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程坤;王荧;张志强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两年来脑外手术75岁以上患者161例临床资料,对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好转率99.4%,致残率10.5%,平均住院时间46.7±3.2d.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降低高龄脑外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方法:把60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组采用银杏达莫治疗,标记为对照组,30组增加奥扎格雷治疗,标记为治疗组.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7%远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治疗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显著,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田有军;李耀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以哲学的角度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合理性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路,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学习以便更好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作者:李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出血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我院收治的3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良好24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治疗无效死亡2例.结论:破裂动脉瘤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护理的关键在于对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密切观测.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对病变的早发现,早处理,有效避免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从而提高疗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行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其疗效.结果:经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后,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治愈率达到100%,患者康复周期为5~26周,平均11周.患者踝关节及膝关节均恢复正常功能.结论: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患者无需忍受手术痛苦,动静结合,早期便可进行功能锻炼,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有效地缩短了治疗周期,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马安泉;王支科;李宗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33%和80.0%,组间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和对照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相比,实验组患者得分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人体组织内水的存在状态,以纠正医学生化教科书中相关内容描述的错误.方法: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等三个方面,定量探索其结合水的数量;从生物组织中“水分活度”状况探索结合水的数量.结果:100克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共结合水15g,占人体肌肉组织中总水量的20%;其余为自由水,在总水量中占80%.这一定量结果与水分活度探索的结果一致.结论:人体组织中水的存在状态以自由水为主,结合水为辅.
作者:汪建;王和生;杨长福;田维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65例混合痔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5例应用肛肠治疗仪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分析手术过程、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同,但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不出血,操控性好.结论: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安全、有效.
作者:刘送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其它常规手术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宋建华;周煜虎;常宝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评定治疗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s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高淑焕;王文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氯己定液漱口及西瓜霜涂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10ml氯己定液漱口和西瓜霜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并配合日常生活等措施;对照组给予10ml的康复新液漱口吞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通过相应的治疗和饮食控制,对口腔溃疡的治疗起到较好作用.
作者:孙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通过失效分析方法,在管道护理的过程中加以失效管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管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除发生1例非计划性拔除导尿管外,其余患者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非计划拔管共15例,其中胃肠减压管共8例,胸腔引流管3例,导尿管3例,十二指肠营养管1例.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0.0%,结论: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助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进行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5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取10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CD3+、CD4、Th1细胞表达率及Th1/Th2比值、免疫球蛋白IgG及IgA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CD4 +/CD8+、Th2、B细胞、免疫球蛋白IgM、IFN-γ等与对照组相比未有显著性差异(P >0.05);NK细胞和IL-4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有显著的降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预防及治疗支原体肺炎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仲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TE).方法: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充分耳缘静脉麻醉后,暴露并分离右侧股静脉,应用深静脉穿刺针插入股静脉,后引入导引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引导丝引入剪去尖端的单腔深静脉管(规格:5.5Fr 20cm 16Ga),进管深度约10cm,经深静脉管注入3~5个自体栓子,辅以生理盐水10ml推注,栓子沿血液循环嵌顿于肺动脉,从而造成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模型,模型建立7d后处死家兔,取出肺脏,常规酒精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光镜下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24只家兔肺解剖组织光镜下均可见栓子,其中急性死亡2只,成功率为91.7%,尸解表明,大多数栓子栓塞于肺动脉段水平,且右叶栓塞率明显高于左叶.结论:该方法建立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
作者:陈立;吕波;韩悦;黄瑞峰;郭军;李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救治水平.方法:通过对64例口腔颌面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总结.结果:64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清除应小心慎重,对异物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有利于提高对异物治疗的救治水平.
作者:武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液区工作中应用“分层三查七对法”对降低给药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三查七对,即输液各环节均进行完整的三查七对;试验组实行分层三查七对,即将三查七对内容分解并分别融入输液各环节,强调做好本岗位核对;比较两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护士平均输液时间.结果:试验组给药错误发生率0.04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0.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0.01);试验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为250.84±10.69(秒)与对照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273.17±15.62(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8,P<0.001).结论:在输液区中实行分层三查七对法可有效避免给药错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李丹卉;阳常艳;陈晖;黎小群;谭薇;王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及辩证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绝经综合征妇女,依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及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中医情志辨证治疗组的绝经综合征患者在症状改善、焦虑、失眠及伴随疾病情况都好于常规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情志及辩证治疗能明显改善绝经综合征妇女症状,消除负面心理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石宝成;雷震霄;赖瑜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完成药品管理的方法.方法:讨论系统二次开发及应用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结果:应结合实际问题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重视基础数据维护,统一工作流程,作好操作培训.结论: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完成药品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医院药品管理水平,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仍要不断进行完善.
作者:李玉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心绞痛(PIA)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比较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诱因、时间、梗死部位、梗死前心绞痛、溶栓、心功能,心率失常以及合并症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该组中PIA的发生率为29.4% (15/51),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失常的发生与PIA的发生率无关:溶栓、梗死前心绞痛、高血压、心功能、ECG有无异常Q波与PIA的发生率有关.结论: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AMI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作者:史艳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切开复住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优良率为86.8%显著高于对照组51.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畸形愈合、肌腱损伤)方面试验组发生率为13.2%,显著小于对照组31.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减少并发症,进而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志勇;魏人前;郭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