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节
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急腹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们自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利用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SAP 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作强;周长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应用自拟肖晕饮治疗颈椎病肝阳上亢型(椎动脉型),结果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评定疗效,治愈2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经临床观察,本方的药物组成有平肝潜阳、镇逆和血之功效.
作者:沈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患胆囊结石的患者逐年增加.目前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胆囊切除,术后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临床上有少数患者术后仍有右上腹部钝痛、腹胀,甚至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其造成的病因很多.笔者对26例本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许灌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石某某,已婚,30岁,1998年9月2日初诊.主诉:小产1次,自然流产3次,腰疼,小腹坠胀.既往史:患者述6年前曾妊娠6月小产,继怀孕3次,第一次妊娠3+月自然流产,第二次妊娠2+月自然流产,第三次妊娠2-月自然流产,每次怀孕均用黄体酮等安胎无效.已婚7年无子,夫健康.月经史:13岁(5-7)/28,经量中等,色淡无块,无痛经,白带量色质味正常.婚孕史:23岁结婚,婚后同居,孕4产0,小产1次,自然流产3次.末次流产时间1998年8月10日.体查:发育一般,中等身材,神差,面部黯斑,语音清晰,声低,畏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妇查:(-).诊断:滑胎(习惯性流产),属肝肾亏损、冲任不固型.治法:温补肝肾益脾,调冲任.处方:菟丝子15g,续断15g,巴戟15g,杜仲15g,当归15g,阿胶(烊化)15g,熟地15g,枸杞15g,砂仁5g,党参15g,大枣5枚,白术15g,黄芪15g,甘草6g,鹿角霜10g.
作者:刁利红;刘维伊;付雪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下腰椎不稳是指下腰部椎间关节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持其生理对合关系,并引起松动、失稳,是引起中老年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1998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38例下腰椎不稳症,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软骨的磨损退变为主,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的中老年疾病,本组探索用关节镜微孔手术与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透明质酸)治疗12例,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周长林;唐良华;易洪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从事中医古文教学10多年,加之近年的出版工作实践,深感正确的理解词义对准确地把握中医古籍、学习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特将部分常见的中医古籍词语注释存在的一些不足摘出,不揣浅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作者:刘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根据自己对痰病及参阅有关资料从痰病的概念、形成、病理生理特点及治则治法,系统论述了痰病的现代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痰病的现代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痰病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廖荣鑫;黄礼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A型性格或行为是冠心病的独立易患因素之一,与肝心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疏肝法可取得较好疗效,因此疏肝法防治肝心痛的发生值得探讨.
作者:郭磊磊;郑本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水蛭味咸,性苦平,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络功效,凡症瘕积聚、瘀血阻滞或跌仆损伤等症,皆可辨证应用,系活血化瘀佳品,用之得当,疗效尤为显著.近几年来,水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更为广泛,本人治疗疮疡,凡有瘀血指征者在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内治方法的同时加服水蛭3~9g(研末后服或装入胶囊内随中药吞服),从疗效观察与不加服水蛭的类似病例比较,疗效确有提高,疗程缩短.
作者:周继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病变后,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科门诊自1993年3月~1998年5月,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141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振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方法:利用鲁米那加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目的: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结果:提高治愈率24%.结论:鲁米那加茵陈汤可增加胆红素的排泄,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
作者:张飞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床上,儿童股骨干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或入学不久者.由于患儿年少体弱,不能很好地配合或不适应某些治疗方法;或因为反复整复;或因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当;均会导致疗效差甚至失败.再因为多数患儿家属不谙医道,要求复位率达到百分之百,这加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医患间的不合谐音.我科在1987年2月至1994年8月共收治儿童股骨干骨折236例,从中解析出了在治疗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作者:肖亚平;李玉雄;李贵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三叉神经痛以老年患者为多见,一般多由受寒、精神刺激、口腔牙齿感染等所诱发,病程漫长、病情顽固,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自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大剂量石膏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52例,并与西药组治疗48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时间短,就其症状病理而言,又多虚少实,治疗效果亦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痰浊所致的眩晕,疗效更为缓慢.本人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较多,故将点滴体会呈述于后:
作者:韩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灵枢>是早而完整的针灸经典专著,又称<针经>.它详细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卫气营血、流注变化规律,以及人体经络气血与四时阴阳盈虚消长同变化的特性.是经络学说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阐明外邪入侵、七情内伤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体质差异、环境气候的改变是疾病变化发展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对疾病的治疗强调先诊察病邪的所在部位、病邪性质.有效利用营卫流注往来的规律,采用不同针灸工具,不同方法,达到调节营卫、去除病邪的目的.在提出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对诸多病证列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后世针灸临床的重要指南.笔者在临床上常以<灵枢>刺法为依据,使各种病证得到有效治疗.兹举例如下:
作者:陈筑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选用中成药太极通天液为治疗组,西药西比灵为对照组,治疗偏头痛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副反应方面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张郑平;王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过长(每周少于3次)或间隔时间不长但排便时间过长或排出困难者.从中医的角度看,老年人因生理机能逐步下降,表现为气血两亏,肠燥津炽;中气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传输失调;脾肾阳虚,失于温化等多种因素致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致便秘难解.笔者就老年便秘的辨证分型谈谈体会:
作者:唐伟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9年3月~2001年4月,笔者采用中医分型论治联合西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25例,并与中药治疗的2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用六味地黄汤合八珍汤加味治疗骨折延期愈合5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大72岁,小20岁;高处跌伤16例,平地滑跌伤10例,车祸伤24例;属开放性者18例,粉碎性的6例;股骨干骨折13例,其中手术切开内固定5例;胫腓骨骨折15例,其中手术切开内固定6例;肱骨干骨折6例;内外踝骨骨折8例;其它骨折8例.病程短4个月,长10个月.X线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骨折线明显,无连续骨痂形成.临床症见:局部肌肉萎缩,伴假关节活动、肢体末梢肿胀、皮肤温度低等症状.
作者:杜洪刚;刘金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