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曹念;代阅;许建强;田秀文

关键词:姜黄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姜黄素组于模型构建后4周给予姜黄素灌胃(200 mg/kg),1次/d,治疗30 d.处死大鼠前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率,测定肺功能和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处死大鼠后收集肺脏和血清.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ELISA和RT-PCR检测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p38、p-p38、p65和p-p65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p38、p-p65、IL-8、TNF-α和CRP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体质量增长率和肺功能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明显升高,肺病理损伤明显加重.与模型相比,对照组p-p38,p-p65,IL-8,TNF-α和CR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质量增长率和肺功能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明显降低,肺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此外,三组之间p38和p65表达无差异.结论 姜黄素对COPD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38/NF K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培养与降钙素原联合应用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培养与降钙素原(PCT)联合应用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4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45例一般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液进行培养,并且测定PCT含量.分析血培养与PCT联合应用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PCT和血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平均动脉压、白细胞(WBC)计数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脓毒症患者、脓毒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脓毒性休克患者之间的PCT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住院第7天患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好转组,好转组住院第1天血清P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后好转组患者血清PCT显著降低,死亡组血清PCT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培养联合PCT对于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玉芬;张素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竹节参皂苷对D-半乳糖致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竹节参皂苷保护D-半乳糖致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50 g/L的D-半乳糖刺激SH-SY5Y神经细胞,以不同浓度竹节参皂苷(1,5,25 μg/mL)和50 g/L的D-半乳糖共同孵育SH-SY5Y神经细胞24 h.JC-1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irt1蛋白的表达.结果 竹节参皂苷能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和Sirt1蛋白的表达.结论 竹节参皂苷通过激活Sirt1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改善D-半乳糖对SH-SY5Y神经细胞造成的损伤.

    作者:万静枝;袁丁;王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RAS基因野生型晚期大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

    近年来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虽然有所改善,但大约50%~60%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1].晚期大肠癌经佳支持治疗的一般生存期约4~5个月,采用氟尿嘧啶单药全身化疗的生存期可以延长至10个月以上[2].随着新药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的研发应用,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有效率及生存期均得到明显提高,中位生存时间可延长到约20个月[3].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进一步延长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张若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剜除电切术与传统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0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剜除组1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对照组1 50例,行传统电切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结果 剜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重量、留置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患者I-PSS评分和尿流率在治疗后两周及5个月的检测中都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术后出血、尿潴留、性功能障碍、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天体积前列腺临床疗效、安全性均高于常规电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英学;黄勇平;蒙松;李汉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2型糖尿病是一类以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2013年IDF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82亿,患病率为8.3%,2035年将增加到5.92亿,增长了55%,80%糖尿病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1].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欧洲糖尿病学会(ADA/EASD)指南[2]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本资料通过观察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4周的实际使用情况,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史利芬;李红;时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K2与孕激素受体转录激活的研究进展

    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介导孕激素对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生长、发育的调控,其机制为通过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实现.PR转录后修饰对靶基因的转录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包括乙酰化、泛素化、磷酸化等,以磷酸化修饰为常见.目前研究表明,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可磷酸化PR氨基端多个位点,从而改变PR目的基因的转录活性,与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夏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皮肤薄嫩,自身免疫力低下,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率高,这就增加了新生儿病房抗菌使用率,根据WHO的一份调查报告[1]显示,我国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于80%,新生儿病房甚至高达100%.随之而来的是耐药率大幅增加,成为临床共同难题.为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发生,现对本院收集新生儿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义;赵欣;郑兴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6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自评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评价不同患者的预后,检测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e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综合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低于60岁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SAS及SDS评分均优于60岁以上患者,另外女性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患者罹患脑梗死几率大,患者有效治疗后血清Hey、CRP显著降低,同时HDL升高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试验可发现年龄大的脑梗死患者恢复能力差,女性治疗后较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及酗酒均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另外,Hcy、CRP及HDL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极为相关,可侧面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及预后.

    作者:魏宏世;冯艳蓉;刘岩;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检测;收集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肝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 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mg· kg-1·d-1,口服,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进行HCV-RNA、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 17细胞检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结果 慢性丙肝组中19例患者经抗病毒治疗HCV-RNA检测均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Treg细胞百分率与Th17细胞百分率于12周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两者比值于4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病毒的载量与两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 本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两种免疫细胞的变化,对治疗的监控及预后的判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常青燕;朱杰;张晓慧;来有雪;董艳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列腺上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TGF-β1、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前列腺上皮细胞(BPH-1细胞)对人成纤维细胞(HFF 1细胞)TGF-β1、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BPH-1细胞与HFF-1细胞非接触性共培养(共培养组),另单独培养HFF-1细胞(对照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HFF-1细胞的TGF-β1、α-SMA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HFF-1细胞TGF-β1、α-SM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上皮细胞可能对成纤维细胞TGF-β1、α-SMA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

    作者:王礼鑫;尹丹;张赟;褚明亮;曹颖;官志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表达分析

    目的 分析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136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四项指标水平,并观察各指标的特异度、敏感性与准确度.结果 四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儿四项指标均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指标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其他三项指标.结论 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对HIE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意义重大,并可为后期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指导,而其中CK-MB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洪艳;熊英;黄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糖监测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糖监测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患者意愿测定生化指标,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一体化血糖监测管理模式定期测定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与舒张压水(DBP)等生化指标水平及HbA1c、血脂、血压达标率.结果 管理前两组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A1c、血脂及血压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血糖监测管理可有效控制血压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同时可对患者的HbA1c、血脂、血压的达标率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喷嚏、清涕、鼻塞和鼻痒,患者常伴眼痒、结膜充血和/或流泪,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呼吸障碍、学习能力下降、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1-2].目前过敏性鼻炎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免疫治疗是唯一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3].本文主要观察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

    作者:聂敏;倪茂美;任娟娟;袁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回收的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300套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和实验组(n=150).对照组行常规流程法消毒,实验组行流程再造法消毒.比较两组消毒后保存的第1、7、14、21、28天消毒效果,并分析两组全程处理所需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消毒保存后第1天消毒合格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后第7、14、21、28天的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全程处理所需时间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优于常规流程法,有利于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的保存,保存时间较长,处理耗时短,能有效减少临床护士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敏;王红彦;郭晓辉;翟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率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品管圈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士能力评分.结果 品管圈组手术开始后60 min、120 min、180 min、术毕体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品管圈组低温、躁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士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及相关专业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基本正常,降低低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能有效提升护士能力.

    作者:高翠;黄朝旭;魏红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度颅脑损伤超早期联合动力型与生态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

    重度颅脑损伤后,由于患者的代谢及分解状态均比较高,会大幅度增加能量消耗大,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电解质失衡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并提高致残率[1].因此,临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要尽早实施,避免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促使患者良好恢复,降低病死率.以往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主要采用单一的肠内营养制剂,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本院利用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治疗接收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实施动力型与生态型肠内营养剂联合方式,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郭江福;范伟;闵玉从;将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加快缓解咳嗽症状,可有效阻止咳嗽变异性哮喘向支气管哮喘的转化.

    作者:虎崇康;杨洁;江逊;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头孢地嗪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IL-6及IgG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头孢地嗪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并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血清PCT、IL-6、IgG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IL-6、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惠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疗效确切,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更快缓解,血清PCT、IL-6水平明显降低,且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任文娟;李佳;高春燕;王联芳;王延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术在外生性小肾癌中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术在外生性小肾癌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小肾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分别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针对外生性小肾癌患者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肾部分切除术,其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治愈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铁铁;杜鹏;陈峰;陈安超;石尚易;柴攀;岳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产CTX-M-1型变异菌株的基因分析

    目的分析贵阳市多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中产CTX-M-1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序列.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74株,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证非重复产ESBLs大肠埃希菌47株,将已扩增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并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N比对测序结果.结果47株ESBLs基因阳性菌株中,14株携带CTX-M-1组基因.随机选取部分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表达CTX-M-1组基因阳性菌株的亚型为CTX-M-15型;结论本市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产CTX-M-1型耐药基因存在亚型为CTX-M-15的基因型.

    作者:陈云芬;董亚琼;陈芳;宋伟章;闵祥;蒲方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