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84例临床分析

李永明;苟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伤寒, 杏仁滑石汤
摘要:2001年5月~11月我县伤寒流行,县防疫部门统计共403人发病,其中伤寒292人,甲型副伤寒111人.现将84例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如下: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81例总结

    毒蛇咬伤是危及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常见意外伤害,以夏秋季节为多,若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病人生命.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以蝮蛇多见,笔者在临床中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伤寒论》脉象探微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的经典文献之一.此书大特点是提出完整的外感病学的内容.书中对脉象的研究值得后人临床借鉴.

    作者:葛耘;李忠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豆根中氧化苦参碱含量

    目的:为改进山豆根药材含量分析方法,建立测定山豆根中氧化苦参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岛津VP-ODS色谱柱(150×4.6mm);柱温20~30℃;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95∶0.0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氧化苦参碱的进样量为0.5μg~5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63%,RSD为2.5%(n=6).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山豆根药材质量控制的含量检测方法.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体会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SSHBP)是人群中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我们运用西药波依定加自拟中药益气疏肝活血汤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以观察对收缩压(SBP)、脉压差(PP)、症状以及血液粘稠度的影响,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张博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清胰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25例

    我院自2003年2月~2005'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25例,早期对其辨证论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芳;李忠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近年来中药制剂新技术研究应用概论

    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领域的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中药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应用,以达到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就近几年有待推广的中药生产关键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前景和难点进行了概述.

    作者:张永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合汤治疗顽固性失眠

    所谓顽固性失眠,是指病程久长(2年以上),或几乎彻夜不眠,或需依赖镇静安眠西药入睡者.多见于西医所称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作者:俞宜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及预防的临床体会

    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经过近百年的临床实践,已被公认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创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追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从1991年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以来,取得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肝外胆管血管在解剖学上的较多变异,从而使胆囊切除术成为潜在性危险较大的一种手术.我们从2003年9月至今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5例.现将LC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体会报告于后.

    作者:兰泽军;余京哲;丁光红;刘太红;李正刚;蒋孟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采用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予甲氨喋呤或瑞得金诺芬、柳氮磺胺吡啶和非甾体类止痛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进步1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显效13例,进步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可靠,奏效迅速,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简、便、廉,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昭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艾灸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艾灸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埋线组,模型+艾灸组,模型+埋线+艾灸组.采用穴位埋线、艾灸的治疗方法,选用足三里、肾俞穴进行治疗.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脊髓后角P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外周血白介素-2(1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艾灸的治疗方法均可改变佐剂型关节炎大鼠IL-2,TNFa的含量,而穴位埋线加艾灸方法改变更明显(P<0.01),同时,外周血和脊髓后角中P物质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中枢与外周血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SP与IL-2含量的变化也呈正相关,与TNF-α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穴位埋线,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机体免疫力有良性调节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相应P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并通过这些免疫递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

    作者:钟小蓓;王光义;贺志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湿敷治疗晚期癌症并发肢体水肿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中药湿敷治疗晚期癌症并发肢体水肿及其护理.方法:采用自拟方通络活血、消肿利水、去瘀散结之中药加入毛巾煮后湿敷27例患者共47只患肢局部,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7例患者经治疗3-7天,47只肢体水肿迅速消退.结论:中药加入毛巾煮后湿敷患肢局部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方便和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熊玉芝;杨荣惠;房贵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针对抑郁性神经症血流变学及脑血流图的影响

    目的:探询温针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血流变学及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温针组(A)64例,针刺组(B)64例,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及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温针灸可使偏低和正常范围的脑血流图波幅升高,单纯针刺疗法可使偏低和正常范围脑血流图波幅降低,温针灸可使脑血管紧张度降低,单纯针刺使脑血管紧张度增高.结论:温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易于推广使用的优点.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国淫羊藿小花类群的研究现状

    综述近十年来中国淫羊藿小花类群的分类学研究、地理分布、生物特性、化学研究概况.目前我国淫羊藿小花类群有18种,拥有淫羊藿小花类群资源优势,建议应在积极保护其种质资源和加强资源管理的前提下,结合其在化学、药理、制剂和临床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出更多的疗效确切的淫羊藿新制剂.

    作者:王悦云;徐文芬;何顺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巫山淫羊藿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对巫山淫羊藿生品及其4种炮制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淫羊藿苷的含量为:羊脂炙品=盐蒸品>盐炙品>酒炙品>生品.结论:淫羊藿炮制品较生品中的淫羊藿苷有较大增幅.

    作者:高言明;陈惠玲;魏升华;王建科;麻秀萍;李键;周兴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杏叶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研究杏叶防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6个化合物.结论: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姜烯、古马烯D、反-β-法内散、β-石竹烯、α-香柠檬烯、十六烷酸等,它们占挥发油的77.65%.

    作者:危英;张旭;危莉;杨小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略谈中医基础类重点学科建设

    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评选高等院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序幕.国家教委确定了六个中医药类的重点学科,并投入了150万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993年又确定了八个局级重点学科并投资560万元.各省市和高等院校在这14个国家级和局级重点学科又投入5000万元建设.各省市和高等院校根据国家教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设重点学科的精神,又确定了一批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十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因为投入增加,明显改善了这些重点学科的条件,条件改善后科学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增强,通过科研提高了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学科的优势,扩大了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合作.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建设了合理的学术梯队,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

    作者:冯济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田玉美教授治疗原发性不孕症中医周期治法经验

    本文是通过对田玉美教授治疗女性原发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发现其疗效较好,总结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中医周期疗法,即根据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分期论治.可以看出,其中医周期疗法的运用与现代医学的发展分不开,本文试就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治法的理论依据:一者强调从肾论治,即原发性女性不孕症,一般应以肾着手治疗;另一个方面分期论治,本文期望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使之对临床上的推广运用有所裨益.

    作者:范恒;段雪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84例临床分析

    2001年5月~11月我县伤寒流行,县防疫部门统计共403人发病,其中伤寒292人,甲型副伤寒111人.现将84例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李永明;苟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产业应进一步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因而中药不良反应倍受国内外的关注,本文浅述药品不良反应极其对中药产业的影响.

    作者:许召林;芶小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DDC-Ag法测定中风病人服用化风丹后血、尿中的砷含量

    目的:考查化风丹用于人体后体内血、尿砷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化风丹为治疗药,以化风丹处方中去掉含砷等药材制成的药品(和治疗药外观一致)为对照药,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对65例中风后遗症病人用药前后血、尿中砷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后尿砷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在疗程结束3天后复查均达正常范围.结论:化风丹用于人体后尿砷浓度有明显的升高,而血砷浓度基本无变化.

    作者:陈晓兰;徐剑;陈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