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21例的体会

余俊杰;刘利权;严景元;李程;岳良;王波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上尿路结石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1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共有结石23枚,其中上、中盏结石15枚,结石寻及率100%,单次碎石成功率93.3%(14/15),下盏结石8枚,结石寻及率75% (6/8),单次碎石成功62.5% (5/8)无输尿管穿孔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复杂结石安全、有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的需求,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更使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建立持续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对住院化疗的200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了解其在化疗不同阶段对健康教育的不同需求,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内容以及方式.结果: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认为掌握健康知识很有必要,获得知识途径前3位依次为医务人员讲解、广播电视、网络;期望健康教育的方式前3位依次为个性化教育、健康教育处方、多媒体;希望健康教育的内容前4位是发生疾病原因、病情现状、饮食调理和药物副作用.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患病群体,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能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路潞;王竹青;薛颖;陈晓雁;冯晨晨;樊雅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开滦总医院及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73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NDR组192例和DR组181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NDR组胆红素较DR组高,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相对较低,可能与DR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于晓忠;李金涛;刘志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的康复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变异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症状多由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病死率极高,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而正确的治疗,3周内将有40%病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1].介入医学的迅速发展,为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栓塞术是介入医学的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我科为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制订了合理、规范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岭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益肾壮骨颗粒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0例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益肾壮骨汤;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和甲状旁腺素(iPTH)、血清钙(Ca2+)、磷(P3+)、血红蛋白(Hgb)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PTH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症状、体征及Ca2+、P3+、Hg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益肾壮骨颗粒能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同时改善血清钙、磷代谢紊乱、贫血、降低PTH水平.

    作者:蔡球飞;薛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L)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的评分为(26.74±13.1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9.81±21.4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28.51±14.3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51.25±19.69)分.由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芹;马桂芬;刘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一气周流理论探讨血管性痴呆从肺论治的机理

    从肺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入手,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从肺的生理功能角度探讨血管性痴呆从肺论治的机制,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清山;李天威;王清碧;毕信亚;唐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00例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结果.方法:将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抽取入选对象的末梢血并检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对比检测结果与正常取值之间的差异,总结当前大部分儿童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末梢血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均存在明显的缺铁、锌、钙现象,而缺铜和镁的现象则比较少,不同微量元素在性别上的比例差不明显(P>0.05),但在不同年龄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儿童均存在明显的微量元素摄入量严重失衡现象,及时补充缺乏微量元素,实现微量元素水平均衡,是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的有效保障.

    作者:张桂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并发症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0例.总结分析不同并发症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不同的并发症有各自特异的声像图表现,临床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的诊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提高患者的透析成功率及存活率.

    作者:沈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27例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避免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实施的9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无并发症63例(70.0%),皮下积液10例(10.0%),部分皮瓣坏死8例(8.9%),皮下出血3例(3.3%),上肢淋巴水肿3例(3.3%),上肢抬举受限3例(3.3%).除3例上肢淋巴水肿未愈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避免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关键在于预防.

    作者:刘艳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33%和80.0%,组间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和对照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相比,实验组患者得分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生肌玉红膏纱条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讨论生肌玉红膏纱条用于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就诊于我院肛瘘术后患者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术后使用生肌玉红膏纱条对创面进行换药,对照组患者使用凡士林对创面进行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创面恢复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及创面恢复情况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以及创面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使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显著优于对照组使用凡士林油膏纱条总有效率68.0%.结论:生肌玉红膏纱条用于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显著,恢复时间快,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为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黄莉;麦家慧;李宁红;罗秋芳;刘利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CU新进护士安全用药的培训方法与效果

    目的:对ICU新进护士在安全用药方面进行培训,避免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发.方法:从安全用药意识、药物相关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三个月后进行考核.结果:考核全部合格,科室未发生一例与用药安全相关的缺陷事故.结论: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了新进护士的工作能力,杜绝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贾晓颖;马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T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腹水标本为恶性腹水组(36例)和良性腹水组(54例),测瑞粒酶活性腹水VEGF水平,分别计算两组的VEGF、瑞粒酶活性、阳性例数、阳性率.结果:恶性腹水VEGF、瑞粒酶活性高于良性腹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联合检测腹水瑞粒酶活性及VEGF能显著堤提高恶性腹水检查率.

    作者:于艳芳;段晓辉;张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特征的研究

    本研究历时两年对贵阳中医学院2011级和2012级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水平整体较本科生强,但是在部分项目上也会因为样本的具体情况而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生的内部动机不如本科生强,但是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效果能够较本科生更为客观地归结原因.建议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为标准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

    作者:徐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化风丹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的对比性分析

    目的:观察化风丹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化风丹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两组均14日为观察时间点,观察用药前后Glasgow-Pittsbargh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清Hcy、ET、NO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Glasgow-Pittsbargh量表评分比较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对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cy、ET值降低,NO值增加.结论:化风丹对急性脑梗死Hcy、ET、NO有明显干预作用,证实化风丹加西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疗效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脑卒中高危因素Hcy、ET,增加NO,逆转血管内皮功能而起效,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兰;郭军;吕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暖宫助孕汤结合克罗米芬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暖宫助孕汤结合克罗米芬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病情好转明显好于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患者股骨间恢复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借鉴.

    作者:王琪;李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中药剂型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根据临床上剂型的选择及应用以及在《临床中药剂型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学团队重新构建了《临床中药剂型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其教学内容由原来的重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向临床应用转变,并对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新构建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对学生临床剂型的选择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冯果;刘文;宋信莉;李江;欧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说课”促进思考—人体组织内水存在状态的探疑

    目的:探索人体组织内水的存在状态,以纠正医学生化教科书中相关内容描述的错误.方法: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等三个方面,定量探索其结合水的数量;从生物组织中“水分活度”状况探索结合水的数量.结果:100克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共结合水15g,占人体肌肉组织中总水量的20%;其余为自由水,在总水量中占80%.这一定量结果与水分活度探索的结果一致.结论:人体组织中水的存在状态以自由水为主,结合水为辅.

    作者:汪建;王和生;杨长福;田维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超高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长、护理满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长为9.5±1.6,显著低于对照组15.7±2.2.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9.3±0.6,显著高于对照组82.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 (4/26),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 (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出血和血肿,以及尿潴留和迷走神经型反射方面单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施护理路径方案可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长,增加护理满意评分,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2012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例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脑梗死患者用药多为抗血小板聚集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改善脑功能、改善微循环药以及降压药和降脂药;用药频次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用药频度(DDDs)排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使用频次高的20个药品中11个药品的DUI值≤1.结论:药物的总体应用遵循脑梗死的用药原则,但存在一定不合理应用因素,需注意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卢玲;何洁英;熊厚溪;雷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