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四氟乙烯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分析

李冰杰;冯惠敏;张妍;邵春燕

关键词:E-PTFE膜, 牙种植体, 骨再生
摘要: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E-PTFE)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21例,其中多颗牙连续缺失者13例,共植入ITI Straurnann等常用牙种植体68枚,其中5例患者行骨劈开十骨挤压十骨引导再生技术,经过2~7个月后对上部结构进行修复,并定期随访,对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以及修复体的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覆盖E-PTFE膜后,2例出现术后感染,2例膜外露,经处理后伤口愈合,二期手术发现骨缺损区域均有新骨形成,骨缺损重建百分率达到了95%,术后6个月随访,68个骨缺损区域植入ITI种植体有2颗出现脱落,种植体的存活率达到了97.06%.结论 E-PTFE膜应用于种植牙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能够有效覆盖暴露的种植体,适用于裂开性或开窗式骨缺损,其均可获得高水平的重建,起到良好的引导骨再生效果,增加种植成功率,可以推广应用.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4年贵州省遵义地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不仅能加重病人的病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日,而且有可能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现患率调查是全面性医院感染检测的方法之一.通过现患率调查,可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主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使医院感染率减低到低水平.为了解贵州省遵义地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有效干预提供本底资料,我们于2014年9月10日至2014年10月5日分别对遵义地区各家医院进行了现患率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曼;杨怀;牟霞;陈京;徐艳;张骥;王翀;刘玮;薛婷;贺玲;陈黎媛;张满;杨廷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术在外生性小肾癌中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术在外生性小肾癌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小肾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分别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针对外生性小肾癌患者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肾部分切除术,其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治愈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铁铁;杜鹏;陈峰;陈安超;石尚易;柴攀;岳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创伤后骨髓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创伤后骨髓炎多发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04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性检测.结果 分离出127株致病,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占42.7%,革兰阴性菌73株,占57.3%.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5.9%)、铜绿假单胞菌(18.1%)、大肠埃希菌(11.9%)、普通变形杆菌(6.3%)、粪肠球菌(5.5%),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 创伤后骨髓炎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非一成不变,加强病原菌监测极为必要,临床上应根据细菌学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陈敏;徐带丽;李凯;梁寿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2例,观察手术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AH)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方面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患者手术均实施顺利,术中未发生重要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损伤,术后关节绞锁症状消失,肿胀及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术前,MR复查显示:仅有1例见踝关节腔有少量积液,其余均未见关节内游离体或滑膜异常病变.患者末次随访AOFAS-AH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漂浮体位前后联合入路踝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SC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SC的理想方法.

    作者:崔荣飞;张凯彬;桂鉴超;王东明;徐明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脑皮质发育不良相关儿童癫痫回顾性分析17例

    MCD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大脑皮质发育畸形的疾病,是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部分患儿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无发作.对药物治疗无发作,而EEG持续异常的FCD患儿是否应早期手术成为有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电话回访及专科门诊收集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17例MCD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表现、疗效及智力运动发育、EEG资料,探讨MCD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治疗现状,随访时限3个月至4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杨玲玲;潘怡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胆双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胆双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双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双镜手术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开腹手术组行3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双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P均<0.05).结论 双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微创术法,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镇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赵培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率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品管圈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士能力评分.结果 品管圈组手术开始后60 min、120 min、180 min、术毕体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品管圈组低温、躁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士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及相关专业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基本正常,降低低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能有效提升护士能力.

    作者:高翠;黄朝旭;魏红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姜黄素组于模型构建后4周给予姜黄素灌胃(200 mg/kg),1次/d,治疗30 d.处死大鼠前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率,测定肺功能和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处死大鼠后收集肺脏和血清.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ELISA和RT-PCR检测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p38、p-p38、p65和p-p65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p38、p-p65、IL-8、TNF-α和CRP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体质量增长率和肺功能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明显升高,肺病理损伤明显加重.与模型相比,对照组p-p38,p-p65,IL-8,TNF-α和CR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质量增长率和肺功能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明显降低,肺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此外,三组之间p38和p65表达无差异.结论 姜黄素对COPD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38/NF K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作者:曹念;代阅;许建强;田秀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地奥司明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皮瓣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皮瓣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地奥司明-I/R组(C组);A组不处理,B组、C组做缺血处理;C组术前2h以地奥司明的混悬液150 mg/kg灌胃,A组、B组术前2h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A组皮瓣形成34 h后,B组及C组缺血10 h,再灌注24 h后,切取皮瓣中段边缘全层组织1.5 cm×2.0 cm用于测定髓过氧化物(MPO)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术后七天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无明显病理改变,B组炎细胞浸润明显,C组炎性浸润轻于B组;B组MPO活性、LPO含量明显高于A组、C组;B组GSH-PX活性、T AOC明显低于A组、C组;B组皮瓣成活率明显低于A组、C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奥司明可减轻皮瓣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损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吴玉伟;尹齐川;郑万玲;王苹苹;魏韩笑;马志兵;金培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检测;收集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肝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 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mg· kg-1·d-1,口服,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进行HCV-RNA、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 17细胞检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结果 慢性丙肝组中19例患者经抗病毒治疗HCV-RNA检测均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Treg细胞百分率与Th17细胞百分率于12周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两者比值于4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病毒的载量与两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 本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两种免疫细胞的变化,对治疗的监控及预后的判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常青燕;朱杰;张晓慧;来有雪;董艳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及干预研究

    目的 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分为非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及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并将观察组分为心理干预组与普通治疗组,观察患者在接受干预后心理负性情绪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普通治疗组(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风险高于手术治疗患者,临床应充分重视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朱文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疾病转归影响的护理体会

    呼吸机机械通气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工生命支持技术,熟练使用此项技术可使大部分生命垂危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儿得到呼吸支持,可争取时间创造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或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但也可带来相应的的并发症,其中常见的是呼吸机相关肺炎,一旦发生,会使患儿病死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等[1],近年来,以预防性干预为特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经相关研究[3-4]发现,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通气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及减少住院费用等作用,为此,我科工作人员将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我科符合要求的新生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唐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加快缓解咳嗽症状,可有效阻止咳嗽变异性哮喘向支气管哮喘的转化.

    作者:虎崇康;杨洁;江逊;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观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程序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患者情绪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样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建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4、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后者在改善抑郁情绪方面起效更快,且两种药物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均较轻,适合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长期治疗.

    作者:白维;刘阳;李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D可视化技术辅助胰腺癌手术的应用研究

    胰腺癌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极少在早期发现,因切除率低、易复发、侵袭性强,被称为“癌中之王”.在全球范围内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在我国,也是死亡率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具有早期转移的生物学特征,80%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10%~20%,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对于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办法.但传统的术前评估大部分采用2D影像资料(CT或MRI),但由于二维影像很难提供病灶及其周边关系的完整立体图像,术前评估存在很大的不确切性,往往导致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术前就能让手术医师清楚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三维立体结构的关系.

    作者:代宇;柳杨;范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表达分析

    目的 分析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136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四项指标水平,并观察各指标的特异度、敏感性与准确度.结果 四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儿四项指标均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指标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其他三项指标.结论 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对HIE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意义重大,并可为后期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指导,而其中CK-MB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洪艳;熊英;黄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7、TK1、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介素-7(IL-7)、胸苷激酶1(TK1)、乳酸脱氢酶水平(LDH)等指标的变化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5名建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5例确诊为ALL的患儿为ALL组,56例化疗后缓解患儿为缓解组,54例缓解后复发患儿为复发组.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IL 7、TK1和LDH水平.分析ALL组、缓解组以及复发组的血清IL-7、TK1、LDH的水平变化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血清IL-7、TK1、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血清IL-7、TK1、LD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血清IL-7、TK1、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L-7、TK1、LDH相关性不显著(P>0.05);ALL组血清IL-7、TK1分别与LDH相关性显著(P<0.05),IL-7与TK1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IL-7、TK1和LDH水平对儿童ALL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等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苌哲宗;余红岚;费樱;喻云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心模式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预后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双心模式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双心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包括患者生存质量、生存率、并发症情况以及ICU监护天数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更为良好的预后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U监护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双心模式护理对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能够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水平,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减少ICU护理天数,可作为推荐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作者:王程程;赵伟娣;刘博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腹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疼痛程度改善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糖类抗原CA125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P、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四项激素水平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手术后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优于孕三烯酮,显著改善了患者疼痛及性激素、CA125水平,安全性较好,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佩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