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本丹;时立新;莫晓虹
目的 探讨术前临床资料在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45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526例,恶性结节组119例.良性结节组中多见的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结节组中多见为分化型甲状腺癌.645例患者中男性83例,女性562例,而男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却高于女性(P=0.020).恶性结节组平均年龄早于良性结节组(P=0.001),良性结节组在45~59岁年龄段的例数多,而恶性结节组在<45岁年龄段的例数多,且<45岁的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高.恶性结节组的TSH平均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P=0.000),且甲状腺结节恶性率随着TSH不断升高而升高;FT3、FT4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P=0.920).恶性结节平均直径小于良性结节组(P=0.001);超声提示恶性结节组中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实性、血流丰富、有钙化灶的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节数目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TSH水平及B超特征为形态不规则、实性、血流丰富、有钙化灶的结节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与甲状腺癌患病率呈负相关,而男性、TSH水平、超声提示实性、形态不规则、血流丰富、有钙化灶的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龙本丹;时立新;莫晓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丁苯酞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轻中度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联合康复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入院第4、8周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法(MMSE)测定认知功能;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美国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同时测定患者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第4、8周各组MMSE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第8周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8周后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TNF-α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轻中度V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有效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关.
作者:张荣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在预防奥沙利铂化疗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Ⅰ组给予昂丹司琼治疗、Ⅱ组给予托烷司琼治疗、Ⅲ组给予阿扎司琼治疗、Ⅳ组给予帕洛诺司琼治疗,比较四组恶心呕吐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Ⅳ组对恶心呕吐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中2 h患者MAP、HR均降低,手术结束时MAP、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四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奥沙利铂化疗后恶心呕吐预防中,昂丹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和帕洛诺司琼四种药物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较小,但与前三者相比,后者对恶心呕吐控制效果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安全且可靠.
作者:张雪峰;彭云云;胡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糖尿病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B组采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复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C组采用单纯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PD),患区麻木与皮肤颜色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6、8、16周,与A组比较国,B、C组PD值明显减少(P<0.05);B、C两组间PD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麻木及皮肤颜色改善情况不明显,B、C两组在治疗后8周开始麻木及皮肤颜色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可能通过改善神经功能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康新国;贺纯静;余倩;卢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治疗上,对照组单用奥曲肽,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用乌司他丁.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及氧化应激因子(MDA、SOD、GSH、ROS),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和SOD明显升高,MDA和ROS相应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盛明辉;赵建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医院体检中心老年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体检中心接收的老年受检者200例,均参与问卷调查,记录健康管理现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老年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老年受检者中,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者占90.50%,参加健康俱乐部及健康知识讲座类活动者占50.50%,签约家庭医生者占16.00%;表示需要健康管理者占74.50%,其中需健康体检者占80.54%、需健康咨询培训者占71.14%、需医生随访评估者占62.42%、需心理咨询辅导者占58.39%、需家庭医生签约者占27.52%,另外,对健康管理表示无所谓者占25.50%;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慢性病患病种数少、农村人口、健康关注度低、健康管理认知程度差均属于老年人群健康管理需求重要影响因素(OR>1).结论 经调查分析,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较高,但易受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慢性病患病种数、城乡分布、健康关注度、健康管理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周慧迪;王静;杨芩;吴琳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程人文关怀对肥胖产妇分娩时长、分娩结局及产褥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在本院分娩的肥胖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全程人文关怀.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长、分娩结局、产褥期并发症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潜伏期、活跃期时长、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便秘、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 肥胖产妇接受分娩时全程人文关怀,有助于缩短分娩时长、优化分娩结局并降低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贾泽弦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全身麻醉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全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全麻组(NA组)及电针刺激辅助全麻组(EA组),各20例.EA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于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持续至术毕,两组均予咪达唑仑注射液0.08 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注射液0.5μg/kg静注诱导,术中均予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调整泵速控制BIS值40~60,并维持循环稳定.术后根据VAS评分情况予舒芬太尼0.05~0.1μg·kg-1·h-1镇痛补救.T1、T2、T3、T4的MAP、HR、SPO2及术中使用阿片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总量,记录术后VAS评分及舒芬太尼镇痛补救剂量、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 EA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少于NA组(P<0.05);EA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明显少于NA组(P<0.01);EA组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均少于NA组(P<0.05);而两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和T1~T4时的MAP、HR、SPO2及术后VAS评分、镇痛补救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辅助全身麻醉能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缩短术后带气管导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
作者:吴大庆;邹小华;章放香;黄玲;黄杰;冯典;高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ng(1-7)对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模型(CA-CPR-ROSC),3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CA-CPR-ROSC实验组(n=20)、ROSC后Ang(1-7)实验组(n=12);根据30 min复苏结局分为ROSC成功组(S组,n=14)与ROSC失败组(F组,n=6),记录复苏1、2、4、6 h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LVdp/dtmax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Ang(1-7)水平;12只获得ROSC成功的大鼠分为ROSC对照组(n=6)、Ang(1-7)组(n=6),记录给予Ang(1-7)2、4、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LVdp/dtmax变化,6 h后采集全血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cTnT、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OSC后HR、MAP、±LVdp/dtmax下降均有明显差异(P<0.01);与F组相比,S组大鼠血清中Ang(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Ang(1-7)组大鼠的HR、MAP、±LVdp/dtmax绝对值均下降、6 h后血清BNP及cTn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OSC对照组比较,Ang(1-7)组大鼠在ROSC后4、6 h的±LVdp/dtmax绝对值升高,在ROSC后6 h血清BNP、cTn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7)对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栗甜;周厚荣;张一驰;王炳今;张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感染性休克对患者脑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加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监测两组用药前及用药6、12、24、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脑氧饱和度、心排出量指数(C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左室每搏功能指数(LVSWI)、右室每搏功能指数(RVSWI)及尿量、血乳酸(LAC)、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6、12、24、48 h,两组HR、PVRI、LAC均降低,MAP、ScvO2、CI、SVRI、LVSWI、RVSWI、脑氧饱和度、尿量、CCr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观察组用药不同时间HR、PVRI、LAC低于对照组,MAP、ScvO2、CI、LVSWI、RVSWI、脑氧饱和度、尿量、CC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提升患者脑氧饱和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肾脏灌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安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下的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选择前瞻性研究方式,将选择术前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指导精准肝切除术的40例为观察组,选择二维影像指导的普通肝切除术的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肝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手术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TBIL、MEL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下的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相比常规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残余肝功能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丽;李显忠;陈松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亚基12(P2Y12)基因G52T多态性位点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3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抵抗组)43例、非氯吡格雷抵抗组(非抵抗组)257例,探讨P2Y12基因G52T多态性位点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结果 抵抗组患者P2Y12基因G52T多态性中GT、TT显著高于非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的等位基因频率T显著高于非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Y12基因G52T位点GT、TT频率增高(P<0.05)、合并糖尿病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2Y12基因G52T位点GT、TT频率增高会增加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
作者:王珣;张远恒;张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回族与汉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引起呼吸抑制时靶控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瑞芬太尼麻醉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民族将其分为回族组与汉族组,各60例.采用Dixno序贯法进行试验,瑞芬太尼起始靶浓度为5.0μg/mL,低靶浓度为2.5μg/mL.比较两组呼吸抑制发生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呼吸抑制时靶控CP50等.结果 回族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3.33%,汉族组发生率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呼吸抑制时靶控CP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抑制均主要发生在瑞芬太尼输注后15 min内,临床以RR、SpO2降低为主,两组1~5 min、6~10 min、11~15 min等各时间段呼吸抑制发生率、临床表现、是否发生呼吸抑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宁地区回族与汉族手术患者输注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主要时间为5~15 min内,靶控CP50浓度分别为(3.29±0.15)μg/mL、(3.31±0.17)μg/mL,呼吸抑制时均以RR及SpO2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回族与汉族之间靶控CP50、呼吸抑制发生时间及临床主要表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吴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及对IgE、sVCAM-1)、IL-18含量的调解作用.方法 将1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停药3个月、6个月后复发率情况;血清总IgE、sVCAM-1、IL-18含量的影响,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第1,2个疗程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1,P<0.001);研究组停药3,6个月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血清总IgE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疗程血清sVCAM-1、IL-18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复发率、降低患者血清总IgE、sVCAM-1、IL-18含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甜;余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曼月乐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不愿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达菲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曼月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痛经情况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LSH)、黄体生成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激素水平及血清EMAb水平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子宫动脉的大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差异,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VAS评分以及血清EMAb水平明显下降;血清ACTH、LH、FSH水平升高,血清P和E2水平降低;左右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显著下降,大血流速度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曼月乐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强血清FSH和LH激素的分泌,降低血清EMAb、P、E2水平,保护卵巢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张海燕;赵得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释放情况.结果 两组MVV、FEV、FEV1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VC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IL-6、IL-8、IL-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且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刘勇世;王娟;马海浪;徐月亮;王小平;李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肘关节制动装置在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48例,B组52例,其中A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使用弹力绷带固定,B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各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对行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采用肘关节制动装置,可有效抑制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滕彦娟;云晓君;顾永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贵阳市体检人群空腹血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37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其中男768名,女609名,年龄20~59岁.获取其空腹血糖、血脂(TG、TC、HDL-C和LDL-C)、血压、体质量指数(BMI)、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并分析空腹血糖与相关生化和体格指标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异常共170例(12.34%),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105例(7.63%),血糖升高检出65例(4.72%).对各生化指标和体格指标与空腹血糖比较发现,除HDL-C外,空腹血糖、BMI、TG、TC和LDL-C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不同性别、年龄、BMI、血脂、血压均影响空腹血糖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男性、超重和肥胖、高TG、高TC、HDL-C降低及血压异常为IFG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关注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因素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IFG和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钰;聂四平;冉利梅;刘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亚健康的状况,从人体元素平衡角度出发论述亚健康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研究分析机体微量元素的含量与调查对象是否亚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贵阳大学城抽取214名大学生头发样品,利用微波消解仪消化溶解发样,采用ContrAA 700连续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锰(Mn)、铁(Fe)、锌(Zn)、铜(Cu)、钙(Ca)含量.结果 贵阳市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65.42%,亚健康大学生头发中的Mn、Fe、Zn、Cu、Ca含量低于非亚健康大学生头发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阳市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偏高,Mn、Fe、Zn、Cu、Ca这5种元素缺乏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作者:段冬丽;殷明月;李茜;汪钊宇;杨秀根;吴建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控制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并采取常规新生儿护理模式,5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红臀发生率、红臀严重程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红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以上红臀患儿中,观察组红臀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目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给予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红臀发生率,减轻红臀严重程度,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姗姗;唐萍;吴龙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