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康口服液与激素治疗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比较

陶静

关键词:血康口服液, 激素, 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摘要:鉴于丙种球蛋白价格较高,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的现状,作者选用中草药制剂血康口服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与激素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血康口服液组效率高于激素组.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述筋伤疼痛的针刺治疗

    筋伤是指因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俗称伤筋,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损伤.除了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外,针刺对筋伤的治疗亦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现分述如下:

    作者:崔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32例报告

    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急腹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们自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利用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SAP 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作强;周长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知发病新思维

    本文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发病要理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毒为标,治肾为本,参与活血化瘀”的治疗再障三大法,并有临床报道相印证。

    作者:赵新广;刘丹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针刀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141例总结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病变后,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科门诊自1993年3月~1998年5月,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141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振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谈痰浊眩晕的病机与治疗体会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时间短,就其症状病理而言,又多虚少实,治疗效果亦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痰浊所致的眩晕,疗效更为缓慢.本人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较多,故将点滴体会呈述于后:

    作者:韩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6例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及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总胆红质(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PTA改善较明显,TBiL下降较快.对照组的病死率为49.09%,而治疗组的病死率仅15.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好.

    作者:张红;杨智钢;邓顺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金匮要略》方的对立统一规律

    本文时<金匮要略>一书中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张仲景组方中的阴阳兼顾、表里同治、攻补兼施等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对进一步阐明张仲景的用药组方规律,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红平;邹学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茛菪碱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对1991年2月~2000年3月住院的72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两组,在复温、防治感染、支持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硬肿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能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愈率.

    作者:王慧;王世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中药抑制DNA/RNA合成,抑制肿瘤血管生产,调节免疫功能等10个方面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

    作者:廖美德;梁世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痰病的现代研究及思路探讨

    作者根据自己对痰病及参阅有关资料从痰病的概念、形成、病理生理特点及治则治法,系统论述了痰病的现代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痰病的现代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痰病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廖荣鑫;黄礼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爱迪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65例疗效分析

    临床观察爱迪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165例患者分为二组,一组配合放化疗有105例,另一组单用爱迪注射液治疗有60例.结果表明爱迪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有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配合放化疗有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卢文娜;杨思远;刘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6例

    运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三合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并设立西药灌肠组(即对照组)35例,共治疗2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中药灌肠配合针刺三合穴治疗本病是一种有效方法,优于对照组.

    作者:何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炮制对党参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炮制对党参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影响.方法: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党参及其炮制品浸出物的含量.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党参中的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有显著影响,这对阐述党参的炮制理论和中医用药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靳凤云;田源红;龙安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盲肠、阑尾位于腹下区一例

    老年女尸一具,身长143cm,盲肠和升结肠从左下向右上斜行,连于腹后壁(见图所示),盲肠长79.4mm,自第五腰椎体前面起始向右上方到第四腰椎体右侧移行为升结肠,其盲端跨越小骨盆上口伸入盆腔,此处右侧距右髂前上棘112mm,左侧距左髂前上棘92mm.

    作者:屠声荣;宋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温补肝肾益脾、调冲任治愈习惯性流产

    石某某,已婚,30岁,1998年9月2日初诊.主诉:小产1次,自然流产3次,腰疼,小腹坠胀.既往史:患者述6年前曾妊娠6月小产,继怀孕3次,第一次妊娠3+月自然流产,第二次妊娠2+月自然流产,第三次妊娠2-月自然流产,每次怀孕均用黄体酮等安胎无效.已婚7年无子,夫健康.月经史:13岁(5-7)/28,经量中等,色淡无块,无痛经,白带量色质味正常.婚孕史:23岁结婚,婚后同居,孕4产0,小产1次,自然流产3次.末次流产时间1998年8月10日.体查:发育一般,中等身材,神差,面部黯斑,语音清晰,声低,畏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妇查:(-).诊断:滑胎(习惯性流产),属肝肾亏损、冲任不固型.治法:温补肝肾益脾,调冲任.处方:菟丝子15g,续断15g,巴戟15g,杜仲15g,当归15g,阿胶(烊化)15g,熟地15g,枸杞15g,砂仁5g,党参15g,大枣5枚,白术15g,黄芪15g,甘草6g,鹿角霜10g.

    作者:刁利红;刘维伊;付雪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太极通天液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分析

    本文选用中成药太极通天液为治疗组,西药西比灵为对照组,治疗偏头痛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副反应方面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张郑平;王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柴胡汤加石膏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52例观察

    三叉神经痛以老年患者为多见,一般多由受寒、精神刺激、口腔牙齿感染等所诱发,病程漫长、病情顽固,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自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大剂量石膏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52例,并与西药组治疗48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下腰椎不稳症与下腰痛的诊治体会

    下腰椎不稳是指下腰部椎间关节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持其生理对合关系,并引起松动、失稳,是引起中老年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1998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38例下腰椎不稳症,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82例疗效观察

    支气管炎是小儿主要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多见于婴幼儿,多发在冬春两季节.我院于1986年以来对住院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明凤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加中药治疗前臂骨折的体会

    作者15年来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加中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60例,其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长51天,短32天,平均42天;前臂旋转功能,旋前在60°41例,在45°19例,旋后30°39例,在20°21例.

    作者:胡朝富;方明智;王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