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萱;郑鸿鲲;卢迈;莫清文;汤明鑫;赵瑞林;陈兰;吴春维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及对IgE、sVCAM-1)、IL-18含量的调解作用.方法 将1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停药3个月、6个月后复发率情况;血清总IgE、sVCAM-1、IL-18含量的影响,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第1,2个疗程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1,P<0.001);研究组停药3,6个月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血清总IgE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疗程血清sVCAM-1、IL-18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复发率、降低患者血清总IgE、sVCAM-1、IL-18含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甜;余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肘关节制动装置在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48例,B组52例,其中A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使用弹力绷带固定,B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各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对行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可有效抑制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滕彦娟;云晓君;顾永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补液组(C组)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晶体量、胶体量、总入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后1、2、5 d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 d电解质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G组患者晶体量、胶体量及总入量均较C组患者少,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C组短,总治疗费用较C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5 d,G组MMSE评分均高于C组,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电解质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电解质各指标水平较术前降低,且G组降低幅度较C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液体、胶体入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认知功能及电解质平衡均未受到明显影响,且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娜;刘晓宁;何燕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近些年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同时探讨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及白蛋白作为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指标的潜在价值,为我国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更新修订提供新的思路,以便建立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更简便、更高效的评分系统方法.
作者:袁小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常规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39例为对照组,选取行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的脑卒中患者3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分及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4、8周时FM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8周时口腔期、咽喉期及误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患者神 经 肌 肉 电 刺 激 结 合 康 复 训 练 效 果 较 好,可 有 效 改 善 患 者 神 经 功 能 及 吞 咽 功 能,促 进 患 者康复.
作者:杨新利;栾春红;汪永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清气化痰汤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清气化痰汤治疗;对照组用丙酸倍氯米松、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尿白三烯E4(LTE4)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LTE4下降有明显差异性(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清气化痰汤能减少痰液生成,加速痰液排出,较好控制痰热壅肺型哮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竹;彭玉;张立文;庞平;郑芝;陈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家族的一个亚型蛋白,在生物体中广泛表达,参与细胞的各种重要活动,包括染色质重塑、蛋白转录调节、细胞周期、衰老、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基因的表达等.当前,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抵抗,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证实HDAC-2参与COPD抗炎过程,其表达状态与糖皮质激素抵抗关系密切,受抑制后可引起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减弱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而调控COPD患者HDAC-2的相关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茶碱、抗氧化剂等.本文对HDAC-2在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中的作用及相关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黄文锋;吴嘉冬;李明晶;林业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病理结果,分析47例病人(64个结节)的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表现,对甲状腺结节的弹性成像硬度进行分级;测量弹性模式和二维模式下病灶面积,计算二者比值.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显示,良性病变弹性分级多为0~Ⅱ级(38/41),而恶性病变弹性分级多为Ⅲ-Ⅳ级(21/23).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97.7%;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弹性图面积与二维面积相比显著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弹性图像与二维图像面积比与良性病变相比显著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能客观地评价甲状腺结节的相对硬度,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益民;杨皓;黄嵊;王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不同疾病类型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纤维化(MF)标志物血清水平,探讨其在不同疾病类型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和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疾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等MF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分析各指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及在不同疾病类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HA、LN、PⅢN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血清水平高于正常组;在Ⅳ-C水平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类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中,TGF-β1、HA、LN、PⅢNP水平在不同的疾病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分布差异,对疾病分类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室速患者的TGF-β1、HA和LN,房扑患者的Ⅳ-C,及室早患者的PⅢNP血清水平在四类疾病中是高的.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MF标志物的血清学水平在不同的疾病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分布差异,对疾病分类和鉴别及是否需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向丽;张维贞;黄山;田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肾损伤患者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RRT治疗的高危出血肾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组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BUN、Sc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LT、PT、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中,局部使用枸橼酸抗凝为高危出血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抗凝选择之一,可有效缓解肾功能损伤,利于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
作者:祝经韬;刘成产;刘如喜;李敏;杜盼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发作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血清CRP水平、生命质量评分(AQLQ)和哮喘控制评分(ACT)和发作状况等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QLQ、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住院天数、再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因素对哮喘发作影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 CRP 水平,改善发作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张琦婉;吴林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为缓解或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抑郁状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降低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期癌症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程度的变化.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P<0.01);症状评分中精神病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运动性障碍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季玉珍;王彦哲;吴静;李永红;王素华;王洁;黄文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PHILOS)治疗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观察组采取PHILO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恢复效果、优良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旋与前屈上举活动度、肌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骨折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PHI-LOS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促进骨折良好复位,增加内固定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雪林;李翰林;刘耀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回族与汉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引起呼吸抑制时靶控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瑞芬太尼麻醉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民族将其分为回族组与汉族组,各60例.采用Dixno序贯法进行试验,瑞芬太尼起始靶浓度为5.0μg/mL,低靶浓度为2.5μg/mL.比较两组呼吸抑制发生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呼吸抑制时靶控CP50等.结果 回族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3.33%,汉族组发生率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呼吸抑制时靶控CP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抑制均主要发生在瑞芬太尼输注后15 min内,临床以RR、SpO2降低为主,两组1~5 min、6~10 min、11~15 min等各时间段呼吸抑制发生率、临床表现、是否发生呼吸抑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宁地区回族与汉族手术患者输注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主要时间为5~15 min内,靶控CP50浓度分别为(3.29±0.15)μg/mL、(3.31±0.17)μg/mL,呼吸抑制时均以RR及SpO2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回族与汉族之间靶控CP50、呼吸抑制发生时间及临床主要表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吴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全身麻醉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全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全麻组(NA组)及电针刺激辅助全麻组(EA组),各20例.EA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于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持续至术毕,两组均予咪达唑仑注射液0.08 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注射液0.5μg/kg静注诱导,术中均予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调整泵速控制BIS值40~60,并维持循环稳定.术后根据VAS评分情况予舒芬太尼0.05~0.1μg·kg-1·h-1镇痛补救.T1、T2、T3、T4的MAP、HR、SPO2及术中使用阿片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总量,记录术后VAS评分及舒芬太尼镇痛补救剂量、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 EA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少于NA组(P<0.05);EA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明显少于NA组(P<0.01);EA组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均少于NA组(P<0.05);而两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和T1~T4时的MAP、HR、SPO2及术后VAS评分、镇痛补救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辅助全身麻醉能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缩短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
作者:吴大庆;邹小华;章放香;黄玲;黄杰;冯典;高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亚基12(P2Y12)基因G52T多态性位点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3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抵抗组)43例、非氯吡格雷抵抗组(非抵抗组)257例,探讨P2Y12基因G52T多态性位点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结果 抵抗组患者P2Y12基因G52T多态性中GT、TT显著高于非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的等位基因频率T显著高于非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Y12基因G52T位点GT、TT频率增高(P<0.05)、合并糖尿病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2Y12基因G52T位点GT、TT频率增高会增加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
作者:王珣;张远恒;张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ng(1-7)对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模型(CA-CPR-ROSC),3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CA-CPR-ROSC实验组(n=20)、ROSC后Ang(1-7)实验组(n=12);根据30 min复苏结局分为ROSC成功组(S组,n=14)与ROSC失败组(F组,n=6),记录复苏1、2、4、6 h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LVdp/dtmax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Ang(1-7)水平;12只获得ROSC成功的大鼠分为ROSC对照组(n=6)、Ang(1-7)组(n=6),记录给予Ang(1-7)2、4、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LVdp/dtmax变化,6 h后采集全血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cTnT、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OSC后HR、MAP、±LVdp/dtmax下降均有明显差异(P<0.01);与F组相比,S组大鼠血清中Ang(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Ang(1-7)组大鼠的HR、MAP、±LVdp/dtmax绝对值均下降、6 h后血清BNP及cTn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OSC对照组比较,Ang(1-7)组大鼠在ROSC后4、6 h的±LVdp/dtmax绝对值升高,在ROSC后6 h血清BNP、cTn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7)对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栗甜;周厚荣;张一驰;王炳今;张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贵阳市体检人群空腹血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37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其中男768名,女609名,年龄20~59岁.获取其空腹血糖、血脂(TG、TC、HDL-C和LDL-C)、血压、体质量指数(BMI)、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并分析空腹血糖与相关生化和体格指标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异常共170例(12.34%),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105例(7.63%),血糖升高检出65例(4.72%).对各生化指标和体格指标与空腹血糖比较发现,除HDL-C外,空腹血糖、BMI、TG、TC和LDL-C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不同性别、年龄、BMI、血脂、血压均影响空腹血糖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男性、超重和肥胖、高TG、高TC、HDL-C降低及血压异常为IFG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关注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因素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IFG和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钰;聂四平;冉利梅;刘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肛肠三维超声对直肠肛管炎性疾病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直肠肛管炎性疾病术后有不适感来复诊患者99例,行直肠肛肠三维超声检查,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随访及二次手术结果相比较,并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肛肠三维超声诊断术后疤痕改变43例,括约肌受损12例.需要手术44例,其中内口存在18例,瘘管形成9例,内口存在及瘘管形成11例,引流不畅5例,异物残留1例,均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肛肠三维超声操作简单,可多角度、多切面重建三维影像,能清晰、直观、立体、多方位显示术后病灶,对临床后期治疗方向指导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影像参考价值.
作者:林丽晴;邹贤军;唐迎春;李翔鹏;向新;周凯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及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实施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TCT)结果呈阳性的260例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HPV DNA检测,观察组患者实施HPV E6/E7 mRNA检测.统计两组患者的TBS分级结果、HPV E6/E7 mRNA及HPV DNA检测结果及病理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应用TCT检测后TBS分级情况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阳性病例42例,占比为32.31%;对照组患者检测阳性病例53例,占比为40.77%;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INⅡ级以下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级为CINⅡ以上检出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 临床对TCT阳性年轻女性实施HPV E6/E7 mRNA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筛查准确度,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宫颈疾病的临床诊治,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满元;刘文;王宝;赵劲松;王佳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