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12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诊断结果

郑笑娟;陈永兴;蒋勇

关键词:肝硬化, 脾切除术后, 消化道出血,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症, 胆囊多发结石, 超声诊断, 动态图, 胆囊炎
摘要:超声诊断:(1)肝硬化脾切除术后;(2)门静脉高压症;(3)门静脉血栓形成;(4)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动态图1~4);(5)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在离体猪竖脊肌肉上消融灶的大小和形态.方法将两电极针间距固定在3cm以内时,其他4个参数即灌注量、射频输出功率、射频消融时间、盐水浓度中保持3个参数不变,1个参数为变量,对猪竖脊肌肉进行射频消融,比较消融灶的形态及大小变化.结果当两电极针间距在3cm以内时,在适当的条件下消融灶体积并不随灌注量和盐水浓度的增加而扩大(P>0.05),而随着消融时间和输出功率的增加明显扩大(P<0.05).结论两电极针间距在3cm以内时,在一定条件下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形成规则的消融灶.

    作者:朱玲;胡兵;陈磊;吴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高频探头对3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毗邻关系、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上皮成分为主型多形性腺瘤20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分布尚均匀;黏液样为主型多形性腺瘤7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有多处大小不等的囊性无回声区,黏液成分越多,无回声区越明显;混合型多形性腺瘤11例,镜下见上皮与黏液样成分相间,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为囊实混合性;肿块可纵向生长,形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且可突破包膜,肿块内有钙化斑且血流异常丰富者不能除外恶变可能.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超声表现各异,与其组织学多形性密切相关,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异性,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有可能提示恶变倾向.

    作者:熊华花;李泉水;孙燕花;田平;张家庭;粟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横纹肌肉瘤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横纹肌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横纹肌肉瘤23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23/23).横纹肌肉瘤超声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肿块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5.结论超声有助于在术前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荞;全学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超声研究

    胎儿脊髓圆锥是指胎儿脊髓下段呈圆锥形的结构,其末端与脊柱之间有一个向上移行的过程.超声属于无创技术,可以动态观察活体胎儿脊髓与脊柱之间的移行关系.因此,了解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研究的历史及超声在胎儿脊髓圆锥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制定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卢丹;刘能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子宫平滑肌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并与其他病变相鉴别.方法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新型CPS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45例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超声造影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子宫肌瘤71个,其中经超声造影检出5个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未能发现的小肌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子宫肌瘤造影表现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肌瘤周边首先出现造影剂增强呈环状,然后内部迅速充盈;消退时肌瘤中央先消退,周边仍呈环状增强,然后周边逐渐消退.子宫腺肌瘤的造影表现与子宫肌瘤不相同,其特点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多支较粗大的短线样增强信号自病灶周边伸入内部,未见周边环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显示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具有一定特征性,据此可为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赵胜;陈欣林;陆兆龄;杨小红;卢丹;周明英;杨莉莉;陈常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活检假阴性病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恶性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87例患者342灶肝脏占位病变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203例238灶、未见恶性84例104灶.未见恶性病灶中增强CT、MRI、血管造影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疑恶性或不能排除恶性的22例肝占位病变者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灰阶超声造影引导再次穿刺活检.病变大小0.8~13.2cm,平均3.4cm.穿刺活检采用21~18G手动抽吸活检针或自动活检针,标本送病理科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结果22例肝占位病变平均穿刺次数1.7次(38/22),取材成功率为100%.21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病变,为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病例,1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仍为阴性排除恶性.恶性肿瘤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率为9.4%(21/224).穿刺病理终诊断结果为增生结节合并癌变5例,肝癌合并变性坏死7例,肝转移癌坏死及微小灶4例,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残留或新生5例.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造影可确认恶性肿瘤的活性区域、变性或坏死区域以及微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可有效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降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作者:吴薇;陈敏华;严昆;尹珊珊;戴莹;范智慧;杨薇;李吉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第11例体检发现左乳腺肿块——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超声体检后患者行左乳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腺)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有癌前病变倾向.

    作者:董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能量低频率超声在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中的作用

    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目的是要缩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闭塞时间,快速获得心肌微循环水平的再灌注,常采用药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陈明;刘怡;丁云川;李英华;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胎盘早剥、梗死及植入临床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梗死及植入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方法2005年7-10月对2例胎盘早剥及1例胎盘植入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超声表现.3例胎盘均行病理检查.结果胎盘早剥显示剥离部分胎盘与其基底部造影剂灌注缺失,未剥离部分胎盘有造影剂灌注,胎盘梗死则表现梗死与非梗死区胎盘小叶表现间插性缺失与灌注.胎盘未剥离部分造影剂灌注特征为从子宫-胎盘基底-胎盘小叶-胎盘小叶全部融合,超声造影能勾画出整个未剥离及残留胎盘的形态及植入的部位与子宫浆膜层的关系.结论超声造影通过观察造影剂对胎盘的灌注与灌注缺失可判断胎盘剥离大小、缺血区域及胎盘植入子宫的部位及深度,诊断胎盘早剥、胎盘梗死与胎盘植入.

    作者:陈欣林;赵胜;陆兆龄;肖梅;杨小红;卢丹;陈常佩;周明英;胡蕾;杨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胸超声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性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证实CABG术后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者19例,应用TDE分别探查LIMA桥起始段、胸段、远段、吻合口及远段左前降支,测量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峰值流速(DPV)、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SVTI)、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DVTI),并计算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D/S)、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分数(DF).结果LIMA桥起始段及胸段检查均成功18例(18/19),仅有3例患者D/S<0.6,DF<0.5;14例能清晰显示吻合口图像,LIMA桥远段、吻合口及远段左前降支血流参数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TDE多节段探查判断LIMA桥通畅的准确率为95%(18/19).结论采用TDE多节段探测LIMA桥是判断其通畅性的一种可行、可信并无创的方法.

    作者:孙琪;智光;吴晓霞;徐勇;程丽;高长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子宫颈脉管平滑肌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51岁,因月经中期下腹疼痛,伴腰痛3年入院.查体: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形态规则、质硬、活动好,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体积增大,肌壁回声不均质,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大约2.4cm×2.2cm,结节内回声不均;子宫纵切面宫颈处可探及1个7.6cm×3.8cm的等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界清晰(图1);子宫横切面可见肿物位于子宫左侧,并与子宫关系密切.CDFI:肿物周边可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多发);宫颈左侧中等回声包块(性质待定).手术所见: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肌壁间可见多个结节,大直径约2.0cm,于宫颈左侧向后突出1个8.0cm×4.0cm的包块,呈灰红色,似胎盘样结构.术后病理诊断:宫颈脉管平滑肌瘤伴水肿黏液变性(图3);子宫多发肌瘤.

    作者:曲春萍;谭兰荣;刘海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绝经后女性发病者居多.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超声检查可为内膜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1-3],尤其是经阴道超声(TVS)检查,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琴;林礼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属老年病.据统计,50~60岁男性中约有40%患BPH,80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病率在80%.BPH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下尿路梗阻,其中约有25%需要治疗.

    作者:李娜;费兴波;裴峰;滕韵秋;郭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在胆囊管解剖变异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价值及其在胆囊切除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行胆囊切除术证实为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患者74例,将超声检查借助胆囊颈长轴与胆总管夹角及胆囊颈与肝总管的位置关系诊断的胆囊管解剖变异者的超声表现与胆囊切除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断胆囊管解剖变异与手术证实的胆囊管解剖变异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为0.547,P<0.01);超声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患者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未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者(P<0.01).结论术前超查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可降低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生率.

    作者:李恂;董磊;戴萍;钱孝纲;邵明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2],我们联合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晓东;雷小莹;方苇;林锦蓉;王艳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胎儿肾上腺包膜下出血一例

    患者女,26岁,孕39+3周.本次妊娠早期无感染及药物接触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李建华;陈佩文;陈欣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巴酚丁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定量心肌顿抑犬左心室容积变化

    心肌短暂(2~20min)缺血后恢复灌流,其功能并未立即恢复,往往延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这种缺血后功能障碍称为心肌顿抑.

    作者:王瑶;王新房;高长青;庄磊;邓斌华;张跃力;方凌云;谢明星;吕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

    心脏的运动较复杂,除沿心脏长轴和短轴运动外,还伴随扭转运动.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扭转运动对正常心功能很重要,可能还促进舒张早期心室充盈.不正常的扭转运动形式提示有心肌特性和功能改变,因此对扭转角度的测量能为临床提供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阎国辉;智光;徐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室同步化运动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一、心脏不同步运动正常心脏有节律地同步收缩和舒张是实现其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当心肌存在一些病变时会出现电活动和/或机械活动不同步,使心脏泵血功能减低.电活动不同步,如心房纤颤、房室不同步、宽QRS波导致的心室电活动不同步,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检出.机械活动不同步可单独存在,也可与电活动不同步同时存在.

    作者:李治安;张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附380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规律及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5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且资料完整的380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0例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占多数,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5.26%,其声像图特点为:(1)肿瘤形态呈球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2)肿瘤边缘不光整呈毛刺状、蟹足样,声晕出现率低;(3)肿瘤以实质性低回声为主,72.90%;(4)肿瘤内部常伴钙化,发生率56.78%;(5)癌结节血供丰富.部分癌结节呈多发性及与良性结节并存,给诊断带来困难,尤其是直径在0.5cm以下的癌结节容易漏诊.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朱世亮;周世崇;叶思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