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模式选择研究

刘龙岩

关键词:儿童, 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模式选择
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以肾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AKI人群约有290万,治疗费用高达130亿美元,死亡人数约70万例,未诊断AKI约200万例,这些数字充分揭示了我国AKI巨大的疾病负担,而且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AKI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严重不足[1].由于儿童肾脏代偿功能较成人差,容易出现电解质及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临床上对急性肾损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AKI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AKI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肾脏替代治疗(RRT)是AKI的主要治疗措施.一项国外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进行RRT可改善AKI患者28天死亡率,能够使受损的肾功能早期恢复,并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演变为慢性肾脏病的可能[2].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通常根据患儿病因选择透析方案,本文就儿童AKI病因及RRT模式选择作一综述.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皮肤薄嫩,自身免疫力低下,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率高,这就增加了新生儿病房抗菌使用率,根据WHO的一份调查报告[1]显示,我国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于80%,新生儿病房甚至高达100%.随之而来的是耐药率大幅增加,成为临床共同难题.为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发生,现对本院收集新生儿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义;赵欣;郑兴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疾病转归影响的护理体会

    呼吸机机械通气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工生命支持技术,熟练使用此项技术可使大部分生命垂危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儿得到呼吸支持,可争取时间创造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或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但也可带来相应的的并发症,其中常见的是呼吸机相关肺炎,一旦发生,会使患儿病死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等[1],近年来,以预防性干预为特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经相关研究[3-4]发现,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通气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及减少住院费用等作用,为此,我科工作人员将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我科符合要求的新生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唐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回收的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300套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和实验组(n=150).对照组行常规流程法消毒,实验组行流程再造法消毒.比较两组消毒后保存的第1、7、14、21、28天消毒效果,并分析两组全程处理所需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消毒保存后第1天消毒合格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后第7、14、21、28天的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全程处理所需时间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程再造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优于常规流程法,有利于氧气湿化瓶及配套管芯的保存,保存时间较长,处理耗时短,能有效减少临床护士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敏;王红彦;郭晓辉;翟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模式选择研究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以肾功能急剧恶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AKI人群约有290万,治疗费用高达130亿美元,死亡人数约70万例,未诊断AKI约200万例,这些数字充分揭示了我国AKI巨大的疾病负担,而且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AKI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严重不足[1].由于儿童肾脏代偿功能较成人差,容易出现电解质及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临床上对急性肾损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AKI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AKI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肾脏替代治疗(RRT)是AKI的主要治疗措施.一项国外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进行RRT可改善AKI患者28天死亡率,能够使受损的肾功能早期恢复,并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演变为慢性肾脏病的可能[2].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通常根据患儿病因选择透析方案,本文就儿童AKI病因及RRT模式选择作一综述.

    作者:刘龙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婴儿表皮痣综合征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

    表皮痣(Epidermal nevus)是由皮肤或粘膜的上皮细胞局限性良性增生所形成的错构瘤,常伴有神经系统损害,是一种罕见儿童神经皮肤综合征.既往文献研究以皮肤科为主,婴儿期由于皮损不典型,即使有神经系统症状,该病常被漏诊.作者以“表皮痣综合征”、“线性皮脂腺痣瘤”、“神经皮肤综合征”为关键词,查阅了“万方、知网、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发现仅有数篇儿童皮脂腺痣综合征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2月婴儿表皮痣综合征综合征并文献复习,以便儿科医生认识和了解该病,有利于该病的综合管理和长期随访.

    作者:刘晓英;周浩;刘开宇;袁小凤;陈蓉;汪希珂;肖东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22例川崎病临床资料分析及治疗转归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自限性发热性疾病.该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10%~15%病人可发展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其发病率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导致后天心脏病的首位病因,也是成人期冠状动脉疾病的病因之一[2].现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川崎病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

    作者:汪希珂;韦海涛;陈林;刘晓英;吴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120例乙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盐酸吡柔比星十超液化碘油)+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恩卡韦与苦参碱,两组患者均连续治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V DNA定量、肝酶、免疫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肝酶、HBV DNA定量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学(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能很好的提高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王冠蕾;富大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标准化术中优化护理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标准化术中优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标准化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在腹腔镜术中,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优化护理模式.通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术中优化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标准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术中优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行,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了医院护理满意度,故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王文杰;裴宝静;白玉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剜除电切术与传统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0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剜除组1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对照组1 50例,行传统电切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结果 剜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重量、留置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患者I-PSS评分和尿流率在治疗后两周及5个月的检测中都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术后出血、尿潴留、性功能障碍、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天体积前列腺临床疗效、安全性均高于常规电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英学;黄勇平;蒙松;李汉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肛泰软膏用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采用肛泰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92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自拟通便汤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肛泰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创面出血积分以及疼痛积分.结果 观察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创面出血积分、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采用肛泰软膏治疗,利于其术后排便,且止血止痛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薛雾松;刘薇;余文;刘仍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率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品管圈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士能力评分.结果 品管圈组手术开始后60 min、120 min、180 min、术毕体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品管圈组低温、躁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士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及相关专业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基本正常,降低低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能有效提升护士能力.

    作者:高翠;黄朝旭;魏红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度颅脑损伤超早期联合动力型与生态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

    重度颅脑损伤后,由于患者的代谢及分解状态均比较高,会大幅度增加能量消耗大,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电解质失衡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并提高致残率[1].因此,临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要尽早实施,避免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促使患者良好恢复,降低病死率.以往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主要采用单一的肠内营养制剂,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本院利用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治疗接收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实施动力型与生态型肠内营养剂联合方式,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郭江福;范伟;闵玉从;将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聚四氟乙烯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E-PTFE)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21例,其中多颗牙连续缺失者13例,共植入ITI Straurnann等常用牙种植体68枚,其中5例患者行骨劈开十骨挤压十骨引导再生技术,经过2~7个月后对上部结构进行修复,并定期随访,对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以及修复体的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覆盖E-PTFE膜后,2例出现术后感染,2例膜外露,经处理后伤口愈合,二期手术发现骨缺损区域均有新骨形成,骨缺损重建百分率达到了95%,术后6个月随访,68个骨缺损区域植入ITI种植体有2颗出现脱落,种植体的存活率达到了97.06%.结论 E-PTFE膜应用于种植牙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能够有效覆盖暴露的种植体,适用于裂开性或开窗式骨缺损,其均可获得高水平的重建,起到良好的引导骨再生效果,增加种植成功率,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杰;冯惠敏;张妍;邵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黏膜皮瓣推进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黏膜皮瓣推进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 将9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黏膜皮瓣推进术组(n=41)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组(n=57).比较两组治愈率,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失禁发生率、复发率,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进行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系统评估肛门功能.结果 黏膜皮瓣推进术组治愈率、轻中度肛门失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皮瓣推进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长于LIFT组,术后3 d VAS评分高于LIFT组,术后1个月、随访末期Wexner评分高于LIF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皮瓣推进术组复发率高于LIFT组(P<0.05).结论 黏膜皮瓣推进术和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治愈率基本一致,但与黏膜皮瓣推进术相比,LIFT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短时间内疼痛、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作者:高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6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自评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评价不同患者的预后,检测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e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综合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低于60岁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SAS及SDS评分均优于60岁以上患者,另外女性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患者罹患脑梗死几率大,患者有效治疗后血清Hey、CRP显著降低,同时HDL升高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试验可发现年龄大的脑梗死患者恢复能力差,女性治疗后较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及酗酒均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另外,Hcy、CRP及HDL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极为相关,可侧面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及预后.

    作者:魏宏世;冯艳蓉;刘岩;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腹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疼痛程度改善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糖类抗原CA125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P、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四项激素水平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手术后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优于孕三烯酮,显著改善了患者疼痛及性激素、CA125水平,安全性较好,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佩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产CTX-M-1型变异菌株的基因分析

    目的分析贵阳市多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中产CTX-M-1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序列.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74株,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证非重复产ESBLs大肠埃希菌47株,将已扩增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并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N比对测序结果.结果47株ESBLs基因阳性菌株中,14株携带CTX-M-1组基因.随机选取部分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表达CTX-M-1组基因阳性菌株的亚型为CTX-M-15型;结论本市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产CTX-M-1型耐药基因存在亚型为CTX-M-15的基因型.

    作者:陈云芬;董亚琼;陈芳;宋伟章;闵祥;蒲方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短波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短波的理疗方案在原发性冻结肩治疗中的优势及其推广价值.方法 将6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理疗组与药物组各30例.理疗组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理疗治疗,选取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短波的方案,药物组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口服西乐葆及盐酸氨基葡萄糖.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以评估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治疗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 理疗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理疗组对于VAS、UCLA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1);理疗组对ASES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理疗组及药物组均有利于冻结肩患者的康复,但理疗组疗效更优,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依从性更高,因此应大力推广理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减少药物的使用.

    作者:偶鹰飞;顾茜;王阳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表达分析

    目的 分析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136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四项指标水平,并观察各指标的特异度、敏感性与准确度.结果 四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儿四项指标均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指标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其他三项指标.结论 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对HIE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意义重大,并可为后期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指导,而其中CK-MB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洪艳;熊英;黄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检测;收集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肝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 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mg· kg-1·d-1,口服,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进行HCV-RNA、肝功能和CD4+的Treg细胞与Th 17细胞检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CD4+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动态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结果 慢性丙肝组中19例患者经抗病毒治疗HCV-RNA检测均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Treg细胞百分率与Th17细胞百分率于12周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两者比值于4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病毒的载量与两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 本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两种免疫细胞的变化,对治疗的监控及预后的判读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常青燕;朱杰;张晓慧;来有雪;董艳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