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刘东艳

关键词:优质护理, 脑血栓,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计划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从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患者康复效果达到佳,值得医院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4例手部烧伤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和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状况,手部功能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部功能ADL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使患者的治愈康复效果及手部功能的恢复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利娟;刘义娟;高巧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分为初发组(初发性脑梗死,n=12)和复发组(复发性脑梗死,n=12).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ASR组,n=5)和阿司匹林不抵抗组(AS组,n=7).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疾病史、实验室检查数据等并进行分析比较,并检测患者GP IIbHPA-3的基因型特点.结果 复发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AR+ASR组患者的高血脂、糖尿病、过量饮酒史发生率及hs-CRP和LDL的水平均较AS组高(P<0.05);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bb基因型、糖尿病与阿司匹林的抵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且其因素多与高血脂、糖尿病、GP IIbHPA-3基因bb基因型及hs-CRP的水平相关.

    作者:吴新莹;许冬梅;王心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女性盆腔结核52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初步确诊为女性盆腔结核,初步诊断准确率为 19%,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及盆腔炎性包块疾病.结论 临床医生对女性盆腔结核警惕性不高,且该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各异,缺乏敏感性高并具有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因而临床工作中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作者:宋子璇;周洋;韩雪;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感染根管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感染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132颗乳牙)患儿采用随机分为表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颗乳牙,研究组采用Vitapex糊剂作为根管填充材料,对照组采用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填充材料,分别观察两组116颗牙治疗后3、12个月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感染根管内内毒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根管内内毒素含量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个月研究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适充与超充+欠充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适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超充+欠充治疗(P<0.05).结论 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感染根管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根管填充情况对其疗效影响较小.

    作者:陈一怀;张一莹;冀堃;常翔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在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年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丹酚酸B对高糖干预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丹酚酸B对高糖干预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5.5 mmol/L的葡萄糖;葡萄糖组加入葡萄糖的浓度分为10、20和30 mmol/L;实验组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丹酚酸B和葡萄糖(30 mmol/L),丹酚酸B的浓度分为0.1、1、10和100 μmol/L,培养24 h.使用蛋白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3组培养细胞中的总蛋白,采用Bradford法测定不同培养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着葡萄糖刺激浓度的增高,p62蛋白表达增加.24 h后,高糖可诱导HK-2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增加,LC3表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丹酚酸B干预剂量的增高,24 h后的细胞LC3的表达增加,不同剂量丹酚酸B干预可减少高糖诱导下的p62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LC3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LC3蛋白含量、p62蛋白含量是影响细胞自噬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高糖的干预下,不同剂量丹酚酸B干预可减少高糖诱导下的p62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LC3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解加泳;朱强;陈伟;高建民;丁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治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给予西药进行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联合西药进行治疗),综合组(给予中药西药联合微波穴位照射进行治疗)各30例,三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睾酮(TT),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ETROC-OQLO(30)生活量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间PSA、FPSA/PSA、TT、ALP等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间反应骨痛的NRS值显示对照组治疗骨痛进一步加剧(P<0.05),中药组骨痛有所稳定(P>0.05),综合组治疗骨痛有效减轻(P<0.05).中药联合微波穴位照射能改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症状.三组间生活质量(EORTC-QLQ:C30+PR25)值提示:中药组疲乏、排尿、治疗相关症状(潮红、盗汗、女性化特征、下肢水肿等)有所改善(P<0.05),综合组除了原来改善的疲乏、排尿、治疗相关症状外,疼痛、呼吸困难症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也有效改善(P<0.05).结论 应用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二者合用可以显著减轻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宏文;陈磊;冯懿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及对血清IL-17、hs-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7、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并且给予常规的抗脑卒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30 mg/次,2 次/d,连用两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次,1 次/d,连用两周.分别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作出疗效判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陆云南;马涛;何培成;华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IL-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液氮冷冻法获取心肌梗死大鼠共72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心梗对照组、IgG1处理组和IL-17抗体处理组,剩余24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四组大鼠组内按照随机原则分别实验处理1个月和2个月,检测四组大鼠心肌IL-17表达水平,记录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处理后心梗对照组和IgG1处理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心肌梗死各组大鼠心肌IL-17表达水平、心律失常诱发率、Ⅰ/Ⅲ胶原比例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功能明显次于空白对照组(P<0.05),IL-17抗体处理组上述指标较心梗对照组和IgG1处理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IL-17表达水平与心律失常诱发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9,P<0.05).结论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IL-17大量表达,对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诱导作用.

    作者:郝瑞;朱文敏;苏国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患者满意度调查在医院管理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导致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并提高竞争力成为医院面临的巨大难题[1],而患者满意度是指凭借患者对健康、疾病及生命质量等方面的理解,权衡自身的经济水平,结合对医疗保健的期望值,对自己在医院得到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1],研究[2]发现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给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管理的质量改进措施.本研究通过探讨患者满意度在医院管理效果评价中的作用,为改进本医院的医院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玲;柯志华;马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镇静评分工具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使用镇静评分工具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镇静护理水平提供改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调研某三甲医院ICU护士,通过问卷星和微信群网络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6份.主观评估工具中的躁动镇静评分(RASS)的使用率高,其次是Ramsay镇静评分,镇静-焦虑评分(SAS)及护士镇静交流评分(NICS).而作为客观评估工具代表的脑电双频指数(BIS)仅占5.5%;部分护士(6.8%)工作中未采用任何镇静评估工具,主要凭借工作经验来管理危重患者的镇静治疗.结论 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若选择合适的镇静评估工具并及时评估反馈调整,将会提高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效果及镇静护理水平.应加强对ICU护士的镇静培训,规范镇静护理.

    作者:罗尚荣;张静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啶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三磷酸腺苷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丙二醛、三磷酸腺苷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18只,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流15 min后,随机分为三组(n=6),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 ℃K-H液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流15 min后停灌,注射Thomas液(4 ℃,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 min复灌Thomas液(4 ℃,5 mL/kg),60 min时恢复K-H液灌流使心脏复跳;右美托咪啶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DEX(25 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流15 min(T0),继续灌流15 min/平衡30 min(T1),复灌30 min(T2)/平衡120 min,复灌60 min/平衡150 min(T3)的心率(HR)及记录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等情况,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并于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定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D)含量.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短于I/R组(P<0.05);T2时点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点比较,DEX组T1~3时点HR降低(P<0.05),I/R组T2~3时点HR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3时点I/R组HR降低P<0.05),T1~3时点DEX组HR降低(P<0.05);与I/R组比较,T1~3时点DEX组HR降低(P<0.05);与C组比较,I/R组、DEX组心肌组织MDA、LD含量增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EX组心肌组织MDA、LD含量降低,心肌组织ATP含量增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MDA、LD含量的增高及ATP的消耗,并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而达到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凯强;高鸿;刘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促甲状腺素抑制法与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应用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和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甲状腺全切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和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加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各1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比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在治疗双侧乳头状甲状腺癌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晶虹;张立军;栗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胸部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胸部CT形态学特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糖类抗原125(CA 125)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1例老年肺癌患者及59例老年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行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CA 125)检测,分析CT形态学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的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的浓度与肿瘤大小、深分叶征、肿大的淋巴结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 125的浓度与肿大的淋巴结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和CA 125与肿瘤的毛刺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胸腔积液无统计学意义,CYFRA21-1、NSE与深分叶征、肿瘤大小、肿大的淋巴结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优于单项检测,敏感性显著升高(χ2=13.203、13.964、14.203、14.392、10.032,P<0.05),而特异性有所降低.结论 胸部CT联合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陈华东;谭必勇;唐伟华;王久臣;刘浏;康钟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人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水平差异与不同治疗方案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治疗组20例、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组20例、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组20例和同期无糖尿病史首次诊断为糖尿病未开始治疗患者20例(未治疗对照组);取受试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其中TIMP-1和MMP-9的水平.结果 未治疗对照组血清中TIMP-1以及MMP-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单纯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治疗组,单纯2型糖尿病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组,单纯2型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组血清中TIMP-1以及MMP-9均显著低于未治疗对照组(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IMP-1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TIMP-1和MMP-9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 TIMP-1和MMP-9可能是糖尿病及反应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在判断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新生;冯恩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R、PR、VEGF的影响

    目的 研究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ER、PR、VEGF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子宫组织块自体腹壁移植的方法复制EMT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香虎清妇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香虎清妇炎颗粒1.125 g·kg-1、0.75 g·kg-1及0.375 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达那唑0.2 g·kg-1)及模型组;另取大鼠,切除同侧子宫组织,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各组大鼠每天用药1次,连续4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香虎清妇炎颗粒各个剂量组的异位子宫内膜ER、PR(P<0.05)和VEGF(P<0.0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香虎清妇炎颗粒可通过降低异位内膜中ER、PR、VEGF的表达水平,使异位内膜对E2、P的反应性下降,抑制异位内膜血管形成,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作者:赵海;吴燕;李德鑫;蒋玲;韩云霞;刘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脑外伤手术患者对改善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脑外伤手术患者对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外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手术同时给予常规吸氧、降颅内压、止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术后<术中<术前,心率(HR)术后>术中>术前,观察组术中、术后MAP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皮质醇(Cor)水平均术后14 d<术后7 d<术后3 d<术前,观察组术后3,7,14 d血浆NE与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3 d较术前明显增高,术后7 d、14 d明显回落,观察组术后3,7,14 d 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治疗脑外伤手术患者可控制术中、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炎症反应.

    作者:陈中英;张占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肠道微生物调节剂和锌制剂对54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肠道微生物调节剂和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正常补液、纠正电解质等支持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肠道微生物调节剂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前后的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能明显提高患儿血锌含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马静岩;杨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蛋白(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后经病理学证实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0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种组织标本中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68.00%,其中阴性表达32例、弱阳性38例、阳性表达20例、强阳性表达10例,癌旁组织中的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36.00%,其中阴性表达率64例、弱阳性3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RRM1蛋白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RRM1蛋白阴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2年生存率55.88%高于阳性表达患者的34.38%(P<0.05).结论 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作者:朱伟;叶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接受根治术的20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MD总分、紧张-焦虑和抑郁-沮丧等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MD总分、紧张-焦虑和抑郁-沮丧等维度均较干预前降低,而精力-活力得分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观察组化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瑾;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