如下.

    作者:庄小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人际学

    护士的语言交谈技巧2 护士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和技巧2.1 护士应具备的语言修养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无疑也是护士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它不仅会影响护士的人际关系,也关系到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与众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的人打交道,人们可以从护士的语言修养中评价护士并决定对其信赖的程度,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甚为重要.

    作者:史瑞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撤机时病人心理感受与护理对策

    以往,人们对呼吸机治疗的时机、通气模式、通气过程中的护理做了广泛的探讨.然而,在整个呼吸机治疗中,42%的时间花在撤机上[1],因此,撤机的护理举足轻重,是目前机械通气护理的新课题.对撤机中病人心理感受的研究多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以便观察病人情感和感受等现象.通过定性研究,达到解释资料、提出理论性观点以描述和解释如相互作用、经历、作用、展望和组织的目的[1,2].

    作者:赵玛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老年颅内疾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预见性观察护理

    颅内病变并发多脏器损害,往往是病情加重,加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护理中加强病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其发展的关键,进一步提高颅内疾病的治愈率.本文结合我科1999年1月~2001年1月救治的54例颅内疾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患者的护理情况,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12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灌肠时间平均约为5 min,实验组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连接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深度增加为17~20 cm,灌肠时间延长为平均约30 min.观察灌肠效果及灌肠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量多(P<0.0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效果优良率高(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

    作者:蔡怡;柴凤婷;汪贵茹;杨桂云;赵俊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危重病肺分泌物不同收集法病原学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肺分泌物的收集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法(A)、1 ml注射器法(B)和无菌玻璃小瓶法(C)收集肺分泌物,对其病原学检测的敏感性、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 B、C两法与A法相比,在病原学检出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B、C两法无差异(P>0.1),但在可操作性方面C法更优于B法.结论无菌玻璃小瓶法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收集肺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的方法.

    作者:郭素莲;马传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供应室无菌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供应室无菌间的工作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开展、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广泛大量的使用,以及下收下送工作的开展,其内容亦随之扩大与深入,如何才能保证所提供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各科室领取、交换物品种类与数量的准确性本文对此做如下探讨.

    作者:黄庆宣;叶景霞;许秋宁;潘桂娥;黄秀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