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瑜;李君;郑修霞
我科自1997年实施整体护理以来,收治不同类型的心脏病人共206例,均行介入治疗.其中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起搏器的有1 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44例;PTCA+支架术36例;电生理加射频消融术8例.上述病例中出现不同程度胸闷、胸痛者42例.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体征、心理健康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何松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病人呼吸困难的影响.方法 112例出现呼吸困难的肺癌病人按一定条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尽量使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相近.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给予优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呼吸困难的心理护理.VAS和HAD评分量表测量病人呼吸困难程度和焦虑抑郁程度.结果两周及四周后,护理干预组病人呼吸困难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D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了肺癌病人呼吸困难症状,降低了病人抑郁和焦虑程度.
作者:谢淑丽;朱明光;黄玉英;曹月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重症皮肤疾病起病急,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水肿、红斑、水疱、脓疱、表皮松懈、坏死并大面积剥脱呈大片糜烂渗出,如烫伤样表现.严重者皮损面积可占体表的60﹪以上,若不及时抢救,易死于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除了正确治疗外,严格精心护理是关键.
作者:贾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主动脉弓综合征、非典型性主动脉缩窄症.病变主要在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呈渐进性全层动脉炎,造成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Sabiston将其分为三型:Ⅰ型:病变局限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Ⅱ型:病变涉及整个主动脉;Ⅲ型:病变影响远侧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病变的分型影响其主要临床表现.我科于2002年8月5日收治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女性成年患者,入院后接受介入胸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袁华;刘龙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前心理问题 .方法通过术前探访,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术前心理问题 ,针对相关问题传授卫生保健知识.结果加强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患者术前心理压力.结论针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帮助老年患者实现手术治疗的佳目标.
作者:关惠军;敖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Extracorporeal Whole Body Hyperthermia(EWBH)期间全身肝素化的开始时间对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把3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Ⅰ组15例患者使用先全身肝素化再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管.Ⅱ组20例患者改为先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管再全身肝素化.然后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行EWBH;结果对照两组的EWBH时间、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ACT值无明显变化;结论使用先股静脉插管成功后再全身肝素化的方法,对治疗过程没有影响,可有效预防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使EWBH治疗更安全和可靠.
作者:李颖阳;张映芬;吴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定期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总分及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转清;陈全花;郑龙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经皮穿刺介入溶栓是通过导管注射溶栓药物至血栓部位的一种局部溶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优点主要在于:(1)治疗风险性降低,对于某些病情重,并发有心、脑、肺等器官功能障碍,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取栓的病人可采用此技术溶栓;(2)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
作者:宋昭惠;林璐;潘扬;马思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呼吸暂停若不及时处理,机体长时间的缺氧,可导致脑细胞死亡,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为更好地控制呼吸暂停,我们对102例早产低体重儿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秀凤;董建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80%[1];伴有高血压的MHD患者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患者,而心脑血管并发症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血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死亡率.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其生活质量,现将我们对MHD患者高血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艳红;谢美珍;冯婉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溶栓疗法现已成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主要急救措施,并在镇区级医院开展.我院从1999年开展溶血栓疗法后,至2001年共收治心肌梗塞病人30例,溶栓治疗9例(占30%),取得满意的疗效.溶血栓疗法早期应用可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塞范围,明显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降低死亡率.但溶栓药物应用不当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AMI溶血栓疗法的病人,除了做好常规的一级护理外,还要做好AMI的特别护理和溶栓疗法的用药监护,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姚长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整体护理的核心,而制定护理计划,护理问题的提出又是关键.因为只有适时而准确地提出病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才能及时地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经过对我校历届实习护士所书写的150份护理病历及从我校四所实习医院(二级甲等)随机抽取得50份临床护理病历分析发现:提出的已存在的护理问题质量较高,术语应用准确,提出及时,针对性较强.但提出的潜在的护理问题总体质量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作者:宋延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5~2001年62例做细菌培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8例合并霉菌感染,报告如下.
作者:滕云;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及颅内感染病人等.
作者:田永明;郑勇;曾利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腹腔镜下行子宫及附件手术的41例患者采用问卷的调查方法,并针对每位患者手术前不同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选择1988~1992年同期同种疾病的41例开腹手术做对照,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比较.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的情绪接近或达到了焦虑状态,焦虑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害怕疼痛,不了解手术和麻醉,担心疾病复发和影响以后工作,不了解病因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护理人员可以按照Maslow 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排列术前患者的护理问题的优先次序,根据Peplau的人际间关系模式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协助患者完成手术.
作者:张进瑜;李君;郑修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骤停是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急症,早期发现心脏骤停先兆,恰当处理导致心脏骤停的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心脏复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其中对AMI加强监护、整体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心理和康复护理是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及心功能改善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岩;孙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终身抗凝常使用的药物是华法林.华法林的副作用给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常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因此,本文通过我院近10年802例机械瓣替换术患者华法林抗凝随诊观察,重点报告用药中的指导与护理,达到防治华法林副作用和解除患者不必要心理负担的目的.
作者:王淑范;柳阳;冯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讨光量子疗法对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效果,我们1998年1月~2002年10月采用丹参加光量子疗法与丹参非光量子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报告如下.
作者:南晶;张影影;魏羽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灭菌器之一,灭菌过程中由于柜内98%的空气被预先排除,柜内的温度均匀一致,温度、压力均高于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因此,灭菌彻底.笔者用3M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作为无菌包裹包内监测,在使用中发现无菌包裹的化学指示卡变色不标准时有出现,重复灭菌而造成大量时间和材料的浪费,同时亦干扰科室正常的工作.为此笔者调查了无菌包裹,并将造成化学指示卡变色不标准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戴金平;高静铮;陈怡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新生儿由不同病因(血容量低下、休克、缺氧、低体温、药物中毒等)使肾功能在短时间受到损害,表现为少尿、无尿、体液紊乱、酸碱失调以及血浆中经肾排出的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浓度升高的一种临床危重综合征[1],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及质量.我科2000年9月~2002年8月对收治的可疑ARF疾病的新生儿给予针对性临床观察,及时发现并对因对症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素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