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Meta分析

陈志伟;李斌杰;李国福;王绍敏;郭子坤;王薇

关键词:小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 万方、 维普数据库,查找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检索筛选文献、 提取相关资料、 评价纳入原始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 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10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只应用小针刀治疗或者小针刀联合其他疗法较不含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4.17,95%CI(2.68-4.68),P<0.00001].将治疗方法分为只应用小针刀及小针刀联合其他疗法两个亚组进行分析显示:只应用针刀治疗与针刀联合其他疗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df=1,p=0.78].结论:只应用小针刀治疗或者小针刀联合其他疗法较不含针刀疗法临床总有效率高,单一使用针刀治疗与针刀联合其他疗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受本研究纳入原始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限制,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 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补气祛痰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VB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研究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活血补气祛痰汤,均治疗15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BA)及左右侧椎动脉(VA)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SF-36)分值.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治疗前两组左侧VA、 右侧VA及B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左侧VA、 右侧VA及BA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分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SF-36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活血补气祛痰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滴胞磷胆碱纳注射液和口服吡拉西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指迷汤和子午流注开穴法,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均好转,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指迷汤合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

    作者:胡伍毅;练春玲;张雄文;李志辉;蒙坤详;阮锦远;张金才;邹小霞;曾宗友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全血黏度、 纤维蛋白、ET水平较观察组高,总有效率、NO水平较观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鲁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关联规则的老年皮肤瘙痒症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当代方剂治疗老年瘙痒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及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老年与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6.6),收集有效方剂,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造出置信度高的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老年皮肤瘙痒方共252首,内服221首,外用31首.涉及275味中药,药物频次2712次.老年皮肤瘙痒方支持度≥50%、 置信度≥0.6的核心药对共19组,3味核心药组共3组.结论:核心药对补虚药清热药为主、 以祛风止痒的药物为辅配伍,由此可知清热、补虚、 祛风是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基本治法.

    作者:梁坚强;伍冠一;陈东杰;邱艳;谢雪丽;韦林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3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 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炎症情况、 肺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VC、FEV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85%)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阎民利;王琰;李肖凌;侯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壮药滇桂艾纳香与中药艾纳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壮族习用药材滇桂艾纳香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Blumea riparia(Bl.)DC.的干燥全草,其与传统中药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种属上相近,但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有较大差异.滇桂艾纳香在广西民间主要用于经期提前、 产后血崩等症,艾纳香则主要用于抗炎、 抗菌,二者均含黄酮类、 甾醇类化合物,而滇桂艾纳香中还含多糖类及水溶性活性成分,艾纳香则主要含挥发油类活性成分.为梳理滇桂艾纳香的独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特性,尤其是阐明其与中药艾纳香的具体区别,文章对近年来围绕滇桂艾纳香及重要艾纳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韦玥吟;谢晓琴;刘思彤;夏星;李宇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白云参多糖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白云参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硫酸-蒽酮溶液为显色剂,在589 nm处法测定白云参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0.0201~0.1005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9.8159X+0.037,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为0.4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靠,可用于白云参多糖含量测定.

    作者:唐新宗;胡松谋;王继陈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五种常用中药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目的:优化5种常用中药的总黄酮提取方法.方法:对比不同浓度乙醇提取及不同超声提取时间下对总黄酮的提取率.结果:银杏叶和葛根适的乙醇提取浓度为50%,黄芩和陈皮适乙醇提取浓度为60%,与加热提取法相比,超声提取槐花和葛根的总黄酮提取量有所下降.结论:5种中药总黄酮提取适乙醇浓度不同,槐花和葛根总黄酮不建议长时间超声提取.

    作者:张冬梅;陈慧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UPLC-MS/MS检测马兜铃属药材中4种马兜铃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5种马兜铃属药材中马兜铃酸A、B、C、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正离子检测,定量离子对为马兜铃酸A:m/z359.1→298.1;马兜铃酸B:m/z 329.0→268.0;马兜铃酸C:m/z 345.2→282.0;马兜铃酸D:m/z 375.0→212.0;内标金合欢素:m/z 285.0→242.0.结果:马兜铃酸A在0.06~12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7);马兜铃酸B在0.055~11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0);马兜铃酸C在0.065~13μg/mL(r=0.9969)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马兜铃酸D在0.06~12μg/mL(r=0.9982)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马兜铃酸A、B、C、D平均加样回率分别为89.95%、92.06%、91.06%、92.18%,RSD分别为3.88%、3.97%、4.79%、4.76%.结论:该方法快速、 灵敏度高、 专属性好,可作为马兜铃属药材的一种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作者:丁慧;沈君子;费文静;钱勇;谢天培;刘倩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肠复康方对大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serum pharmacology)及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原理探讨肠复康方对大肠多药耐药逆转机理.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的实验方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P-gp、LRP、MRP1及COX-2的表达.结果:肠复康方能够使相关蛋白P-gp、LRP、MRP1及COX-2的表达发生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复康在相当程度上会促使P-gp、LRP、MRP1、COX-2的表达呈下调的趋势,考虑可能与大肠癌多药耐药的逆转机理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陈铭;钱海兵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葫芦夜交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葫芦夜交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 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和使用葫芦夜交汤,治疗前、 治疗2周、4周后,使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并检测血清中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治疗后2周、4周时,两组血清中NE、5-HT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S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葫芦夜交汤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肯定的疗效,可以有效提高血清中相关神经递质含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冬丽;徐宏;安红伟;周哲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藏医本科人才高等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模式研究

    藏医药除其完整而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外,其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其得以薪火相传,迄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藏医药的传承发展历经了口传心授、 师徒传承、 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索构建合理的现代高校规模培养与传统师承教育优势互补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藏医人才,彰显藏医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

    作者:泽翁拥忠;黄晓芹;德洛;降拥四郎;刚焕晨雷;杨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益髓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49例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髓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49例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性血液病(白血病)化疗患者98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予对照组化疗后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中药益髓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水平、 骨髓恢复增生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明显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骨髓恢复增生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采取西药联合中药益髓汤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造血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傣医药在西双版纳州基层卫生工作中的现状与作用

    傣医药传承发展已有2500余年历史.傣医药是傣族人民赖以生存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是傣族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西双版纳州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医疗卫生资源、 优秀的文化资源、 重要的生态资源,为边疆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凭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西双版纳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在基层卫生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州基层傣医药发展现状,结合当地民族文化、 资源优势,分析了傣医药在西双版纳州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与优势.

    作者:刀华丽;董宏;李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并发症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半月板损伤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行包括透明质酸腔内注射在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止痛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6周时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16周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级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有效率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腔内注射能够有效改善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情况.养血止痛丸口服联合透明质酸腔内注射疗效优于单纯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能更好地改善术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啸;谭红略;李无阴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壮瑶药小槐花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研究壮瑶药小槐花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槐花的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槐花中鉴定出4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9.50%,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油成分有薄荷脑(12.06%)、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15%)、 己酸丁酯(5.66%)、 棕榈酸(24.40%)、 亚油酸(5.17%).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合理利用小槐花植物资源及其深度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甘洋萦;卢森华;梁爽;卢文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我院2017年中药饮片处方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了解用药情况,找出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12月每月100张,共1200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在抽取的12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781张,不合理处方419张,不合格率34.92%.结论:建立中药饮片处方定期分析点评和质量监督制度,切实落实医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经济、 安全、 有效.

    作者:曹玮娟;袁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 温针灸组20例与身心同治组20例.对照组治疗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温针灸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按操作规范进行治疗;身心同治组在温针灸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3组疗程均为4周,随访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身心同治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身心同治组的总有效率比温针灸组高,(P<0.05);身心同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身心同治组治疗后与温针灸组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身心同治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温针灸组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对照组及温针灸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姗;罗莎;司莉莉;李爱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西药联合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痹肿消汤治疗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活动期RA入院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痹肿消汤.根据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本次不同药物RA治疗率,对比两组中医症候评分、 实验室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ESR及RF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13.8%(P<0.05).结论:痹肿消汤联合西药用于RA治疗,治疗效果得到提高,RF、ESR水平降低,患者症状改善好,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关则健;冯保斗;吴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经方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研究概况

    查阅近3年来小陷胸汤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治疗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同时针对目前小陷胸汤药理研究不足的弊端,整理概述近年小陷胸汤对动脉粥样硬化、 非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药理实验研究进展,浅析小陷胸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韩瑞伟;何礼;田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