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SE及S-100蛋白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

李俊敏

关键词:新生儿, 脑损伤, NSE, S-100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N S E及S‐100蛋白浓度对于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61名脑损伤新生儿,并随机抽取我院出生的8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静脉血3 m L送检,检测N S E及S‐100蛋白浓度。结果在发生脑损伤的新生儿中,静脉血N S E及S‐100蛋白平均浓度的测量值分别为(3.210±1.415)μg/L、(17.889±4.657) ng/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454±0.082)μg/L 及(5.168±2.392) ng/L ,同时NBNA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在发生脑损伤的患儿中,预后良好组两种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2.976±1.236)μg/L、(14.363±4.419) ng/L。结论在脑损伤新生儿中,血清NSE及S‐100蛋白水平均升高,且升高程度有助于判断患儿的预后。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替代了正常肾功能的部分排泄功能,延长了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生命周期并改善了其生存质量,但并发症日益凸显。感染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由于血液透析病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易遭受感染的危险,其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因此,识别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预防和降低血透患者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罗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正畸技术在固定青少年外伤牙23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正畸技术治疗青少年牙外伤松动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牙外伤的青少年患者4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术的方法使牙齿再愈合,治疗组采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对外伤牙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3例牙外伤患者骨折复位良好,牙槽骨、牙根无吸收,无松动、叩痛现象,未发生外伤性错颌畸形,正畸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占95.6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占65.22%,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技术固定青少年牙外伤松动、移位效果好,简便实用,是较易被广大青少年患者所接纳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介入技术在17例血透通路中的应用体会

    血透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等。我省近几年来血液透析事业飞速发展,但血透专业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建立、使用和维护血透通路方面,因而导致终木期肾衰患者血透通路的过度损害及过快耗竭,其中又以中心静脉问题尤为突出,笔者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相关病患17例,给予相应的介入检查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宗旸;姜燕;陈彦;谢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胱抑素 C 及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为一种常见症候群,也是新生儿就诊和住院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新生儿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此观点目前已达成共识,但对其他脏器的损害仍存在很大的争议,这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会引起新生儿早期的肾损害,此类研究略少于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但近年来有研究认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如脑、心血管、胃肠及肾脏等[1]。我们通过检测高胆红素患儿血清中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评估其对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研究,以阐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发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燕;倪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评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评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方法连续性收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住院并确诊V A P的50例患者,动态分析V A P确诊后第1,3,7天 PC T水平变化,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综合分析 PCT 水平对VAP患者的评价价值。利用约登指数分析佳切点PCT数值。结果降钙素原动态分析示VAP恶化组患者在VAP确诊后第1、3、7天水平均高于VAP好转组[(3.2±2.5)ng/mL、(4.4±2.9)ng/mL、(2.9±1.8)ng/mL VS.(0.4±0.1)ng/mL、(0.3±0.1)ng/mL、(0.1±0.1)],(P<0.05)。ROC曲线分析示 PCT 在 VAP确诊后第1、3、7天具有较高与预后评价价值(AUC=0.78、0.82、0.85),(P<0.05)。结论动态PCT水平变化是VAP患者预后的潜在评价因子。

    作者:马立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痛风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2例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血尿酸升高,T 2D 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已是共识,因此T2DM 患者积极防治 HUA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防治高尿酸血症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显示出广阔的前景[1]。遵义医学院内分泌科采用中成药痛风定胶囊治疗 T2DM 合并HUA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利;李显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DWI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临床发现的124例肝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DWI检查及对ADC值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ADC分别为[(1.32±0.15)×10-3 mm2/s VS (1.79±0.28)×10-3 mm2/s , t=7.882,P<0.05];肝细胞癌与肝囊肿的ADC分别为[0.32±0.15)×10-3 mm2/s VS (3.42±0.58)×10-3 mm2/s ,t=18.796,P<0.05];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的 ADC 分别为[(1.32±0.15)×10-3 mm2/s VS (1.38±017)×10-3 mm2/s ,t=1.725,P=0.088]: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的瘤/肝ADC值分别为[(1.08±0.13)×10-3 mm2/s VS (0.52±0.17)×10-3 mm2/s ,t=17.217,P=0.000]。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DWI检查并对ADC值进行分析,能够显著提高M RI对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办法。

    作者:王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达那唑胶囊,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考察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58.8%较对照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

    作者:郑疆;陆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被诊断为儿童紫癜肾炎的患儿37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于门诊接受常规体检的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外周血,测定其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疾病患儿的炎症因子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血清TNF‐a、TGF‐β1,IL‐6、IL‐10和CRP的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程度增加,外周血中TNF‐α、TGF‐β1、IL‐6、IL‐10和CRP的水平逐渐增高,中型和重型明显高于轻型,重型明显高于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严重程度,因此临床上可根据炎症因子的变化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海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补中益气汤”在老年骨科患者25例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骨科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临床工作中发现,骨科手术后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可提高大手术后患者的耐受性,促进术后康复。现将相关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彭松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胃癌骨转移性疼痛的护理体会

    胃癌骨转移是晚期胃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伴发持续性的骨疼痛,单一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较差,目前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了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但骨转移癌患者的正常骨组织结构已被破坏,常伴有转移部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也容易导致病理性骨折及心理障碍等[1]。收集我科收治的80例胃癌骨转移性疼痛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品管圈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早期康复训练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 D ),是一种起病隐匿,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的多个智能功能域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患 AD病人数逐年增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为4%~8%,我国为3%~4%。本文探讨我院应用品管圈(QCC )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早期康复训练的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萍;王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生物电刺激加电针八髎穴治疗 sSCI 后神经源性膀胱27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交通事故的增多,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患者明显增多。SCI除可引起四肢瘫痪或截瘫外,还可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甚至导致死亡[1]。按脊髓损伤的部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分为上运动神经元膀胱(骶髓上损伤,su‐prasacral spinal cord injury ,sSCI)及下运动神经元膀胱(骶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2]。我们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技术加电针八髎穴治疗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川;顾春蕾;秦松杰;王国辉;王冰清;付云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19例护理体会

    手术治疗是解决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的有效的方法,但前列腺增生大多为老年男性,抵抗力差,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手术方案有机地结合能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我科2013年4月10日至2014年10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开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责任制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应用责任制护理可以对患者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1]。血液净化是一个多项高技术、高风险操作并存的科室,若护士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低血压、营养不良等情况[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其对护士的责任心要求较高。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120例患者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责任制护理模式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娟;袁继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云岩区2006-2014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分析

    我国曾是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以下称乙肝]高发区,其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1]。据2006-2007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流行率为7.18%,有9300万人是 HBsAg携带者;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全国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有近5亿人。为了解近年来云岩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乙肝疫苗24 h 及时接种率,现将辖区所有医疗机构产科2006-2014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及未接种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潘春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患者的主要辅助检查进行分析,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方法2013年4-12月选取6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者30例为研究组,阴性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药前及药后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 pred)、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 1/FVC)、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血常规等相关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药前FEV 1% pred、FEV1/FVC%较对照组降低;但药后该指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气分析指标 PaO2、PaCO2以及外周血血红蛋白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嗜酸粒细胞浸润可能是COPD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原因;该类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在未有效治疗前可能较无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更重;但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其阻塞程度明显改善,易于逆转,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治疗。

    作者:李世川;张湘燕;廖强;张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25I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内放疗治疗涎腺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涎腺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上皮源性肿瘤的7%左右[1],其生物学特点为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颈淋巴结转移较少见,但局部浸润性较强,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目前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等其他治疗。传统外放疗放射区域大,周围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患者常有皮肤破溃感染、唾液腺及口腔反应、吞咽和张口困难及颌骨骨髓炎等副作用,且化疗对头颈部腺源性肿瘤相对不敏感;而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疗法,属于放射治疗的一种,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易防护、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已应用。本文将125 I放射性粒子内放疗在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万丞丞(综述);罗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2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氮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培酮片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χ2=0.0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的PANSS评分显著变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椎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改善老年精神分症患者的精神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翁德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呼吸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患者气道分泌物标本细菌谱的比较

    呼吸重症监护室(RIC U )是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场所,由于患者并发症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操作等原因,导致其患者感染发生率是普通病房感染发生率的4~5倍[1]。为指导治疗,对我院RIC U 612例患者气道分泌物细菌谱分析,以提高临床临床药物应用水平。国内文献报道[2]医院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杆为主,而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是否也以这两种细菌为主?我们进行了此实验研究。

    作者:于祥;张湘燕;叶贤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