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COX2基因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韩君勇;陈运贞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环氧化酶2 mRNA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细胞缺血预处理时COX2mRNA、COX2蛋白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以RT-PCR法观察缺血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COX2mRNA的表达,以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缺血预处理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心肌细胞中COX2表达量.分3组(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NS398组),以LDH释放和台盼篮排斥试验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COX2mR-NA表达量在1 小时始上升(P<0.01),3 小时达高峰,随后开始降低,至24小时到缺血预处理前水平;缺血预处理后24小时,COX2蛋白表达增高,48小时达高峰,72小时后降低;缺血预处理组的LDH释放较对照组少、细胞存活率高;NS398组LDH释放、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当.结论缺血预处理后COX2 mRNA和COX2增高,COX2介导了晚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支架光敏修复前牙缺损156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由于外伤、龋齿等原因引起前牙缺损者越来越多,笔者从1991年以来诊治156例中203颗前牙大部缺损,应用自制支架光敏修复缺损,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臧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不张134例分析

    导致肺不张的原因较多,明确病因对肺不张患者正确治疗极为重要.由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对了解肺不张的病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我院1985年7月至2001年7月经X线胸片所证实的肺不张病例纤支镜检查结果,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敏;张林;胡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二维和三维超声显示胎儿面部器官的临床比较

    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方法中,超声作为一形态学检查方法有极重要的地位.胎儿体表畸形中,面部器官畸形尤其是口唇畸形是超声筛查的重点.二维超声通过二维切面显示,三维超声通过三维立体图直观显示胎儿面部器官.

    作者:肖子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胎盘早剥91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是孕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其起病急、发展快,如诊断、处理不及时会威协母儿生命.本文就我院1997~2001年间发生的91例胎盘早剥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刘兴强;叶方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冬眠心肌的组织学、代谢和细胞因子改变

    心肌冬眠于1980由国外学者首先描述[1],被定义为由于心肌血供减少导致慢性收缩功能下降且在血运重建术后功能可以恢复的一种状态[1~2].目前尚缺乏与临床相一致的冬眠心肌(HM)动物模型[3],这是长期以来动物实验研究落后于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因.但近有作者在动物实验研究上获得重要进展,如静息灌注和收缩功能慢性下降、冠脉血流储备的临界限度和对F-脱氧葡萄糖(F-FDG)摄取的增加[4],这些发现显然还未能包括人体HM的全部病理内容.

    作者:蔡运昌;吴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76例分析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止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消化科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内镜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消化性溃疡大出血进行治疗,现将其临床疗效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许晴晴;吴伟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量穿刺放液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水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常见临床表现,腹水的消除可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减少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的发生率[1].为了寻找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初步探讨了大量穿刺放液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

    作者:刘琦;周力;罗泰星;袁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派丽奥辅助治疗牙周炎10例疗效观察

    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对口腔及全身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机械刮治和根面平整,但深牙周袋内机械刮治很难达到目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局部缓释剂已广泛用于临床.已有研究证明,甲硝唑棒局部运用治疗牙周炎取得良好疗效[1].本研究局部应用派丽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MINO)治疗牙周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珍;朱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汉丹肝乐对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制剂汉丹肝乐(HDGL)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诱导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自造模之日起ig给予汉丹肝乐0.3~0.8g/kg,连续四周,检测肝损害的生化指标,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汉丹肝乐明显减轻肝细胞病理改变,使AKP和ALT降低;肝胶原蛋白和丙二醛含量下降,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增加;血清黄疸指数、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降低.结论汉丹肝乐具有减轻胆汁淤积,保护肝细胞,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谢娟;黄能慧;李诚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谷光甘肽辅助治疗各种肝病的疗效观察

    谷光甘肽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肝脏病变时其水平降低,从而导致肝损伤的进一步加重.临床观察,给予外源性谷光甘肽有助于减轻肝脏病变.我们于1999年2月至2001年2月在综合治疗基础,应用阿托莫兰联合治疗各种肝炎和肝硬化62例,并与保肝基本治疗53例作对照,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琴;周力;扬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中P-gp、GST-π、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90%以上,且大多都是腺癌[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化疗模式大多采用联合方案或凭临床医师的主观判断进行用药.本文旨在对子宫内膜癌首次化疗前进行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检测,对防止多种耐药性的诱导提供一定的临床病理依据.

    作者:李惠;仝铁;丁洋;徐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异分析

    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早期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有心率变异(HRV)降低,但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运动前后的HRV变化特点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许祥林;杨春丽;杨兴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胎儿脐带绕颈125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及临床监测,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5例脐带绕颈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分娩记录完整的无脐带绕颈者1 022例进行对比.

    作者:任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ne,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紊乱性综合征,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在刚结束的美国DDW上,相关文献有百余篇之多.它是一种身心疾患,诊断主要是依靠症状学和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作出[1].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作者:詹勇;陈薇;曾莉莉;杨景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助产士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

    为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我院于1999年6月始开展助产士导乐陪伴分娩,缩短了产程、降低了难产率和并发症,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丽;杨树红;贺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安宝治疗早产33例临床观察

    安宝(盐酸利托君、羟卡羟麻黄碱)是一种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作为抑制子宫收缩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日益广泛.因其有因β1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引起的副作用,如心慌、血糖升高、血压降低、水钠潴留,严重者导致肺水肿,故对其疗效及副作用观察随之受到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唐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要点,随访123眼白内障在手术后的视力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方法在表面麻醉和/或筋膜下麻醉下施行Momose-AKura巩膜隧道小切口无缝线手法娩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123眼全部植入PMMA人工晶体,术后一天视力≥0.8者41眼(33.33%),0.4~0.6者64眼(52.03%),视力≤0.3者18眼(14.63%),术后2周视力≥0.8者84眼(68.29%),0.4~0.6者33眼(26.83%),≤0.3者6眼(4.87%).无一例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创伤小、复明快,易于掌握,具备超声乳化手术的优点,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海祥;苏毅;朱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例

    我院于1994年8月至2002年10月为7例漏斗胸病人施行了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sternal turnover with rectus muscles pedicle,STO-RMP),并进行了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永松;瞿中承;何正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足底内外侧皮瓣修复足跟缺损7例报告

    足跟是人体重要的负重部分,厚实的软组织垫能起到缓冲重力的作用.我们应用其非负重区的内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缺损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洪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正颌外科技术治疗外伤性错(牙合)畸形二例

    外伤性错(牙合)畸形是颌骨骨折错位愈合后引起的一种牙齿咬(牙合)错乱.由于骨折已经畸形愈合,要想复位,恢复正常牙齿咬(牙合),按常规骨折切开复位方式十分困难,只有依靠正颌外科技术恢复牙齿正常咬(牙合)关系.我们应用正颌外科技术,通过术前模型外科设计,采取LeFortⅠ型截骨,治愈2例因陈旧性颌骨骨折畸形愈合造成的偏(牙合)及前牙开(牙合)畸形病人,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光磊;赵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