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秀;王洪琰;程军;陈卿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对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住院治疗的 97 例脑出血患者,检测其 L/A比值,按照其比值大小分为高比值组(n=31)、中比值组(n=32)和低比值组(n=34),在 3个月以后运用 MoCA、MMSE、CDR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 低比值组 L/A比值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MMSE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低比值组患者 MoCA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 );低比值组患者 CDR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越低,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水平越高.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可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作者:刘美霞;周龙;朱祖欣;刘群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西黄丸中1 1-羰基-β-乳香酸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西黄丸中 1 1-羰基-β-乳香酸进行研究,比较三种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相关系数和检出限.结果HPLC线性范围、精密度 RSD、稳定性 RSD、重复性 RSD、回收率和 RSD 依次为 0.22~2.18 μg、0.55%、1.29%、1.01%、100.98%和0.61%;GC线性范围、精密度 RSD、稳定性 RSD、重复性 RSD、回收率和 RSD 依次为 0.19~2.04 μg、0.52%、1.17%、0.95%、99.82%和0.59%;GC-MS线性范围、精密度 RSD、稳定性 RSD、重复性 RSD、回收率和 RSD依次为0.20~2.11 μg、0.54%、1.23%、0.98%、99.95%和 0.60%.结论 HPLC、GC、GC-MS三种方法均可有效鉴别和检测西黄丸中 1 1-羰基-β-乳香酸,且 HPLC相对于 GC、GC-MS,在操作上更为快捷简便.
作者:马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对 190 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湖南省医疗机构呈报的ADR报告 190 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0 例报告中,ADR 患者男女比例 1:1.11,各年龄层均有分布,其中 55岁以上所占比例高,为 24.21%;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 21 例,很可能 128 例,可能 41 例;不良反应的结果为治愈127 例,好转 53 例,有后遗症 6 例,导致死亡4 例;对原患疾病影响为不明显 162 例,导致病程延长 12 例,病情加重7 例.抗感染药引起的 ADR 居首位为 36.84%;ADR 中引起皮肤反应多为 33.48%.结论 临床上应密切加强ADR监测,避免或减少严重 ADR的发生,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作者:欧阳文鹃;赵莹;肖秦;秦群;李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使用新活素静脉泵入对患者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观察组患者使用新活素静脉泵入,对比两组治疗3d后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各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治疗 24 h后,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72 h后,观察组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1 周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使用新活素静脉泵入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风险,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且不会增加患者死亡率,治疗安全可靠.
作者:荣晓松;徐勇;盛玲;荆朝辉;韦柳炎;焦国庆;李明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经三间隙引流术方法治疗患者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4 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引流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脓肿三间隙引流术(A组)患者 28 例,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B组)患者27 例,切开挂线引流术(C 组)患者 29 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术后 1 周VAS、伤口愈合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肛瘘、便失禁等发生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患者 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 A组评分低,C组评分高;三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肛门功能障碍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三间隙引流术治疗患者肛周脓肿方面较其它术式具有患者疼痛度降低、伤口愈合快、肛瘘形成率低的明显优势,可以起到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勇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健脾生血法对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 92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 例,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若出现骨髓抑制时,均给予相应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实验组化疗开始即服用健脾生血汤治疗至化疗结束后 2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 VCAM-l、ICAM-l、血细胞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PLT及对照组 WBC、PL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实验组 WBC、PL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 sVCAM-1(ng/mL)、sICAM-1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 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 IgM、IgA、IgG水平均明显增加(P﹤0.0 1 ),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CD3+、CD4+比例及 CD4+/CD8+均明显增加(P﹤0.05 或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脾生血汤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用升白细胞西药治疗.
作者:吴涛;艾兰·塔拉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 PDCA循环管理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感染科卧床患者 100 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采用 PDCA循环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PDCA循环管理对预防老年卧床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科室病房卫生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感染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优化科室医疗环境的安全性,显著降低老年卧床患者的院内感染几率,减少耐药菌的出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宁;刘毓英;张建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白玉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基础信息与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 264 例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并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结果 在 EQ-5D五个维度中,155 人行动有点困难,33 人行动困难;133 人自己照顾自己有点困难,2 1 人自己照顾自己很困难);1 41 人日常活动有点困难,3 7 人日常活动很困难;1 30 人有点疼痛/不舒服, 1 5 人非常疼痛/不舒服;9 8 人有点焦虑/抑郁,3 人非常焦虑/抑郁.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并且伴随疾病越多,年龄越大的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越差.
作者:宋婷婷;毛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关怀在慢性乙肝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102 例慢性乙肝患儿,给予患儿综合关怀,对实施前后患儿家长压力反应及压力源评分、遵医依从性、患儿社交与行为问题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儿家长生理、心理及压力源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患儿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的(P﹤0.05);实施后患儿社交与行为问题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结论 综合关怀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儿社交行为,可以促进患儿遵医依从性的提高,同时也可减轻患儿家长的身心压力.
作者:柳亚杰;宫钰;刘佳;王爱东;荆鲁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自觉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参与药物自我处置训练的 25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自我处置训练,比较训练前、后患者的服药自觉性、精神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训练后,患者服药自觉性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 );训练后,患者BPRS评分及SDSS评分均低于训练前(P﹤0.05);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自我处置训练,可有效提高其用药自觉性,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李文秀;何锐;孙辉;李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 CYP2C19 基因型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接受CYP2C19 基因检测的冠心病患者 219 例,根据 CYP2C19 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三组,随访至少6 个月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出血,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三组患者非计划内再次接受血运重建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接受双抗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50%基线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 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出血 等其它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 慢代谢型患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慢代谢型者差, CYP2C19 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作者:刘艳琪;陈文婷;童敏;宋褀;龚俊荣;刘静;陆永怡;张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对妊娠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80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孕妇体质量指数的增长速度分为 A 组,B 组及 C 组.观察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情况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C组孕妇剖宫产的发生率、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胎儿早产的发生率、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出现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出现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过快或过慢均会对妊娠结局不利,因此临床上需积极重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的监测,防治分娩不良结局.
作者:周玉琴;凤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应对方式、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应答数多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应答数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 HADM、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利于降低抑郁程度.
作者:赵红梅;徐月勤;房金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 60 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胡勇;徐文锐;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β2 微球蛋白(β2-MG)、踝肱指数(ABI)与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 120 例,均实施β2-MG指标测定、ABI测定及BPV监测,比较不同血浆β2-MG水平及 ABI的血压变异情况,并行 24h收缩压变异率(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率(24 h DBPV)与β2-MG、ABI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β2-MG≥2 mg/L者 24 h SBPV、24 h DBPV及 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BP)均高于血浆β2-MG﹤2 mg/L者(P﹤0.05);ABI≥0.9 患者 24 h SBPV、24 h DBPV及β2-MG水平均低于 ABI﹤0.9 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 h SBPV水平与 ABI呈负相关,与血浆β2-MG呈正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 h DB-PV水平与与 ABI呈负相关,血浆β2-MG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 BPV 与血浆β2-MG 水平呈正相关,与 ABI呈负相关,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BPV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作者:崔秀卿;邢金梅;张玉凤;时岩;刘树理;张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伦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O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 100 例 T2DM伴 OP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补钙方法治疗)和研究组(常规补钙+阿伦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各 50 例,两组疗程 6 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股骨颈 BMD、Ward 三角区 BMD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 BALP、TRAP-5 b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IMT、CAPS、TG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ABI、HDL-C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伦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T2DM伴 OP患者较常规补钙治疗的效果更好,同时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及血脂代谢水平.
作者:李亚蓉;丁胜;董敬坚;冯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 SB203580 抑制 p38MAPK信号通路对足细胞特征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阿霉素体外刺激培养足细胞建立足细胞损伤模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 p38MAPK 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照组加入相等量的 1640 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特征性蛋白 Nephrin和Podocalyxin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特征性蛋白 Nephrin及 Podocalyx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SB203580 能够将 p38MAPK 信号通路转导阻断,从而有效地抑制足细胞受到损伤,这对于临床干预儿童原发性肾病足细胞的病变是十分有利的,进而为避免蛋白尿的大量形成给予了十分关键的理论根据,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应蓓;杨勤;邵晓珊;李宇红;蒋新辉;徐海霞;邱杰;郑莎莎;洪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 20 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B组)和联合组各40 例.其中 A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 1 d、术后 12 d 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Ⅲ),比较三种术后 DVT 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 12 d的PLT、Hb均低于术前(P﹤0.05).三组患者术后 1 d 的 DD、TAT 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和B组术后 1 d的DD、TAT水平低于 A组(P﹤0.05).三组患者的 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联合组的DVT发生率低于 A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DVT的效果较差.
作者:叶志强;张海峰;王晶;杨勇;闫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以需要理论为基础的层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80 例患者临床资料,将 2016 年 3 月至 2016 年 9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3 月收治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以需要理论为基础的层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心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以需要理论为基础的层级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高希;王爽;屠恩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 1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实施麻醉,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麻醉情况及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期峰速度相比(P﹥0.05 );观察组血流量、舒张末期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麻醉起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王维明;郑春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