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伟;尹齐川;郑万玲;王苹苹;魏韩笑;马志兵;金培生
MCD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大脑皮质发育畸形的疾病,是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部分患儿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无发作.对药物治疗无发作,而EEG持续异常的FCD患儿是否应早期手术成为有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电话回访及专科门诊收集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17例MCD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表现、疗效及智力运动发育、EEG资料,探讨MCD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治疗现状,随访时限3个月至4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杨玲玲;潘怡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加快缓解咳嗽症状,可有效阻止咳嗽变异性哮喘向支气管哮喘的转化.
作者:虎崇康;杨洁;江逊;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2例,观察手术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AH)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方面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患者手术均实施顺利,术中未发生重要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损伤,术后关节绞锁症状消失,肿胀及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术前,MR复查显示:仅有1例见踝关节腔有少量积液,其余均未见关节内游离体或滑膜异常病变.患者末次随访AOFAS-AH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SC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SC的理想方法.
作者:崔荣飞;张凯彬;桂鉴超;王东明;徐明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标准化术中优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标准化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在腹腔镜术中,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优化护理模式.通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术中优化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标准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术中优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行,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医院护理满意度,故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王文杰;裴宝静;白玉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术在外生性小肾癌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小肾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分别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针对外生性小肾癌患者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肾部分切除术,其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治愈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铁铁;杜鹏;陈峰;陈安超;石尚易;柴攀;岳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腹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疼痛程度改善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糖类抗原CA125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P、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四项激素水平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手术后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优于孕三烯酮,显著改善了患者疼痛及性激素、CA125水平,安全性较好,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佩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胼胝体发育不良(ACC)是一种先天性罕见神经系统病变,发病率0.5~70例/万[1].ACC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包括大脑导水管狭窄、透明隔发育不良或缺如、蛛网膜囊肿、Dandy-Walker综合征、小脑回畸形、颅神经缺如、脑积水和胼胝体脂肪瘤等.本文报告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作者:朱剑栋;申昊;犹春跃;谢明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产妇产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产后感染产妇送检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尿道感染和血液感染分别占30.0%、25.0%、20.0%和16.67%.分离出85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24%,革兰阳性菌占25.88%,真菌为5.88%.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和多种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耐药菌株高度敏感,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和多重耐药性.结论 产妇产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和多种耐药性,临床应该重视病原学检查,加强病原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任竹芳;李彩霞;薛爱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胰腺切除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急性胰腺炎并行手术切除的15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瘘、术后出血、胃排空障碍三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胰腺切除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叶思琦;陈喆;韦筱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2型糖尿病是一类以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2013年IDF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82亿,患病率为8.3%,2035年将增加到5.92亿,增长了55%,80%糖尿病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1].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欧洲糖尿病学会(ADA/EASD)指南[2]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本资料通过观察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4周的实际使用情况,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史利芬;李红;时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短波的理疗方案在原发性冻结肩治疗中的优势及其推广价值.方法 将6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理疗组与药物组各30例.理疗组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理疗治疗,选取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短波的方案,药物组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口服西乐葆及盐酸氨基葡萄糖.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以评估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治疗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 理疗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理疗组对于VAS、UCLA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1);理疗组对ASES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理疗组及药物组均有利于冻结肩患者的康复,但理疗组疗效更优,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依从性更高,因此应大力推广理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减少药物的使用.
作者:偶鹰飞;顾茜;王阳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爱普列特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影响.方法 选取BP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保列治治疗,观察组服用爱普列特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PSA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评分、PV、Qmax、RU及PS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PV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BPH起效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有所改善,治疗3月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1月后,治疗6月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3月后(P>0.05),在治疗3月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爱普列特在BPH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非衡;许磊;陈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分为非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及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并将观察组分为心理干预组与普通治疗组,观察患者在接受干预后心理负性情绪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普通治疗组(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风险高于手术治疗患者,临床应充分重视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朱文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表皮痣(Epidermal nevus)是由皮肤或粘膜的上皮细胞局限性良性增生所形成的错构瘤,常伴有神经系统损害,是一种罕见儿童神经皮肤综合征.既往文献研究以皮肤科为主,婴儿期由于皮损不典型,即使有神经系统症状,该病常被漏诊.作者以“表皮痣综合征”、“线性皮脂腺痣瘤”、“神经皮肤综合征”为关键词,查阅了“万方、知网、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发现仅有数篇儿童皮脂腺痣综合征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2月婴儿表皮痣综合征综合征并文献复习,以便儿科医生认识和了解该病,有利于该病的综合管理和长期随访.
作者:刘晓英;周浩;刘开宇;袁小凤;陈蓉;汪希珂;肖东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头孢地嗪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并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血清PCT、IL-6、IgG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IL-6、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惠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地嗪疗效确切,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更快缓解,血清PCT、IL-6水平明显降低,且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任文娟;李佳;高春燕;王联芳;王延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重度颅脑损伤后,由于患者的代谢及分解状态均比较高,会大幅度增加能量消耗大,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电解质失衡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并提高致残率[1].因此,临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要尽早实施,避免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促使患者良好恢复,降低病死率.以往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主要采用单一的肠内营养制剂,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本院利用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治疗接收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实施动力型与生态型肠内营养剂联合方式,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郭江福;范伟;闵玉从;将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120例乙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盐酸吡柔比星十超液化碘油)+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恩卡韦与苦参碱,两组患者均连续治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V DNA定量、肝酶、免疫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肝酶、HBV DNA定量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学(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能很好的提高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王冠蕾;富大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介导孕激素对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生长、发育的调控,其机制为通过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实现.PR转录后修饰对靶基因的转录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包括乙酰化、泛素化、磷酸化等,以磷酸化修饰为常见.目前研究表明,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可磷酸化PR氨基端多个位点,从而改变PR目的基因的转录活性,与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夏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品管圈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士能力评分.结果 品管圈组手术开始后60 min、120 min、180 min、术毕体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品管圈组低温、躁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士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及相关专业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基本正常,降低低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能有效提升护士能力.
作者:高翠;黄朝旭;魏红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E-PTFE)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21例,其中多颗牙连续缺失者13例,共植入ITI Straurnann等常用牙种植体68枚,其中5例患者行骨劈开十骨挤压十骨引导再生技术,经过2~7个月后对上部结构进行修复,并定期随访,对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以及修复体的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覆盖E-PTFE膜后,2例出现术后感染,2例膜外露,经处理后伤口愈合,二期手术发现骨缺损区域均有新骨形成,骨缺损重建百分率达到了95%,术后6个月随访,68个骨缺损区域植入ITI种植体有2颗出现脱落,种植体的存活率达到了97.06%.结论 E-PTFE膜应用于种植牙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能够有效覆盖暴露的种植体,适用于裂开性或开窗式骨缺损,其均可获得高水平的重建,起到良好的引导骨再生效果,增加种植成功率,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杰;冯惠敏;张妍;邵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