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
目的:完善中医院电子处方系统的功能,实施应用电子处方,改进中医院药房工作模式和管理服务水平.方法:根据电子处方的特点,对中医院电子处方系统在肛肠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电子处方系统在中医院肛肠科应用中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法.结果: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中医院传统的就医取药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结论:有效降低处方和发放药品的差错率,节约了医疗资源和病人的时间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作者:冷羽;李志;张芳;侯继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均给予秋水仙碱,抗炎止痛,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侧重于中药熏蒸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定期对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结果:治疗20天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临床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6%.结论:中药熏蒸及护理干预治疗可提高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崔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采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8%,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更理想,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作者:何玉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率达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疗效持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侯利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Ⅰ-Ⅱ级者43例,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2例(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具有确切疗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全有效的清除血肿,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张晓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有效治疗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焦虑缓解、健康知识教育等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的水平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使血糖和血脂水平更加趋于稳定健康.
作者:李晓静;齐红梅;杨义娟;王俊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减少并发症.方法:总结和分析138例老年患者行56124例次血液透析效果.结果:974例次发生并发症,依次为: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有:营养不良、炎性症状、糖尿病及必血管基础病诱因等.结论:控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危险因素,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青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西方医学来源于两种不同历史文化体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以及中西医之间理念和概念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医术语翻译工作的困难重重.翻译活动就是将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之间阐释和传播,本文通过对中西医术语所产生的历史文化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中医术语翻译的两种具体策略: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即中医术语的翻译既要反映中医的本意,又要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从而促进中医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作者:孙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给予68例需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疗效、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并与其他62例未行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主观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均对全程护理表示认可,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4%,干预组术后患肢水肿、功能受限等症状发生率23.5%显著低于对照组75.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人性化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慌心理,增强患者术后对生活的信心.
作者:詹嘉莹;石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超声征象与P53(抗癌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68例甲状腺癌,均行术前超声检查,术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各种分型均有P53表达,P53表达总阳性率为63.2% (43/68),以Ⅱ型低(46.1%),Ⅳ型高(88.9%),CDFI分级以Ⅰ级低(45.5%),Ⅲ级较高(80.9%).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与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肿块较大者、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者其P53基因的表达率均较高.
作者:韩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肺癌细胞H-5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梯度浓度的重组人内皮抑素(0.1、0.5、1.0,5.0、10.0、20.0mg/L)分别作用24、48、72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黏附性,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内皮抑素对H-5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作用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13.46%、15.38%、20.82%、24.71% 、30.12%和37.44%,呈剂量依赖关系.给药后24 h和48 h,内皮抑素组细胞G/G期比例增高,而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和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1.430±0.145)%和(1.760±0.054)%,均高于对照组(0.670±0.181)%和(1.260±0.138)% (P <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内皮抑素组细胞微绒毛减少,染色质厚薄不均,位于核膜下.结论:重组内皮抑素可以在体外直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影响细胞骨架等结构.
作者:陈东;张风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两年来脑外手术75岁以上患者161例临床资料,对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好转率99.4%,致残率10.5%,平均住院时间46.7±3.2d.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降低高龄脑外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综合护理办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治疗护理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患者经过我院的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有42例有显著好转,占44.2%,有3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占36.8%,有18例患者死亡,占18.9%,经与报道资料对比,治疗情况明显较好.结论:TOBS具有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致残率高,变异多,预后差的特点.采取精心护理,调整患者心理,及时干预各项致病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费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例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脑梗死患者用药多为抗血小板聚集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改善脑功能、改善微循环药以及降压药和降脂药;用药频次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用药频度(DDDs)排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使用频次高的20个药品中11个药品的DUI值≤1.结论:药物的总体应用遵循脑梗死的用药原则,但存在一定不合理应用因素,需注意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卢玲;何洁英;熊厚溪;雷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分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炎、退热、止咳、雾化等处理.结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32例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更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症状少见;丙型肝炎肝硬化较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糖尿病发生率高;血糖以餐后高血糖为著,血糖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治疗上控制饮食、保肝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血糖随肝功能好转可恢复.
作者:孙丹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探求一个简便、有效、经济的综合防控方法.方法:对13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在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睡眠障碍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薛淑芳;姚辉;李凌芸;郭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化风丹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化风丹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两组均14日为观察时间点,观察用药前后Glasgow-Pittsbargh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清Hcy、ET、NO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Glasgow-Pittsbargh量表评分比较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对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cy、ET值降低,NO值增加.结论:化风丹对急性脑梗死Hcy、ET、NO有明显干预作用,证实化风丹加西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疗效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脑卒中高危因素Hcy、ET,增加NO,逆转血管内皮功能而起效,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兰;郭军;吕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预防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效果及并发症,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25例,脱落11例,实际入组患者114例,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7)和干预组(n=57),从入院第1d起,对照组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和活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和耳穴贴压,两组患者如入院4d未大便者,第5d给予通便药口服或开塞露灌肠,共干预两周.统计两组在效果及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并进行相关在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排便性状较对照组改善,干预组发生并发症共计9例,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后能好转.结论: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能更有效地调理胃肠蠕动功能、预防便秘,促进排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麦爱欢;雷志荣;范少玲;钟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及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血清瘦素及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利培酮组及奥氮平组,每组各32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瘦素及催乳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分值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对比显示,利培酮组治疗后TC、LDL-C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TG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催乳素、瘦素对比显示,利培酮组及奥氮平组患者治疗后催乳素、瘦素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瘦素与奥氮平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利培酮及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糖脂代谢、催乳素及瘦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