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地嗪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IL-6及IgG水平的影响

任文娟;李佳;高春燕;王联芳;王延峰

关键词:肺炎, 小儿, 头孢地嗪, 血清PCT, IL-6, IgG
摘要:目的 观察头孢地嗪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并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血清PCT、IL-6、IgG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IL-6、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惠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疗效确切,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更快缓解,血清PCT、IL-6水平明显降低,且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培养与降钙素原联合应用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培养与降钙素原(PCT)联合应用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4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45例一般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液进行培养,并且测定PCT含量.分析血培养与PCT联合应用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PCT和血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平均动脉压、白细胞(WBC)计数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脓毒症患者、脓毒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脓毒性休克患者之间的PCT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住院第7天患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好转组,好转组住院第1天血清P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后好转组患者血清PCT显著降低,死亡组血清PCT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培养联合PCT对于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玉芬;张素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头孢地嗪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IL-6及IgG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头孢地嗪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并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血清PCT、IL-6、IgG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IL-6、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惠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疗效确切,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更快缓解,血清PCT、IL-6水平明显降低,且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任文娟;李佳;高春燕;王联芳;王延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2例,观察手术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AH)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方面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患者手术均实施顺利,术中未发生重要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损伤,术后关节绞锁症状消失,肿胀及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术前,MR复查显示:仅有1例见踝关节腔有少量积液,其余均未见关节内游离体或滑膜异常病变.患者末次随访AOFAS-AH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SC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SC的理想方法.

    作者:崔荣飞;张凯彬;桂鉴超;王东明;徐明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聚四氟乙烯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E-PTFE)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21例,其中多颗牙连续缺失者13例,共植入ITI Straurnann等常用牙种植体68枚,其中5例患者行骨劈开十骨挤压十骨引导再生技术,经过2~7个月后对上部结构进行修复,并定期随访,对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以及修复体的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覆盖E-PTFE膜后,2例出现术后感染,2例膜外露,经处理后伤口愈合,二期手术发现骨缺损区域均有新骨形成,骨缺损重建百分率达到了95%,术后6个月随访,68个骨缺损区域植入ITI种植体有2颗出现脱落,种植体的存活率达到了97.06%.结论 E-PTFE膜应用于种植牙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能够有效覆盖暴露的种植体,适用于裂开性或开窗式骨缺损,其均可获得高水平的重建,起到良好的引导骨再生效果,增加种植成功率,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杰;冯惠敏;张妍;邵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爱普列特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爱普列特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影响.方法 选取BP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保列治治疗,观察组服用爱普列特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PSA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评分、PV、Qmax、RU及PS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PV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BPH起效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有所改善,治疗3月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1月后,治疗6月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3月后(P>0.05),在治疗3月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爱普列特在BPH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非衡;许磊;陈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模式选择研究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以肾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AKI人群约有290万,治疗费用高达130亿美元,死亡人数约70万例,未诊断AKI约200万例,这些数字充分揭示了我国AKI巨大的疾病负担,而且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AKI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严重不足[1].由于儿童肾脏代偿功能较成人差,容易出现电解质及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临床上对急性肾损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AKI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AKI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肾脏替代治疗(RRT)是AKI的主要治疗措施.一项国外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进行RRT可改善AKI患者28天死亡率,能够使受损的肾功能早期恢复,并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演变为慢性肾脏病的可能[2].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通常根据患儿病因选择透析方案,本文就儿童AKI病因及RRT模式选择作一综述.

    作者:刘龙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4年贵州省遵义地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不仅能加重病人的病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日,而且有可能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现患率调查是全面性医院感染检测的方法之一.通过现患率调查,可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主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使医院感染率减低到低水平.为了解贵州省遵义地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有效干预提供本底资料,我们于2014年9月10日至2014年10月5日分别对遵义地区各家医院进行了现患率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曼;杨怀;牟霞;陈京;徐艳;张骥;王翀;刘玮;薛婷;贺玲;陈黎媛;张满;杨廷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婴儿表皮痣综合征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

    表皮痣(Epidermal nevus)是由皮肤或粘膜的上皮细胞局限性良性增生所形成的错构瘤,常伴有神经系统损害,是一种罕见儿童神经皮肤综合征.既往文献研究以皮肤科为主,婴儿期由于皮损不典型,即使有神经系统症状,该病常被漏诊.作者以“表皮痣综合征”、“线性皮脂腺痣瘤”、“神经皮肤综合征”为关键词,查阅了“万方、知网、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发现仅有数篇儿童皮脂腺痣综合征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2月婴儿表皮痣综合征综合征并文献复习,以便儿科医生认识和了解该病,有利于该病的综合管理和长期随访.

    作者:刘晓英;周浩;刘开宇;袁小凤;陈蓉;汪希珂;肖东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22例川崎病临床资料分析及治疗转归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自限性发热性疾病.该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10%~15%病人可发展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其发病率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导致后天心脏病的首位病因,也是成人期冠状动脉疾病的病因之一[2].现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川崎病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

    作者:汪希珂;韦海涛;陈林;刘晓英;吴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地奥司明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皮瓣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皮瓣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地奥司明-I/R组(C组);A组不处理,B组、C组做缺血处理;C组术前2h以地奥司明的混悬液150 mg/kg灌胃,A组、B组术前2h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A组皮瓣形成34 h后,B组及C组缺血10 h,再灌注24 h后,切取皮瓣中段边缘全层组织1.5 cm×2.0 cm用于测定髓过氧化物(MPO)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术后七天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无明显病理改变,B组炎细胞浸润明显,C组炎性浸润轻于B组;B组MPO活性、LPO含量明显高于A组、C组;B组GSH-PX活性、T AOC明显低于A组、C组;B组皮瓣成活率明显低于A组、C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奥司明可减轻皮瓣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损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吴玉伟;尹齐川;郑万玲;王苹苹;魏韩笑;马志兵;金培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扩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与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结果.方法 31例扩心病患者,分别连续运用3DSTI、M型和2DE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IVESV)、舒张末期容积(IVEDV)及射血分数(LVEF),分析比较三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异同.结果 三种方法所测得LVESV、LVEDV和LVEF皆呈显著正相关,均数比较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扩心病患者,三种方法所测得LVEF值皆准确、可靠.

    作者:何炯红;杨龙;卜婕;陈亚宁;刘薇;扶泽南;黄勇淇;邓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4、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后者在改善抑郁情绪方面起效更快,且两种药物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均较轻,适合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长期治疗.

    作者:白维;刘阳;李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心模式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预后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双心模式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双心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包括患者生存质量、生存率、并发症情况以及ICU监护天数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更为良好的预后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U监护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双心模式护理对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能够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水平,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减少ICU护理天数,可作为推荐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作者:王程程;赵伟娣;刘博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皮肤薄嫩,自身免疫力低下,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率高,这就增加了新生儿病房抗菌使用率,根据WHO的一份调查报告[1]显示,我国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于80%,新生儿病房甚至高达100%.随之而来的是耐药率大幅增加,成为临床共同难题.为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发生,现对本院收集新生儿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义;赵欣;郑兴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百令胶囊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AI-T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百令胶囊联合甲巯咪唑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对照组应用甲巯咪唑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大小.结果 治疗组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百令胶囊可以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自身抗体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杨立娜;丁萌;张翠兰;解少伟;弓丽敏;段魏;侯书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回收的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300套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和实验组(n=150).对照组行常规流程法消毒,实验组行流程再造法消毒.比较两组消毒后保存的第1、7、14、21、28天消毒效果,并分析两组全程处理所需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消毒保存后第1天消毒合格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后第7、14、21、28天的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全程处理所需时间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优于常规流程法,有利于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的保存,保存时间较长,处理耗时短,能有效减少临床护士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敏;王红彦;郭晓辉;翟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加快缓解咳嗽症状,可有效阻止咳嗽变异性哮喘向支气管哮喘的转化.

    作者:虎崇康;杨洁;江逊;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皮损愈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皮损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使用阿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皮损愈合时间、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损愈合时间、止痛时间、结疱时间及止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治疗期间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可帮助患者各临床症状更好更快缓解,皮损得到快速愈合,疼痛感改善理想,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乌日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检测;收集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肝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 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mg· kg-1·d-1,口服,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进行HCV-RNA、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 17细胞检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结果 慢性丙肝组中19例患者经抗病毒治疗HCV-RNA检测均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Treg细胞百分率与Th17细胞百分率于12周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两者比值于4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病毒的载量与两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 本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两种免疫细胞的变化,对治疗的监控及预后的判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常青燕;朱杰;张晓慧;来有雪;董艳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喷嚏、清涕、鼻塞和鼻痒,患者常伴眼痒、结膜充血和/或流泪,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呼吸障碍、学习能力下降、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1-2].目前过敏性鼻炎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免疫治疗是唯一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3].本文主要观察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

    作者:聂敏;倪茂美;任娟娟;袁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