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张进滨;汪微;邓红春;马楚云
目的探讨24h pH和胆红素监测插管时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用pH梯度法将检测导管定位于下食管括约肌(LES)上方或下方5cm处,有针对性地处理插管时常遇到的问题.结果 119例患者插管均获成功.结论操作者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以及娴熟的技术是插管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美峰;林征;熊观瀛;林琳;赵志泉;张红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唇裂术后患儿麻醉作用消失后,因缝合口疼痛和肿胀,患儿极易哭闹,使缝合口张力增大,疼痛更甚、肿胀更重、渗血愈多,致缝合口愈合慢,重者裂开等后果.口服给药止痛吸收时间长、起效慢,婴幼儿经口给药困难.肌注止痛易引起患儿注射区硬结.曾有文献报道:美国对唇裂术后患儿立即给予冰块局部冷敷[1].为了验证此方法的疗效,我科选择140例唇裂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其术后局部早期冰敷,旨在探讨唇裂术后早期冰敷的止痛、消肿、减少渗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瑞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骨折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住院期间常发生便秘,由此导致病人腹胀、腹痛等症状,给病人饮食、睡眠、疾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骨折患者排便情况的调查,了解骨折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便秘发生情况,为临床上及早进行便秘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丁俊琴;赵莉;高彦华;田峥;张新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尿毒症性脑病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及时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我科1991~1999年共收治尿毒症脑病患者39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新;何小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心静脉通路已被广泛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等临床实践,同时穿刺的方法技术和材料不断更新.中心静脉置管(CVC)可通过很多途径,颈内静脉是目前采用多的CVC途径.穿刺点的选择是穿刺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国人颈内静脉解剖结构,我们对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点和方法进行了改良.2001年9月~2002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开展改良法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置管术75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彦君;张建贞;张爱兰;胡光玲;李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12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灌肠时间平均约为5 min,实验组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连接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深度增加为17~20 cm,灌肠时间延长为平均约30 min.观察灌肠效果及灌肠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量多(P<0.0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效果优良率高(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
作者:蔡怡;柴凤婷;汪贵茹;杨桂云;赵俊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如何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来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降低排斥发生率,提高移植物和患者长期存活是目前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本科在肾移植受者常规免疫抑制剂应用下进行供体特异性骨髓输注(DBMC)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并对61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输注进行相应的观察及护理,提高临床输注骨髓的安全性.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秋琴;胡国英;朱利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供应室无菌间的工作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开展、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广泛大量的使用,以及下收下送工作的开展,其内容亦随之扩大与深入,如何才能保证所提供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各科室领取、交换物品种类与数量的准确性本文对此做如下探讨.
作者:黄庆宣;叶景霞;许秋宁;潘桂娥;黄秀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我科10例产钳术后发生排尿性晕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产后排尿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及高危人群,做好产妇排尿性晕厥的预防.
作者:洪小娟;栾小燕;朱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护士的语言交谈技巧2 护士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和技巧2.1 护士应具备的语言修养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无疑也是护士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它不仅会影响护士的人际关系,也关系到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与众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的人打交道,人们可以从护士的语言修养中评价护士并决定对其信赖的程度,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甚为重要.
作者:史瑞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体系的健全,由学校培养的社区护理人才直接配备社区护理岗位是必然趋势,因此,在现有高等护理专业中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培养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宽厚的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是目前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可行方法.
作者:李峰;韩杰;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患者早期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的研究较多,但对患者出院后ADL研究报道不多,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对出院后的96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王元姣;付金英;娄玲娣;葛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颅内病变并发多脏器损害,往往是病情加重,加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护理中加强病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其发展的关键,进一步提高颅内疾病的治愈率.本文结合我科1999年1月~2001年1月救治的54例颅内疾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患者的护理情况,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适应人们对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加速培养适应未来角色的高素质、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把组织管理心理学中X理论、Y理论和护理管理工作中的PDCA循环法相结合,运用于护生临床带教.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于下.
作者:王代琼;蒲亨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静脉滴注的适宜速度.方法将9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采用前列地尔100μg加入5%GS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滴速分别为24滴/min,12滴/min,6~8滴/min,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均为10d.结果 A、B、C 3组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治疗UAP时,静滴速度以12滴/min较适宜,其发生不良反应少,输液时间适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素平;徐翠霞;周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心肌梗死(MI)是冠心病中严重、危害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作者:王文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以往,人们对呼吸机治疗的时机、通气模式、通气过程中的护理做了广泛的探讨.然而,在整个呼吸机治疗中,42%的时间花在撤机上[1],因此,撤机的护理举足轻重,是目前机械通气护理的新课题.对撤机中病人心理感受的研究多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以便观察病人情感和感受等现象.通过定性研究,达到解释资料、提出理论性观点以描述和解释如相互作用、经历、作用、展望和组织的目的[1,2].
作者:赵玛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针对我国家庭访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在充实社区护理人员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注意角色转变,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完善与家庭访视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对家庭访视护理的质量评价,通过提高家庭访视护理的质量,从而使家庭访视护理向纵深发展.
作者:邵爱和;陈国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贵阳市不同等级综合医院陪护现状,以促使医院陪护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贵阳市四所不同等级医院的陪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医疗市场对陪护有一定需求,但目前陪护主要来自病人家庭 ;理想的陪护应满足责任心强、收费合理,有一定医护常识,对医院环境熟悉,能吃苦等基本条件;人们对构建医院职业陪护赞同比的大.结论医疗市场是需要职业陪护的,这一矛盾的解决有待于政府、医院、社会的通力合作.
作者:喻茂娟;黄德远;夏曙华;何国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院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建立优质、高效、低耗、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讲究成本效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必须研讨的课题.我院胃肠外科作为护理部人力资源重组的试点区运行了近两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叶新梅;陈利芬;张振路;劳雪英;黄漫容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