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12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

卢玲;何洁英;熊厚溪;雷超

关键词:脑梗死, 用药分析,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指数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例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脑梗死患者用药多为抗血小板聚集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改善脑功能、改善微循环药以及降压药和降脂药;用药频次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用药频度(DDDs)排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使用频次高的20个药品中11个药品的DUI值≤1.结论:药物的总体应用遵循脑梗死的用药原则,但存在一定不合理应用因素,需注意合理、安全用药.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40例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的效果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剖宫产的轻度子痫前期产妇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RA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和运动组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RASS评分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新生儿窒息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复合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能够延长麻醉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王缠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目的:规范化中药房管理,确保中药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药房近年来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果:发现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药品管理不科学,药房信息化管理落后,药房人员管理不严格,工作制度不规范及监督管理不足.结论:实行相应的改进对策规范化管理中药房,能够确保医院药品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郭海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3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有12例治愈,2例好转,1例终为植物人;对照组有7例治愈,1例好转,2例终为植物人,5名患者死亡.结论: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具有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林艳玲;张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臭氧消融术后应用七叶皂苷的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居多.有多种微创治疗方法用于该病的治疗,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2000年引进国内的微创治疗手段,文献证明CT导向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术后处理尚不一致.本文采用臭氧消融术后应用七叶皂甙做一总结.

    作者:李僧波;谢静;庞子轩;门永召;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疤痕缺陷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患者的子宫切口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特点将有缺陷的子宫切口疤痕分为两型:疤痕团块型18例(56.25%),切口假腔型(亦称切口憩室)14例(43.7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有其特异性,超声能做出准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卞海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超声征象与P53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超声征象与P53(抗癌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68例甲状腺癌,均行术前超声检查,术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各种分型均有P53表达,P53表达总阳性率为63.2% (43/68),以Ⅱ型低(46.1%),Ⅳ型高(88.9%),CDFI分级以Ⅰ级低(45.5%),Ⅲ级较高(80.9%).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与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肿块较大者、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者其P53基因的表达率均较高.

    作者:韩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益肾壮骨颗粒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0例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益肾壮骨汤;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和甲状旁腺素(iPTH)、血清钙(Ca2+)、磷(P3+)、血红蛋白(Hgb)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PTH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症状、体征及Ca2+、P3+、Hg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益肾壮骨颗粒能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同时改善血清钙、磷代谢紊乱、贫血、降低PTH水平.

    作者:蔡球飞;薛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回顾性分析64例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伤的处理效果

    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救治水平.方法:通过对64例口腔颌面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总结.结果:64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清除应小心慎重,对异物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有利于提高对异物治疗的救治水平.

    作者:武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例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吸氧、止血、输液及开颅清除手术等措施处理;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并以活血化瘀的醒脑汤剂注入胃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颅脑损伤患者,苏醒时间短,术后出现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素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33%和80.0%,组间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和对照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相比,实验组患者得分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20例的报告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悬吊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将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对折套扎编织,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附着部据腱粗细分别钻骨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将肌腱自股骨隧道外口引入,胫骨隧道外口引出,股骨端采用悬吊固定,胫骨端分别行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18例为阴性,2例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 ~61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90~95分.结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悬吊固定,动态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作者:付卫杰;许红生;孟位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从历史文化视角解读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西方医学来源于两种不同历史文化体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以及中西医之间理念和概念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医术语翻译工作的困难重重.翻译活动就是将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之间阐释和传播,本文通过对中西医术语所产生的历史文化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中医术语翻译的两种具体策略: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即中医术语的翻译既要反映中医的本意,又要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从而促进中医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作者:孙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21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1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共有结石23枚,其中上、中盏结石15枚,结石寻及率100%,单次碎石成功率93.3%(14/15),下盏结石8枚,结石寻及率75% (6/8),单次碎石成功62.5% (5/8)无输尿管穿孔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复杂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余俊杰;刘利权;严景元;李程;岳良;王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C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本文研究该院ICU病房124例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构成、病原菌种类及易感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在今后治疗及护理中的防范措施,值得借鉴.

    作者:王立;曾俞霖;刘茂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职班护生课堂注意力的调查及研究

    目的:了解高职班护生上课注意力情况,了解原因,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4名高职班护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在20~ 30分钟的占42.86%,尤其在下午及选修课上,一半以上的同学在玩手机或睡觉,一部分在聊天.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授课的形式不吸引人(占57.14%)或内容枯燥(占71.43%),教师授课语调一直平淡(占76.19%)或听不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占66.67%)容易让学生分神(P<0.05).结论:高职班护生普遍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自身原因加以改进,教师更应改进授课技巧,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注意讲课语调,吸引学生注意力.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血液透析主要并发症和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减少并发症.方法:总结和分析138例老年患者行56124例次血液透析效果.结果:974例次发生并发症,依次为: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有:营养不良、炎性症状、糖尿病及必血管基础病诱因等.结论:控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危险因素,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青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脊柱损伤的X线与CT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照X线平片与CT在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优的检查办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脊柱损伤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均给予X线平片与CT检查,对照两种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X线检查显示109例(89.34%)患者有椎体骨折,CT扫描检查发现122例存在椎体骨折,其中34例显示多椎体骨折,88例椎管狭窄.损伤的部位分别有:胸椎65例,腰椎31例,颈椎8例,胸腰椎损伤18例.结论:两者均是诊断脊柱损伤的重要方法,而CT扫描在诊断鉴别脊柱损伤范围和程度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作者:刘超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例全麻手术应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超前应用舒芬太尼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麻醉,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15分钟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超前镇痛,对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生命体征以及疼痛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生命体征、疼痛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全麻手术的过程中,术前15分钟给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可以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急性疼痛的机率,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意识恢复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所需的时间.

    作者:李琳;陆伸辉;奉田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中药剂型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根据临床上剂型的选择及应用以及在《临床中药剂型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学团队重新构建了《临床中药剂型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其教学内容由原来的重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向临床应用转变,并对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新构建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对学生临床剂型的选择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冯果;刘文;宋信莉;李江;欧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洁口爽Ⅰ号及Ⅱ号低抑菌浓度对比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洁口爽Ⅰ号及Ⅱ号的低抑菌浓度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管蝶扩散法检测抑菌环直径,用液体梯度稀释法稀释原液后测定洁口爽Ⅰ号及Ⅱ号低抑菌浓度.结果:洁口爽Ⅰ号及Ⅱ号对七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低抑菌浓度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Ⅰ号低于Ⅱ号外,对其余六种供试菌两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洁口爽Ⅰ号及Ⅱ号无论原液或稀释液对七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低抑菌浓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Ⅰ号Ⅱ号无明显差异.

    作者:严璐;孙东风;陈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