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纪英
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体肌层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血,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增大及不孕,因此消除异位内膜是治疗的关键.我院自2002年11月起应用介入放射治疗方法,通过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使异位内膜坏死达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昆松;谢红梅;罗克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环状混合痔(简称环状痔)是痔疮中一种严重的类型,其几乎成车轮状的病变形态使各种传统的手术方法不仅难以奏效且并发症多.我科自1996年起采用分段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符中柱;姚嵋方;李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从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术)至今,共施行手术221例,无一例发生肝外胆道损伤,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峰;黄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假性血管瘤可因受损血管不同分为假性动脉瘤、假性静脉瘤、动静脉瘘并假性动脉瘤.我院从1994年4月至2003年4月经彩色多谱勒诊断假性血管瘤共10例,其中假性动脉瘤8例,假性静脉瘤1例,动静脉瘘并假性动脉瘤1例,已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车正兰;谷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VEGF的表达.结果VEGF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
作者:宋琦;李萍;雷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治疗方式.以前经腹部超声检查是妇科临床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主要手段,但对非典型性宫外孕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易漏诊或误诊.近几年,我们利用TVS-CDFI对其检查,诊断率有明显的提高,报告如下.
作者:杜毅力;但家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40~60岁妇女,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宫颈癌的倾向.我院2001年10月1日至2003年10月1日收治56例乳腺癌病人,均为女性,小23岁,大73岁.其中左乳癌27例,右乳癌29例,均行根治性手术,均未出现患侧功能障碍.
作者:刘金香;党翠云;宋振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性疾病的增多,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逐渐增多,且复杂程度提高.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多采用Bassini法、Halsted法,但这些术式易导致术后并发症,且复发率较高.我院从2001年开始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摸索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经过8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就其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党翠云;谢燕京;刘金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面瘫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早被临床所肯定.我科采用针刺加神灯治疗,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后遗症,现将近年来治疗的54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黔惠;郭福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Ⅰ、Ⅲ型前胶原mRNA在门脉高压症时脾静脉壁的表达,探讨细胞外基质在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为乙肝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8.5岁.住院期间行择期脾切除加贲周血管离断术.选取同济医院同期因外伤性脾破裂急诊入院行脾切除术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31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在门脉高压症时脾静脉壁的表达.结果门脉高压症时脾静脉壁(α1)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但门脉高压症病人脾静脉壁(α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与非门脉高压症病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Ⅲ型前胶原及胶原可能是门脉高压症时导致血管构形改建的重要细胞外基质,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可能存在着与其他系统血管病变不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海洋;杨镇;张彤;武小勇;王昕琛;裘法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脑动脉进行性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疾病[1].本文收集我院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的11例Moyamoya病磁共振影像资料,旨在对该病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作者:李德炯;钟平;谢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结核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抗结核药的广泛应用,结核杆菌发生了变异,耐药菌株产生导致了耐药结核病的出现.咽喉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变,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发病形式及特征比过去描述的典型病程发生很大变化.我科于1986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38例咽喉结核,报告如下.
作者:胡德峰;程永华;熊世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宫颈糜烂是宫颈的慢性炎症改变,是生育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发病原因有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性生活、流产和分娩等所造成的细菌和病原体侵袭,临床以腰疼、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有重要意义.我室于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采用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500例,体会如下.
作者:李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方法制造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一次手术切除左侧全部肾脏及右侧2/3肾脏,二周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建立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给予川芎嗪60mg/kg,1次/日口服,连续治疗100天.结果川芎嗪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肾功能,降低该模型肾皮质丙二醛含量并明显增加肾皮质SOD活性,还可增加该模型近曲小管细胞及远曲小管细胞cAMP含量.结论提示川芎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与其增加肾皮质SOD活性、降低肾皮质的脂质过氧化、并增加近曲肾小管细胞和远曲肾小管细胞cAMP含量有关.
作者:苏春梅;梁翠茵;王姝;王世全;程锦轩;段金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联律间期相等的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室早,但其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期的某些变化规律仍不为临床认识.有人将RR间期散点图应用于室早的分析[1],虽然仅对各类室早RR间期散点图的形态特点进行描述,但仍为临床上分析室早各间期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分析了1998年至2001年我院诊出的58例等联律室早的RR间期散点图,旨在探讨等联律室早各间期的变化规律.
作者:许祥林;崔敏;李小薇;杨春丽;杨兴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尿路感染是指细菌在泌尿道直接引起的炎症.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4月至2003年8月门诊及住院病人,疑为泌尿系统感染9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55例,留取病人中段尿作普通细菌培养、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菌落计数和硝酸盐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涂片染色镜检每油镜视野大于或等于一个细菌为阳性,小于一个为阴性;菌落计数≥106CFU/ml为阳性,105~106CFU/ml可疑,<105CFU/ml为阴性;还原硝酸盐为阳性,否则为阴性.92例尿标本检查结果见表1.
作者:杜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1].对乳腺癌标志物的研究,至今具有明确诊断价值的标志物仍然很少.
作者:谢娟;李少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7年6月至2003年2月我们采用肝素与硫酸镁联合治疗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31例,并以常规抗心衰疗法治疗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31例作对照,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IS986和embB基因序列,了解结核分支杆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基因检测同Bactec-460自动检测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用Bactec-460检测系统对获自肺结核患者的8株临床分离菌和1株质控菌进行菌种及EMB药物敏感性的鉴定,采用PCR和PCR-DS技术对菌株进行IS986和embB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8株临床分离菌经Bactec-460自动检测系统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其中7株对EMB敏感、1株耐药,质控株耐药.各分离菌株及质控株PCR检测出IIS986和embB基因序列,符合率100%.1株临床分离耐药株embB基因的第306位密码子发生突变,1株敏感株embB基因的第278位和279位密码子有突变,其余6株敏感菌及质控株未发现序列改变,符合率77.8%.结论PCR扩增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的结核分支杆菌鉴定方法,鉴定结果同Bactec-460 TB检测系统一致.结核分支杆菌对EMB耐药性的形成同embB基因突变有关.Bactec-460 TB系统检测药物敏感性可发生漏诊或误诊,可能造成药敏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不一致的情况.
作者:罗振华;王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常见的原因是静脉阻塞(包括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枝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反复发生的玻璃体积血及继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造成视功能的严重损害.本文回顾性的探讨了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术后疗效、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模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