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芸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后伴有不同程度抑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心理疏导、膳食干预等,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比护理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怀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探究采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胀痛、跛行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次成功剥脱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住院时间为12~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6.3±3.8)d。溃疡愈合时间为3~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4.1±0.8)周。结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学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上颌前突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支抗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传统强支抗组)30例和观察组(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上颌前突患者U1-Y、L1-Y、U6-Y、L1-MP、U1-L1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矫治效果,有效的避免了后牙前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中选取的72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空心钉治疗),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OFA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增加,骨折愈合时间折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踝骨折疾病,临床上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作用,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盛华;刘志军;高翔;饶建波;黄若华;吴豪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电针、艾灸治疗裕固族地区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给予中药配合电针、艾灸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发作期,用中药配合电针以祛除外邪、缓解症状为主,待病情缓解后给予中药配合艾灸以温经散寒、补肝肾治疗,后达到缓解加重、预防复发之目的;对照组53例,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等对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6%,对照组为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电针、艾灸治疗骨性关节炎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杨晓;孙殿统;李荣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黄芪注射液、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环磷腺苷葡胺1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天,治疗2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天,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苟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测定;同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功能评定结果。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亦明显延长(P<0.05)。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周广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针灸和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针灸组(36例)和推拿组(36例),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善情况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恢复,与治疗前对比(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针灸和推拿手法,均可取得较为明显的应用效果,两种方法疼痛和僵硬缓解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涂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完善复方肝水解物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中总氮的测定方法,测定复方肝水解物片中总氮的含量。结果:方法重现性、稳定性比较好。结论:容量法简便、迅速、准确,可作为复方肝水解物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艳玲;李敏;史少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重楼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用药史,其在消肿止痛以及清热解毒等方面效果非常显著,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止血、抗肿瘤、抗炎等重要作用,为此,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中药食材中,笔者对重楼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罗宝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运用PDCA循环理论和方法对医院中药饮片的调配工作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相等时间段的中药饮片调配量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调配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处方的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和复核出的差错率均较原来的管理方法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的中药饮片调配,能有效控制差错率,提高发药质量,从而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杨巨华;戴雅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67%和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26.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的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人工肾配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我院收治的7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肾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0/3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联合人工肾配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鑫;汪华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感染、免疫抑制、心血管保护和血糖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槲皮素因其生物活性强、药理作用广泛、副作用小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近10年槲皮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槲皮素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骆明旭;罗丹;赵万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测定血浆中的乌头碱,为其是否中毒提出示警。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乌头碱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经检测,口服药酒的血浆中乌头碱可达0.196mg/mL,服用含有附子的中药汤剂血浆中乌头碱可达0.216mg/m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乌头碱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服用乌头类中药易引发乌头碱中毒。
作者:曹海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要比健康教育前要高(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孕妇的参加健康行为的人数要明显比健康教育前要多(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使得GDM孕妇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认知以及健康行为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可以有效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郝美美;张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加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4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蒙医温针加康复训练治疗组和单纯蒙医温针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蒙医温针加康复训练治疗组治愈20例,治愈率(61.9%),总有效率95.2%;单纯蒙医温针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47.6%),总有效率85.7%,经χ2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均有好转,其中蒙医温针疗法加康复训练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张宏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体检人员4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每组各210名,对比两组体检用时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体检人员体检效果、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满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清代名医徐大椿,一生著作丰富,精通内、外、妇、儿、杂病诊治。通过对其医学全书的分析和整理,对其部分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指导。
作者:方雅靖;李知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观察5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同期X线胸片与CT扫描检查结果,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及检查显示的患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5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CT扫描检查确诊52例,准确率89.66%,X线胸片检查确诊35例,准确率为60.34%, 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患者的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分别为84.48%和44.82%,明显高于X线胸片62.07%和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都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是CT扫描诊断准确率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层次清晰的优点。
作者:罗巧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