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胆双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

赵培忠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一期
摘要:目的 探讨腹胆双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双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双镜手术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开腹手术组行3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双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P均<0.05).结论 双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微创术法,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镇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2型糖尿病是一类以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2013年IDF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82亿,患病率为8.3%,2035年将增加到5.92亿,增长了55%,80%糖尿病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1].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欧洲糖尿病学会(ADA/EASD)指南[2]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本资料通过观察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4周的实际使用情况,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史利芬;李红;时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胰腺术后患者不良反应中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胰腺切除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急性胰腺炎并行手术切除的15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瘘、术后出血、胃排空障碍三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胰腺切除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叶思琦;陈喆;韦筱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脑皮质发育不良相关儿童癫痫回顾性分析17例

    MCD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大脑皮质发育畸形的疾病,是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部分患儿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无发作.对药物治疗无发作,而EEG持续异常的FCD患儿是否应早期手术成为有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电话回访及专科门诊收集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17例MCD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表现、疗效及智力运动发育、EEG资料,探讨MCD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治疗现状,随访时限3个月至4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杨玲玲;潘怡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列腺上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TGF-β1、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前列腺上皮细胞(BPH-1细胞)对人成纤维细胞(HFF 1细胞)TGF-β1、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BPH-1细胞与HFF-1细胞非接触性共培养(共培养组),另单独培养HFF-1细胞(对照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HFF-1细胞的TGF-β1、α-SMA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HFF-1细胞TGF-β1、α-SM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上皮细胞可能对成纤维细胞TGF-β1、α-SMA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

    作者:王礼鑫;尹丹;张赟;褚明亮;曹颖;官志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妇产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产妇产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产后感染产妇送检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尿道感染和血液感染分别占30.0%、25.0%、20.0%和16.67%.分离出85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24%,革兰阳性菌占25.88%,真菌为5.88%.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和多种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耐药菌株高度敏感,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和多重耐药性.结论 产妇产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和多种耐药性,临床应该重视病原学检查,加强病原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任竹芳;李彩霞;薛爱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贵州省黔东南州苗侗族村寨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牙周病和龋病是口腔常见的两类疾病,与龋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肿瘤、心血管病、龋病及牙周病)[1].牙周病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均较高,我国的患病率在龋病之上[2].牙周病被证实是中老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作为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3].WHO建议每5~6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口腔检查,建立口腔健康监测系统[4],有文献[5-7]报道近十几年来,对北京、广东、南京等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关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侗族村寨老年人牙周情况及口腔卫生服务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课题对黔东南州苗侗族村寨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及其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需求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芸洁;李蕙兰;李晓署;李宁;吴巧丹;梁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创伤后骨髓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创伤后骨髓炎多发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04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性检测.结果 分离出127株致病,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占42.7%,革兰阴性菌73株,占57.3%.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5.9%)、铜绿假单胞菌(18.1%)、大肠埃希菌(11.9%)、普通变形杆菌(6.3%)、粪肠球菌(5.5%),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 创伤后骨髓炎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非一成不变,加强病原菌监测极为必要,临床上应根据细菌学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陈敏;徐带丽;李凯;梁寿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回收的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300套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和实验组(n=150).对照组行常规流程法消毒,实验组行流程再造法消毒.比较两组消毒后保存的第1、7、14、21、28天消毒效果,并分析两组全程处理所需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消毒保存后第1天消毒合格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后第7、14、21、28天的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全程处理所需时间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优于常规流程法,有利于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的保存,保存时间较长,处理耗时短,能有效减少临床护士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敏;王红彦;郭晓辉;翟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社区老年人远程照护与焦虑、抑郁情绪现状的调研

    目的 社区老年人远程照护与焦虑、抑郁情绪现状的调研.方法 选取43例焦虑、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43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远程照护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状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远程照护对其焦虑、抑郁情绪有极好的缓解效果,并取得患者极高的满意度,具有比较实用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婷;陈丽霞;陈芬菲;骆俊宏;李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皮肤薄嫩,自身免疫力低下,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率高,这就增加了新生儿病房抗菌使用率,根据WHO的一份调查报告[1]显示,我国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于80%,新生儿病房甚至高达100%.随之而来的是耐药率大幅增加,成为临床共同难题.为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发生,现对本院收集新生儿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义;赵欣;郑兴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K2与孕激素受体转录激活的研究进展

    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介导孕激素对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生长、发育的调控,其机制为通过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实现.PR转录后修饰对靶基因的转录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包括乙酰化、泛素化、磷酸化等,以磷酸化修饰为常见.目前研究表明,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可磷酸化PR氨基端多个位点,从而改变PR目的基因的转录活性,与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夏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黏膜皮瓣推进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黏膜皮瓣推进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 将9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黏膜皮瓣推进术组(n=41)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组(n=57).比较两组治愈率,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失禁发生率、复发率,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进行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系统评估肛门功能.结果 黏膜皮瓣推进术组治愈率、轻中度肛门失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皮瓣推进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长于LIFT组,术后3 d VAS评分高于LIFT组,术后1个月、随访末期Wexner评分高于LI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皮瓣推进术组复发率高于LIFT组(P<0.05).结论 黏膜皮瓣推进术和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治愈率基本一致,但与黏膜皮瓣推进术相比,LIFT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短时间内疼痛、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作者:高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加快缓解咳嗽症状,可有效阻止咳嗽变异性哮喘向支气管哮喘的转化.

    作者:虎崇康;杨洁;江逊;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6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自评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评价不同患者的预后,检测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e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综合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低于60岁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SAS及SDS评分均优于60岁以上患者,另外女性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患者罹患脑梗死几率大,患者有效治疗后血清Hey、CRP显著降低,同时HDL升高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试验可发现年龄大的脑梗死患者恢复能力差,女性治疗后较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及酗酒均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另外,Hcy、CRP及HDL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极为相关,可侧面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及预后.

    作者:魏宏世;冯艳蓉;刘岩;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糖监测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糖监测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患者意愿测定生化指标,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一体化血糖监测管理模式定期测定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与舒张压水(DBP)等生化指标水平及HbA1c、血脂、血压达标率.结果 管理前两组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A1c、血脂及血压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血糖监测管理可有效控制血压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同时可对患者的HbA1c、血脂、血压的达标率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表达分析

    目的 分析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136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四项指标水平,并观察各指标的特异度、敏感性与准确度.结果 四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儿四项指标均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指标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其他三项指标.结论 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对HIE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意义重大,并可为后期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指导,而其中CK-MB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洪艳;熊英;黄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性早熟女童患儿140例,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及部分性性早熟组,各70例.患儿均接受GnRH激发试验,检测并对比两组患儿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其在相应阈值对疾病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中枢性性早熟组中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基础值及LH、LH/FSH峰值均显著高于部分性性早熟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FSH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儿LH、FSH、LH/FSH基础值分别为1.53、3.01、6.58、0.51、及LH、LH/FSH峰值分别为5.62、0.63时,对性早熟早期的诊断特异度为100%.结论 性早熟女童早期诊断若其LH基础值>1.53 IU/L,则可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无需实施GnRH激发试验验证;而若患儿GnRH激发试验中结果显其LH峰值高出5.62 IU/L则可确诊为性早熟.

    作者:陈美元;吴建刚;史勤;沈莉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爱普列特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爱普列特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影响.方法 选取BP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保列治治疗,观察组服用爱普列特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PSA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评分、PV、Qmax、RU及PS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PV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BPH起效更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有所改善,治疗3月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1月后,治疗6月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3月后(P>0.05),在治疗3月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爱普列特在BPH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非衡;许磊;陈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观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程序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患者情绪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样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建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检测;收集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肝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 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mg· kg-1·d-1,口服,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进行HCV-RNA、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 17细胞检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结果 慢性丙肝组中19例患者经抗病毒治疗HCV-RNA检测均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Treg细胞百分率与Th17细胞百分率于12周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两者比值于4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病毒的载量与两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 本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两种免疫细胞的变化,对治疗的监控及预后的判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常青燕;朱杰;张晓慧;来有雪;董艳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