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王立;曾俞霖;刘茂芳

关键词:ICU, 医院感染, 防范措施, 护理对策
摘要:本文研究该院ICU病房124例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构成、病原菌种类及易感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在今后治疗及护理中的防范措施,值得借鉴.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和研究切开复住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优良率为86.8%显著高于对照组51.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畸形愈合、肌腱损伤)方面试验组发生率为13.2%,显著小于对照组31.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减少并发症,进而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志勇;魏人前;郭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分析

    目的:针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对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对病理证实宫角妊娠患者15例,间质部妊娠10例,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超声诊断,其诊断的正确率为76%.另有6例为包块型误诊和诊断不明确患者.结论: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有着一定的鉴别价值.

    作者:卢艳明;何燕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问题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妇产科临床带教护理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妇产科大专护理实习生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试验组实施问题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式教学,1个月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病例能力分析、出科成绩.结果:试验组的出科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54:85.79,P<0.05),疑难病例护理分析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84.33,P<0.05);试验组的师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问题式教学可以使护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性、教学相长,提升学习成绩,值得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

    作者:张爱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3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有12例治愈,2例好转,1例终为植物人;对照组有7例治愈,1例好转,2例终为植物人,5名患者死亡.结论: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具有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林艳玲;张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LG2000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135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65例混合痔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5例应用肛肠治疗仪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分析手术过程、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同,但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不出血,操控性好.结论: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安全、有效.

    作者:刘送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评定治疗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s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高淑焕;王文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Ⅰ-Ⅱ级者43例,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2例(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具有确切疗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全有效的清除血肿,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张晓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汤剂配合米诺地尔酊治疗脂溢性脱发96例

    目的:分析中药汤剂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脂溢性脱发患者186例,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外涂米诺地尔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自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84/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 (61/9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莫令君;郭节芳;李建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熏蒸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均给予秋水仙碱,抗炎止痛,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侧重于中药熏蒸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定期对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结果:治疗20天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临床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6%.结论:中药熏蒸及护理干预治疗可提高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崔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心绞痛(PIA)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比较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诱因、时间、梗死部位、梗死前心绞痛、溶栓、心功能,心率失常以及合并症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该组中PIA的发生率为29.4% (15/51),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失常的发生与PIA的发生率无关:溶栓、梗死前心绞痛、高血压、心功能、ECG有无异常Q波与PIA的发生率有关.结论: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AMI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作者:史艳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血液透析主要并发症和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减少并发症.方法:总结和分析138例老年患者行56124例次血液透析效果.结果:974例次发生并发症,依次为: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有:营养不良、炎性症状、糖尿病及必血管基础病诱因等.结论:控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危险因素,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青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与探讨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通过失效分析方法,在管道护理的过程中加以失效管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管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除发生1例非计划性拔除导尿管外,其余患者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非计划拔管共15例,其中胃肠减压管共8例,胸腔引流管3例,导尿管3例,十二指肠营养管1例.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0.0%,结论: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助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成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普通机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γ辐照机采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注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在输血前后C蛋白变化(CRP)、循环免疫复合体(CIC)、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在输注前后的变化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出现了明显的升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参数进行测量时,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血小板的输注无效,利用γ辐照机来对患者的血小板进行采集,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升输注的效率.

    作者:李琼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PLC法同时测定飞龙掌血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飞龙掌血药材中橙皮苷,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方法:以甲醇作溶剂超声提取药材:采用HPLC优化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C18柱(4.6mm×250mm,5? m);流动相:乙腈(A)-0.75%冰醋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nm;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分别测出其峰面积,采用外标法定量;柱温:30℃.结果:飞龙掌血中橙皮苷、白屈菜红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874~2.4372μg(r=0.9997),0.0623 ~0.3117μg(r =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78(RSD 2.03%)、100.09 (RSD 2.2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飞龙掌血药材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其结果可为其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冬梅;李松;周强;冉勇华;江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金凤搽剂中天然冰片的龙脑含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金凤搽剂中天然冰片的龙脑含量.方法:固定相为10%聚乙二醇(PEG)-20M,柱温为14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发生器.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结果:龙脑的加样回收率为100.3%,RSD为2.37% (n=5).结论: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金凤搽剂中天然冰片的龙脑含量,本法首次运用在金凤搽剂中,方法简便、准确、灵敏性高、重现性好.

    作者:吴克楠;韩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单元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病人的独立生活活动能力(FIM)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实验组50例为路径组,对照组50例为常规组,在住院时间相同对患者FIM和住院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卒中单元临床价值显著,护理模式科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春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就其疗效分析是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方法:我院急诊就诊并由急诊医师收住入院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患者的设置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在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血压、生活质量等方面比对照组患者有明显优势.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仅能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疗效,还能大程度提高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借鉴.

    作者:黄欢;程坤;王荧;张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C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本文研究该院ICU病房124例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构成、病原菌种类及易感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在今后治疗及护理中的防范措施,值得借鉴.

    作者:王立;曾俞霖;刘茂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馈控制管理实施前(2011年01~ 12月)和实施后(2012年01~12月)两个阶段中各700台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作为观察对象,比较两阶段的护理安全隐患检出情况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结果:前馈控制管理实施后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检出例数降至3例,较前馈控制实施前明显减少(P<0.01);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前馈控制管理对于早期防范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作者:夏玲蓉;李竞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抢救重症呼吸患者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呼吸损伤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我院广泛损伤及MODS并发呼吸系统衰竭的患者,通过常规呼吸机和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辅助呼吸治疗,每组各25例,对患者改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对比.结果:呼吸机治疗组及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的各项通气指标、通气指标上均有改善,两组对比上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临床情况优于呼吸机治疗组患者情况(P<0.05).结论: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抢救重症呼吸患者,患者临床通气指标及患者意识情况均有较大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