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菌L型的形成及其分离与鉴定

王和;梁菁苹;徐艳;罗振华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L型, 鉴定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形成规律及其检测与鉴定方法.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苏通液体培养基以及含低抑菌浓度(MIC)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苏通液体培养基内培养,L型自发形成或被诱导形成后过滤和传代培养获得L型纯培养物.观察L型纯培养物的形态与生长特性以及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引物对L型进行菌种的PCR检测与鉴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培养3天后可自发形成L型,低抑菌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能够迅速诱导结核分枝杆菌大量形成L型.培养物经0.22μm孔径滤菌器过滤后传代培养可获得L型纯培养物,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PCR反应能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L型并且对L型进行菌种的快速鉴定.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自发形成和在抗结核药物的诱导下形成L型,从而导致病原学检查的漏诊或误诊以及影响治疗效果.采用非高渗培养法能够有效检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PCR反应能够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进行菌种快速鉴定.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sP-选择素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25例正常人和39例EHF患者四期(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血清sP-选择素水平.结果(1)EHF患者血清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2)少尿期及多尿期血清sP-选择素与血尿素和血肌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sP-选择素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sP-选择素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参与HFRS的发病过程,动态检测HFRS患者血清s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HFRS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为HFRS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罗军敏;孙万邦;宋明英;张忆雄;汤贤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监测

    医院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环境的消毒,使用物品灭菌效果,直接影响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发生率的高低.近3年来,我院加强管理,制定了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现就按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环境微生物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制作全血细胞计数室内质控图的临床意义

    临床实验室质控图用手工绘制费时、费力,尤其当涉及大量数据的分类、计算、统计、分析及保存时,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管理功能,本室将其运用于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处理数据方便、简单、准确、快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以全血细胞计数RBC室内质控为例介绍如下.

    作者:陈高远;周文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为了解我院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收集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对分离的129株病原菌及其对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毅;杨文才;田华;但仕红;吕荣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与治疗选择(附16例报告)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指病理上以纤维组织及衍生的钙化组织取代正常骨组织的一种良性骨病变[1].笔者收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和手术效果,以探讨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治疗选择.

    作者:黄光磊;罗洪;赵科;陈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附109例报告)

    为解决血源紧张和异体输血带来的不良危害,我院自2003年7月至今在骨科手术中使用BW-8100A血液回收机对术中失血进行回收,经自动吸引、过滤、离心分离、洗涤后回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解决了骨科手术失血量大和异体血供求的矛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贵全;梁永生;叶文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性戊二醛杀菌效果及理化性能的实验观察

    2%戊二醛是目前医院常用于胃、肠镜消毒的试剂.为探索不同时间内戊二醛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消毒效果,我们对其进行了杀菌效果、稳定性及使用不同天数时浓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万珊;杨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新生儿黄疸与总胆汁酸的关系

    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评价肝功能的灵敏指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引起黄疸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重症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时找到病因,积极预防、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8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TBA、TBIL进行了分析,探讨TBA、TBIL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锦支;简小俊;王莉;胡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小板参数检测在三种血液病间的应用价值

    应用ADVIA 120作全血细胞计数时可检测到血小板总数(PLT),平均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血小板内容物浓度宽度(PCDW)、平均血小板物质含量(MPM)、血小板物质含有量宽度(PMDW)等重要参数,有关这些参数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再生障碍性贫血(a plastic anemia,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ytopenic purpura,ITP)之间的辅助诊断意义目前探讨较少.为此,我们作了38例AML、39例AA、35例ITP病人的上述血小板各参数,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骆科允;冯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原因分析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率为10.7%,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病人的耐药情况和临床资料,就耐药产生的原因做初步探讨.

    作者:袁薇;周华;张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实时荧光PCR检测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Ⅱ)核酸

    近几年来,皮肤性病门诊患者中临床表现为不典型和无临床表现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逐渐增多[1,2].从而使有疱疹史而无临床症状的带菌者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与其它病原菌同时感染时,临床医生往往只注重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和治疗而忽视HSV-Ⅱ的检测和治疗.本文应用荧光PCR对可疑单纯疱疹感染患者的泌尿道分泌物及生殖器周围皮肤渗出液、疱疹液进行HSV-ⅡDNA检测.

    作者:罗振元;黄盛文;李贵芳;施丽华;陈洁;姜鹏飞;曾凤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阴沟肠杆菌仪器法筛选和三维试验法测定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结果分析

    近20年以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源菌之一.通过染色体自发突变,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1],此菌常引起患者长期、反复、多部位的感染[2],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我院2003年1~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82株阴沟肠杆菌用阴沟肠杆菌(Micro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NC-21复合板耐药谱推测,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开伦;杨小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ADVIA血液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的评价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敏感指标,并对各种贫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1],其检测方法有传统的显微镜法和仪器计数法(流式细胞仪、sysmex R系列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液分析仪).本文通过ADVIA 12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与传统检验方法比较,进行了探讨评价.

    作者:胡玫;付佩一;安邦权;蒋亚风;张建;王锦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临床人为过失误差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与对策

    随着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大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入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明显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和批间变异明显下降,由于方法学的改进和标准品质量的提高,测定的准确度越来越高,由实验室自身造成的误差越来越少,相反,由于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产生的误差就越显突出.有人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80%的报告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1].下面就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来自临床的人为过失造成的检验误差及其在实验室的异常表现作一简介,并提出可以预防这些误差的对策或措施,供同行参考.

    作者:胡永林;鄢仁晴;闵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1].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会议上正式命名此种病毒为丙型肝炎病毒(HCV),由HCV引起的肝炎称之为丙型肝炎(HC).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用评价

    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是通过菌落的不同颜色和形态对念珠菌进行快速鉴定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为了全面评价这一培养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94份临床标本同时作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和接种沙氏基经ATB鉴定,以探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临床念珠菌鉴定方面的价值.

    作者:张碧霞;张彤;朱波;王明光;赵德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贵阳地区汉族人群海洛因依赖者肝脏损伤与HCV、HBV感染分析

    为探讨海洛因的吸入方式、海洛因依赖人群(年龄、职业等)、吸食时间长短等因素与肝脏损伤、嗜肝病毒感染关系,现将362例血清肝功能和HCV、HBV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相新;杨运霞;何军;龙正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男性尿道分泌物瑞氏染色法快速检测淋球菌分析

    淋病是国内外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fer disease,STD)之一,由淋病奈瑟氏菌(Neisse^a gonorrhoeae,NG,简称淋球菌)感染所致,多数医院门诊就诊病人主要通过生殖道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法查找淋球菌进行确诊,我们采用瑞氏快速染色法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淋球菌,并和革兰氏染色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凌晓午;刘广宣;安邦权;刘水和;张玲;杨秀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274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CASA检验结果分析

    精液分析是评价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依据[1].本文通过对274例不育患者精液进行常规检测,借以了解贵阳地区不育夫妇男性的精液质量现状.旨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一定依据,为优生优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正蓉;夏曙华;彭晓枫;何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红细胞压积作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指标的探讨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作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预测指标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动物试验依据.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O)、轻型急性胰腺炎组(MAP)、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SAP补液治疗组(补液组),后三组简称胰腺炎组.每组均在术后2、7和12小时抽血查AMY、HCT值,并于术后12小时杀活大鼠,取心、肺、肝、肾、胰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四组血HCT变化规律,胰腺和重要脏器损伤程度.结果(1)SAP组HCT三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手术时间越长,HCT值越大.(2)补液组中,HCT12小时比2小时显著降低(P<0.01).(3)SAP组的HCT比SO、MAP组、补液组明显增高(P<0.01).(4)SO、MAP组大鼠无重要脏器损伤,而SAP组部分大鼠合并有重要脏器损伤,尤其以肺和肝较多见;补液治疗能减少重要脏器损伤数目,降低死亡率.结论HCT能作为早期预测SAP的指标;补液治疗能降低HCT,并能减少重要脏器的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汤可立;程建华;高宇哲;刘庆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