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护理程序对一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宋昭惠;邵廷婷

关键词:护理程序, 脑出血, 护理
摘要: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死亡率高.我科于2000年1月7日收治一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至今已一年零4个多月,患者在此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病人神志清楚,合作,能积极配合治疗,仍失语,右侧偏瘫,大小便失禁,绝对卧床.现将整个护理过程汇报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国内治疗重型肝炎(重肝)较新的治疗手段[1].其中血浆置换疗法可去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及中、小分子物质,补充蛋白、调理素及凝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减轻对肝细胞及其它脏器的直接损害,改善机体状况,为肝细胞的再生和疾病的恢复创造条件.在目前生物人工肝技术及肝细胞来源等问题未解决前,血浆置换术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重肝治疗措施.本文总结了我科1999年9月~2001年3月20例重肝患者44例次血浆置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介绍一种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穿刺成功后,输液针头固定中以小儿困难,原因是小儿胆怯、好动、不配合。

    作者:于喻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实用症状护理学

    呕血2 护理2.1 护理评估2.1.1 主观资料的收集2.1.1.1 症状史: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呕血前驱症状;除呕血外,伴随头昏、乏力、心悸、四肢冷感、出汗、发热、皮肤粘膜苍白、黑便等主诉.应详细了解呕血与黑便发生的时间、次数、量、颜色及其变化,呕出的血中有无混入物如食物残渣等,以及诱发、加重呕血与黑便的因素.

    作者:顾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中运用护理程序的体会

    本文对94例病人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均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体会:制定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设制预期目标,效果评价时既要注重操作也要重视病人方面的情况;知识面窄,沟通能力差将影响护理程序的运用;树立穿刺失败即为输液并发症的观念.

    作者:刘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影响实习生出科评估的因素分析

    评估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护士临床实习阶段,每当护生结束一个科室的实习,都需经过出科考核来评估学生的临床能力与老师的带教效果,因此能否全面客观地进行出科评估,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同时也影响教与学的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护生临床能力的评估多采用观察法,观察性评估往往受很多的因素影响,如评估标准、评估人、学生、评估方式等等.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建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运用护理程序指导护理专业自考生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自学考试者(简称自考生)能否顺利完成大学专科学习的关键,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是自考生临床实习的核心内容.然而大部分自考生所在医院并没有开展模式病房或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加之临床实习时间仅11周,给临床实习带教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抓好自考生临床实习这一重要环节,在护理程序临床实习的带教上进行相应改革,使自考生在短期内达到实习总目标作如下探讨.

    作者:唐文凤;郑行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我们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语言介绍、文字表达、建立随诊卡、上门健康宣教等措施进行健康指导,内容包括病因、诊断标准、非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指导以及自我护理指导,使患者懂得与高血压病可能相关的病因、分类、诊断标准、治疗措施.让他们从生活、工作各方面进行调理或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大大降低了高血压并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作者:莫美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气管切开伴气管内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法,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作者:柏素萍;金锁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实习护士带教的实践与体会

    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们通过采取实习护士在心脏外科监护病房临床学习,使实习护士基本掌握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血气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能独立完成中心静脉压监护、气管插管内吸痰法、动脉穿刺、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出入量总结、心包纵隔引流管护理等监护技术,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队伍整体水平.

    作者:张爱哲;杨万芬;刘玉惠;冯书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

    本文试将Roy适应模式用于管理护士职业压力:把护士看作是一个有适应能力的系统,从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三方面全面识别引起护士压力的压力源,并且从控制压力源,提高护士适应能力两方面来管理护士工作压力,从而促进护士对工作中各种应激源的适应性反应,消除不适应性反应.

    作者:谭玉兰;宋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

    我院1995年9月~2001年6月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6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160例,男120例、女40例,年龄大88岁,小12岁,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手术时间15 min至2 h,术后住院天数2~7天,平均术后住院3天.

    作者:余雪;罗晓青;郭俊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不孕症患者健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的健康需求.方法对515名不孕症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1)不孕症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以讲解疾病知识多,占97%;(2)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不孕病因、检查目的、治疗方法疗效、用药作用及注意事项的需求均在79%以上;(3)患者对健康信息获得方法以医务人员讲解多,占95%.结论患者渴望了解不孕症的各类知识,希望医务人员给予支持和帮助.护士应从心理护理、宣教疾病知识、为病人保守秘密等方面进行护理.

    作者:谢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0例重型胸外伤病人的护理

    1997年1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了30例重型胸外伤患者,在护理中,着重观察生命体征、反常呼吸,正确掌握胸部理疗的方法,合理实施机械通气,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韩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护理

    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使用呼吸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笔者将2000年1月~2001年6月收治的14例急慢性呼衰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有3例次发生VAP,发生率为21.4%.现报告如下.

    作者:母国华;丁金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可达龙用于心房颤动病人复律的护理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抑制复极过程,可延长心室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控制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尤用于下列情况:严重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伴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心脏病的患者,而后者称之为特发性房颤.

    作者:马金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ICS)是一种较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它能较快地缓解心绞痛,增加冠脉循环血量,并具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创伤性小等优点.我科2001年1~7月,共实行82例PTCA加ICS,均获得成功.现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杨雪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影响儿科补液室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

    门诊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病人多,工作量繁重,护患容易引起摩擦.儿科补液室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场所之一.笔者通过对儿科补液室影响护患矛盾的因素的剖析,认为加强门诊护士的素质教育,注重护患沟通的艺术性,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是预防矛盾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文青;温小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颌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颌骨骨折的治疗关键是早期抢救及并发症的治疗,待病情平稳尽快采取手术复位.一般上颌骨骨折在伤后2周内、下颌骨骨折在伤后3~4周内手术效果较好.我院1996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颌骨骨折病人102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咀嚼功能基本正常,外观满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涂德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醒死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意义在于挽救缺血性半暗带,限制梗死进一步扩大,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英;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理差错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护理差错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仁济医院临床178名护理人员就差错发生的环节、人群、意识、时段四方面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差错防范的献计献策进行了详细调查.数据分析用百分率、χ2处理.结果689条危险因素中,高危人群占38.6%,高危环节占29.9%,高危时段占21.6%,高危意识占9.9%.对责任心及新药新技术环节的认识,护士长组高于护士组.在工作交接、护理管理环节及工作繁忙时段的认识上,护士组高于护士长组.收集防范计策共376条.结论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护士长对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是减少差错的关键所在.

    作者:钱萍;丁学易;朱晓平;严丽岷;刘金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