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镁硒制剂对小鼠氟牙症的影响,为氟牙症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80只雄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镁组、单硒组、镁硒组、加氟组、镁氟组、硒氟组、镁硒氟组八组。前四组饮用双蒸水,后四组饮用F-浓度为50 m g/L的双蒸水。对照组和加氟组常规饲料喂养,单镁组和镁氟组用添加MgSO4·7H2O 162.5 mg/kg的常规饲料喂养,单硒组和硒氟组用添加Na2SeO3·5H2O 2 mg/kg的常规饲料喂养,镁硒组和镁硒氟组用添加MgSO4·7 H2O 162.5 mg/kg+ Na2SeO35· H2O 2 mg/kg的常规饲料喂养。饲养42 d ,第42天时观察氟牙症的发生情况,并处死动物获取切牙标本,H E染色观察成釉细胞形态。结果加氟组小鼠切牙成釉细胞扭曲变形,细胞内出现空泡,Tomes突消失,氟牙症发病率为100%;镁硒氟组小鼠成釉细胞形态较加氟组明显改善,氟牙症发病率为40%,与加氟组差异明显( P<0.01)。结论氟对小鼠切牙成釉细胞有毒性作用,造成氟牙症,镁硒可拮抗其作用,减轻氟牙症的病变程度。
作者:王峰;侯铁舟;王琳;李洁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AEG‐1、β‐catenin、C‐myc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研究组,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中AEG‐1、β‐catenin及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肝癌组织中AEG‐1、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组织中AEG‐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0),β‐catenin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8),AEG‐1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2),P<0.05。结论 AEG‐1、β‐catenin和C‐myc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AEG‐1可能通过Wnt信号传导途径调控下游的β‐catenin和C‐myc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参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程云娟;罗新华;程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与气管内导管细菌生物被膜形成(ETT‐B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是否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组共检出病原菌5种,铜绿假单胞菌9例,鲍曼不动杆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3例,真菌5例,未感染组有1例感染流感嗜血杆菌,2例感染真菌;结晶紫染色显示感染组26例的气管插管呈现紫色,分泌物经细菌培养,7例为铜绿假单胞菌,9例为鲍曼不动杆菌,3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流感嗜血杆菌,4例真菌感染。结论 ETT‐BF与VAP病原菌关系密切,是VAP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病原菌来源地。
作者:孙传菊;陈蓉芳;张彩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抵抗力低下,医院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不规范使用等原因,常导致医院感染发生,成为导致早产儿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分析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有助于合理的指导治疗,降低其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住院的62例早产儿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晓丹;岑康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白内障是眼科的高发疾病,视力损害与致盲的主要因素就是白内障[1]。对白内障患者治疗优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进行手术治疗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患者的视力提高、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
作者:杨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我科治疗了1例因外伤致牙颈部断裂的患牙,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利用玻璃纤维桩加固自体断冠再接修复,一次性恢复其形态功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武燕;廖健;张忠平;王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7周龄的SHR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n=6),对照组(C组,n=6)。分别于腹腔注射丙泊酚75 mg · kg -1及等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7d,第7d待丙泊酚组大鼠清醒后1h与对照组大鼠断头处死,并取左右大脑皮层组织,-80℃冰箱保存待检。用流式细胞术(FCA )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Caspase‐3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P组晚期细胞凋亡率和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32±6) VS (50±8),P<0.01;(4.7±1.8) VS (9.3±1.5),P<0.01)];细胞存活率增加[(47±4) VS (36±8),P<0.05)];Caspase‐3含量[(34.4±2.1) VS (38.1±1.4) pmol/L ,P<0.05)]降低。结论丙泊酚降低SHR大脑皮质Caspase‐3含量,减少晚期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对SHR大鼠皮质细胞具保护作用。
作者:李雯;胡燕梅;曾庆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4.1消化道重建吻合技术的共同原则各消化道虽然形态各异,但其管壁的基本结构极为相似,均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在消化道重建中,吻合部位的愈合,黏膜下层起着主导性作用,对该层的严密对合、缝合至关重要[7]。目前尚无一种对所有病人完全满意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外科医生应根据个人经验、病人情况和各术式的特点选择重建方法,国际公认的消化道重建基本原则为:重建后具备正常消化道生理功能,维持病人营养状态和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19]。在重建手术过程中注意吻合口无张力、血供良好、吻合口径适中、操作简便—缝合时注意针距不能过密,打结不能过紧,以免造成组织缺血和组织切割,影响愈合,导致吻合口漏(瘘)。
作者:曾庆良;文坤明;程家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014年5月我院为1例左肾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进行了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左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癌栓(肝上型)取出术。手术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舒义竹;向道康;兰萍;令狐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腰椎是脊柱滑脱中常见的部位,一般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常见部位在 L4/L5及L5/S1,腰椎融合术是目前重建腰椎稳定性的主要手段[1],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后路桥接式提拉法复位、脊柱内固定系统(USS)内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PLF)或椎间植骨融合(PLIF )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远;刘德见;余义涛;吴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及早发现大血管病变并控制其危险因素,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应用经颅多普勒(T CD )评估非脑动脉狭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的功能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作者:方俐;李晓裔;刘姝;李想;吴云;李玉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COPD并发Ⅱ型呼衰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5例COPD并发Ⅱ型呼衰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2),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面罩持续给氧进行辅助通气,研究组予BIPAP进行辅助通气。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的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28例显效(65.12%),13例有效(30.23%),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 P<0.05)。两组治疗前呼吸、心率及血气指标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H值、PaO2、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PaO2、PaCO2水平与对照组相较,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COPD并发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PAP ,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通气功能,效果显著,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推广。
作者:邹荣;张天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引发心脑综合症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对2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学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230例患者发现16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的高于急性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意识障碍患者的心电异常率显著的高于意识清醒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引发心脑综合症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并且与患者的病情、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鄂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作者:朱姝;黄作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患儿呼吸障碍,是导致患儿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重要原因,此类患儿的病死率高。有效的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本文选择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佳;刘玲;陈姝姝;陈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占绝大多数,恶性结节约占5%[1]。目前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准确和敏感的影像学手段[2],但是常规超声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上有一定局限性,诊断率不高。本研究以常规超声为基础结合超声弹性成像(UE),从形态、血流和硬度三方面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特征。
作者:范宇;范光明;陈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为了解南宁市0~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我们按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出生的0~3岁儿童1920例,对其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机械通气常被应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病人的辅助治疗,但此类患者机体存在强烈的应激反应,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发生人机对抗现象,对机械通气的疗效产生不利影响[1]。有效的镇静可消除患者各种负面情绪,减少过度氧耗,防止人机对抗的发生。本文通过比较8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观察右美托咪啶在镇静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轶;施贤清;王迪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循环DNA又称游离DNA( c‐DNA),是指存在于血液、滑膜液等体液中的细胞外DN A。健康者c‐DNA来源于有核细胞,其含量极微,肿瘤患者循环血中DN A水平不仅远远高于正常人,而且还具有肿瘤特征性的DN A 改变,并且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同一基因相一致[1]。1977年S .A .L eo n等[2]首先发现肿瘤患者血浆DN A 含量明显增多,提出了监测外周血c‐DN A水平在观察疗效、预测复发方面的作用。基于c‐DN A检测微创性、取材简易方便及适合动态研究等优点,检测c‐DN A特异性基因对于各种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进展、监控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靶分子的检测方法。
作者:袁静(综述);刘丽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动脉炎(T A )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炎症,亦可累及肺动脉以及更远的外周动脉如腋动脉、肱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等[1]。病变血管壁全层受累,以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表现为节段性炎性肉芽肿,导致内膜、外膜纤维化以及中膜变性。其中头臂型大动脉炎(BCTA )是 TA 患者常见的类型,我国文献报道[2]头臂型 T A所占为比例在48.4%~54.5%间,病变累及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重症者出现严重的脑缺血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太峰;彭忠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