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凤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在预防奥沙利铂化疗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Ⅰ组给予昂丹司琼治疗、Ⅱ组给予托烷司琼治疗、Ⅲ组给予阿扎司琼治疗、Ⅳ组给予帕洛诺司琼治疗,比较四组恶心呕吐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Ⅳ组对恶心呕吐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中2 h患者MAP、HR均降低,手术结束时MAP、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四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奥沙利铂化疗后恶心呕吐预防中,昂丹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和帕洛诺司琼四种药物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较小,但与前三者相比,后者对恶心呕吐控制效果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安全且可靠.
作者:张雪峰;彭云云;胡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下的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选择前瞻性研究方式,将选择术前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指导精准肝切除术的40例为观察组,选择二维影像指导的普通肝切除术的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肝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手术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TBIL、MEL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下的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相比常规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残余肝功能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丽;李显忠;陈松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家族的一个亚型蛋白,在生物体中广泛表达,参与细胞的各种重要活动,包括染色质重塑、蛋白转录调节、细胞周期、衰老、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基因的表达等.当前,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抵抗,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证实HDAC-2参与COPD抗炎过程,其表达状态与糖皮质激素抵抗关系密切,受抑制后可引起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减弱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而调控COPD患者HDAC-2的相关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茶碱、抗氧化剂等.本文对HDAC-2在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中的作用及相关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黄文锋;吴嘉冬;李明晶;林业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糖尿病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B组采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复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C组采用单纯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PD),患区麻木与皮肤颜色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6、8、16周,与A组比较国,B、C组PD值明显减少(P<0.05);B、C两组间PD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麻木及皮肤颜色改善情况不明显,B、C两组在治疗后8周开始麻木及皮肤颜色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可能通过改善神经功能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康新国;贺纯静;余倩;卢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药物联合应用及适时终止妊娠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为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30例,同时给予熊去氧胆酸加S-腺苷蛋氨酸治疗,常规用药给予能量合剂、维生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中总胆汁酸(TBA)、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血常规(WBC)、凝血酶原时间变化(PT).结果 治疗后ALT、AST、TBIL、DBIL、ALB、TBA血清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WBC、PL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物联合治疗以及适时终止妊娠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杜阿帅;汤正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护理质量合格率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能获得满意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王兵;付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POP-Q分期Ⅱ~Ⅲ期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因POP-Q分期Ⅱ~Ⅲ期子宫脱垂行腹腔镜子宫全切加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和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POP-Q评分标准、视觉模拟满意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对两组患者治愈情况、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两组在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P<0.001),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复发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POP-Q分期Ⅱ~Ⅲ期子宫脱垂患者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晓林;唐玲华;祝淑萍;李秀娟;董晶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RICU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单独予以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白细胞(WBC)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O2、PCO2、WB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RICU重症肺部感染比较,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安全可靠,推荐在临床作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主要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郭青春;张杰根;史娜;杨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60例,按年发作次数分为频发组(n=40)与非频发组(n=20),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两组患儿社会行为能力进行评定,分析不同组患儿、不同性别患儿的评分情况,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频发组患儿在焦虑/抑郁、社交问题、退缩、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攻击性行为、注意力问题及违纪行为方面评分明显高于非频发组患儿的(P<0.05),频发组行为异常评分明显高于非频发组患儿的(P<0.05),而频发组男童在攻击性行为得分高于女童(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总评分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存在明显关联,临床除了给予对症治疗外应配合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林敏仪;林艳;刘玲;黄颖璇;廖惠映;梁惠冰;蔡玉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儿童斜视手术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斜视学龄儿童3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ICC评分、mYpas评分、RASS镇静程度评估表评分、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诱导期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205),围手术期焦虑状况与术后躁动状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205),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2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斜视手术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减少斜视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的焦虑与术后躁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楚华;余秀迎;李德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复发上皮性卵巢癌妇女血清HE4、HK10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使用卡铂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紫杉醇和卡铂进行治疗,化疗方案6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疗效、血清HE4、HK10及T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患者的肿瘤标记物发现,研究组患者的HE4、HK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水平中CD3+、CD4+、CD8+、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和卡铂的联合使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E4以及HK10水平,同时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治疗方案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雪琼;任卫红;万思然;林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不同疾病类型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纤维化(MF)标志物血清水平,探讨其在不同疾病类型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和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疾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等MF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分析各指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及在不同疾病类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HA、LN、PⅢN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血清水平高于正常组;在Ⅳ-C水平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类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中,TGF-β1、HA、LN、PⅢNP水平在不同的疾病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分布差异,对疾病分类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室速患者的TGF-β1、HA和LN,房扑患者的Ⅳ-C,及室早患者的PⅢNP血清水平在四类疾病中是高的.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MF标志物的血清学水平在不同的疾病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分布差异,对疾病分类和鉴别及是否需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向丽;张维贞;黄山;田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及对IgE、sVCAM-1)、IL-18含量的调解作用.方法 将1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停药3个月、6个月后复发率情况;血清总IgE、sVCAM-1、IL-18含量的影响,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第1,2个疗程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1,P<0.001);研究组停药3,6个月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血清总IgE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疗程血清sVCAM-1、IL-18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复发率、降低患者血清总IgE、sVCAM-1、IL-18含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甜;余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治疗上,对照组单用奥曲肽,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用乌司他丁.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SOD、GSH、ROS),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和SOD明显升高,MDA和ROS相应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盛明辉;赵建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骨外固定支架针孔的消毒中,比较封闭式消毒法与暴露式消毒法的临床效果,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在临床护理中运用效果高效、安全的骨外固定支架针孔消毒方法.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再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纳入2008年至2016年骨外固定支架针孔封闭式消毒法及暴露式消毒法的研究性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从针孔的感染率、工作时间及湿疹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章9篇,患者14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封闭式消毒的方法在降低骨外固定支架针孔感染率、湿疹及减少护理工作时间中,较暴露式消毒的方法效果好(P<0.05).结论 封闭式消毒法在降低骨外固定支架针孔的感染率、减少湿疹的发生及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上优于暴露式消毒法.
作者:刘颖清;王锐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结合体检结果评估,加强中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方法 选取贵阳市某重点高中高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班进行调查,对饮食、作息及睡眠、运动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5~18岁的535名青少年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700份,收到完整问卷655份,对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在运动、饮食、作息及睡眠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高中生学习压力大、伏案时间过长、饮食不规律、不均衡,课外体育运动少,个别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对健康知晓甚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5~18岁的535名青少年体检结果分析显示屈光不正428人,BMI异常132人,血脂异常76人,胆红素偏高23人,尿酸偏高17人,葡萄糖升高2人,脂肪肝6人.结论 从生活方式调查和体检结果分析中发现高中生的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应加强生活方式的指导.
作者:曹雅萱;郑鸿鲲;卢迈;莫清文;汤明鑫;赵瑞林;陈兰;吴春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灌洗术与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S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腹腔灌洗术.治疗72 h后,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与免疫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滤过治疗SAP疗效较单用高容量血滤过好,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并发症好转显著,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谢明容;张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贵阳市体检人群空腹血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37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其中男768名,女609名,年龄20~59岁.获取其空腹血糖、血脂(TG、TC、HDL-C和LDL-C)、血压、体质量指数(BMI)、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并分析空腹血糖与相关生化和体格指标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异常共170例(12.34%),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105例(7.63%),血糖升高检出65例(4.72%).对各生化指标和体格指标与空腹血糖比较发现,除HDL-C外,空腹血糖、BMI、TG、TC和LDL-C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不同性别、年龄、BMI、血脂、血压均影响空腹血糖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男性、超重和肥胖、高TG、高TC、HDL-C降低及血压异常为IFG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关注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因素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IFG和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钰;聂四平;冉利梅;刘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肺癌患者98例,均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检查,并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肿瘤标志物与联合检测诊断的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98例疑似病例中肺癌60例,肺良性病变38例.血清CYFRA21-1、CEA、NSE、CA125、SCC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FRA21-1、CEA、NSE、CA125、SCC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与各项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FRA21-1、CEA、NSE、CA125、SC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肺癌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减少漏诊及误诊发生.
作者:徐文平;刘继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近些年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同时探讨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及白蛋白作为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指标的潜在价值,为我国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更新修订提供新的思路,以便建立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更简便、更高效的评分系统方法.
作者:袁小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