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丹;刘能保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恶性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87例患者342灶肝脏占位病变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203例238灶、未见恶性84例104灶.未见恶性病灶中增强CT、MRI、血管造影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疑恶性或不能排除恶性的22例肝占位病变者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灰阶超声造影引导再次穿刺活检.病变大小0.8~13.2cm,平均3.4cm.穿刺活检采用21~18G手动抽吸活检针或自动活检针,标本送病理科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结果22例肝占位病变平均穿刺次数1.7次(38/22),取材成功率为100%.21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病变,为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病例,1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仍为阴性排除恶性.恶性肿瘤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率为9.4%(21/224).穿刺病理终诊断结果为增生结节合并癌变5例,肝癌合并变性坏死7例,肝转移癌坏死及微小灶4例,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残留或新生5例.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造影可确认恶性肿瘤的活性区域、变性或坏死区域以及微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可有效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降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作者:吴薇;陈敏华;严昆;尹珊珊;戴莹;范智慧;杨薇;李吉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2],我们联合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晓东;雷小莹;方苇;林锦蓉;王艳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在离体猪竖脊肌肉上消融灶的大小和形态.方法将两电极针间距固定在3cm以内时,其他4个参数即灌注量、射频输出功率、射频消融时间、盐水浓度中保持3个参数不变,1个参数为变量,对猪竖脊肌肉进行射频消融,比较消融灶的形态及大小变化.结果当两电极针间距在3cm以内时,在适当的条件下消融灶体积并不随灌注量和盐水浓度的增加而扩大(P>0.05),而随着消融时间和输出功率的增加明显扩大(P<0.05).结论两电极针间距在3cm以内时,在一定条件下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形成规则的消融灶.
作者:朱玲;胡兵;陈磊;吴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规律及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5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且资料完整的380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0例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占多数,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5.26%,其声像图特点为:(1)肿瘤形态呈球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2)肿瘤边缘不光整呈毛刺状、蟹足样,声晕出现率低;(3)肿瘤以实质性低回声为主,72.90%;(4)肿瘤内部常伴钙化,发生率56.78%;(5)癌结节血供丰富.部分癌结节呈多发性及与良性结节并存,给诊断带来困难,尤其是直径在0.5cm以下的癌结节容易漏诊.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敏;朱世亮;周世崇;叶思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分析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负荷超声心动图(DMSE)在心肌缺血检测中的价值及机制.方法采用Ameroid环套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建立22只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于造模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DMSE检查,术后3周复查DMSE,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条件下行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缺血节段;计算DMSE检查中多巴酚丁胺及美托洛尔各剂量级别的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采用QTVI测定各剂量级别缺血节段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速度(Vs-end、Vs-epi),并计算心肌速度梯度(MVG).结果19只模型猪存活并完成各项检测,造模后12只实验猪DSE阳性,15只实验猪DMSE阳性.造模前Vs-end、Vs-epi、MVG均随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5),并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下降(P<0.05);造模后Vs-end、MVG随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大及美托洛尔的注射无明显改变,而Vs-epi在达负荷心率时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0.05),并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降低(P<0.05).结论DMSE可提高DSE对冠心病检测的敏感性,其机理在于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能快速阻断β受体,缓解心外高动力状态,从而有利于揭示多巴酚丁胺诱导的局限于心内膜下的心肌缺血.
作者:姚静;陆凤翔;许迪;张友荣;周蕾;徐兢;曹克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绝经后女性发病者居多.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超声检查可为内膜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1-3],尤其是经阴道超声(TVS)检查,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琴;林礼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胎儿脊髓圆锥是指胎儿脊髓下段呈圆锥形的结构,其末端与脊柱之间有一个向上移行的过程.超声属于无创技术,可以动态观察活体胎儿脊髓与脊柱之间的移行关系.因此,了解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研究的历史及超声在胎儿脊髓圆锥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制定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卢丹;刘能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心肌短暂(2~20min)缺血后恢复灌流,其功能并未立即恢复,往往延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这种缺血后功能障碍称为心肌顿抑.
作者:王瑶;王新房;高长青;庄磊;邓斌华;张跃力;方凌云;谢明星;吕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属老年病.据统计,50~60岁男性中约有40%患BPH,80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病率在80%.BPH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下尿路梗阻,其中约有25%需要治疗.
作者:李娜;费兴波;裴峰;滕韵秋;郭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60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经超声造影检查及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HCC中93例患者的112个病灶,记录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的增强时相及灌注模式.结果93例(112个癌灶)中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HCC65例(74个癌灶),高分化HCC28例(38个癌灶).中低分化HCC组癌灶平均大小(3.99±2.08)cm,高分化HCC组癌灶平均小(3.381.44)c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HCC 74(100%)25s内快速增强,71灶(95.9%)90s内快速退出;高分化HCC38灶(100%)25s内快速增强,22灶(57.9%)90s内快速退出,16灶(42.1%)90s后缓慢退出,不同分化程度HCC退出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退出缓慢病灶可能分化程度较高.
作者:范智慧;陈敏华;戴莹;王艳滨;严昆;吴薇;杨薇;尹珊珊;李吉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43岁,因左季肋区疼痛3个月,发现肝内占位病变伴发热、盗汗半个月就诊.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kg余.查体: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重度黄染,双侧肝掌可见.实验室检查:谷丙、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稍增高,癌胚抗原及甲胎蛋白阴性.
作者:林静;李俊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切除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手术前后的心肺功能变化规律.方法41例因患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24例(≥60岁)、中青年组17例(<60岁),分别于术前3~5d和术后3~6个月在患者日常生活无障碍时,采用心肺功能仪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测定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和氧摄取量(VO2),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心功能参数LVEDV和SV术后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P<0.01);静息状态下CO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负荷状态下CO降低(P<0.01);静息状态下HR增加(P<0.01),运动负荷状态下HR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肺功能参数VT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RR增(P<0.05),而静息状态下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两者均减少(P<0.01).进行年龄分组后,两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SV、VT均减小(P<0.05,P<0.01),CO、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术后两组VO2均减少(P<0.05),但老年组VE减少(P<0.01),C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青年组CO减少(P<0.05),V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切除术后静息状态时CO和VE分别通过HR和RR的增加得到补偿,保证了氧摄取量,而术后运动负荷状态下CO和VE的减少不能通过HR和RR得到代偿,老年组VO2降低主要是VE减少所致,而中青年组则是由CO减少所致.
作者:罗小东;范民忠;王一明;费秀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22岁,孕22周,无家族多胎遗传史.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两个胎头,双顶径分别为5.5cm及5.6cm,两胎头颜面部相对,纵切扫查显示两胎儿胸腹部相连,横切扫查也见两胎儿胸腹部相连,仅见1个体积增大的心脏,位于相互连接的胸腔正中(图1),两胎儿肝脏相联(图2),余腹部脏器及四肢正常;有1个胎盘,羊水无回声区深7.2cm.超声提示:孕22周,双活胎,联体儿.引产后见两个胎头发育正常,胸部至腹部皮肤相联,两胸腔仅有1个心脏,两腹腔有两个肝脏,且相联,其他脏器及四肢正常.
作者:温建平;冯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价值及其在胆囊切除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行胆囊切除术证实为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患者74例,将超声检查借助胆囊颈长轴与胆总管夹角及胆囊颈与肝总管的位置关系诊断的胆囊管解剖变异者的超声表现与胆囊切除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断胆囊管解剖变异与手术证实的胆囊管解剖变异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为0.547,P<0.01);超声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患者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未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者(P<0.01).结论术前超查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可降低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生率.
作者:李恂;董磊;戴萍;钱孝纲;邵明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并与其他病变相鉴别.方法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新型CPS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45例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超声造影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子宫肌瘤71个,其中经超声造影检出5个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未能发现的小肌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子宫肌瘤造影表现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肌瘤周边首先出现造影剂增强呈环状,然后内部迅速充盈;消退时肌瘤中央先消退,周边仍呈环状增强,然后周边逐渐消退.子宫腺肌瘤的造影表现与子宫肌瘤不相同,其特点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多支较粗大的短线样增强信号自病灶周边伸入内部,未见周边环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显示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具有一定特征性,据此可为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赵胜;陈欣林;陆兆龄;杨小红;卢丹;周明英;杨莉莉;陈常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超声诊断:(1)肝硬化脾切除术后;(2)门静脉高压症;(3)门静脉血栓形成;(4)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动态图1~4);(5)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作者:郑笑娟;陈永兴;蒋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一、心脏不同步运动正常心脏有节律地同步收缩和舒张是实现其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当心肌存在一些病变时会出现电活动和/或机械活动不同步,使心脏泵血功能减低.电活动不同步,如心房纤颤、房室不同步、宽QRS波导致的心室电活动不同步,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检出.机械活动不同步可单独存在,也可与电活动不同步同时存在.
作者:李治安;张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术前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所测19例肿块大径范围2~18cm(平均6.4cm).其中良性肿块范围为2~8cm,平均4.8cm;交界性肿块范围为4~18cm,平均9.6cm;恶性肿块范围为4~8cm,平均6.5cm.二维超声:19例肿块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14例边界清楚,13例可见薄包膜回声,1例肿块呈椭圆形,5例轻度分叶,13例明显分叶,1例内部见微小钙化,13例肿瘤实质内可见高回声分隔,11例内部见不规则无回声区,17例出现后方回声增强,14例有侧壁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19例肿瘤内可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术后病理证实19例乳腺叶状肿瘤(良性10例、交界性5例、恶性4例)位于左乳11例,右乳8例,3例伴有多发纤维腺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乳腺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叶状肿瘤超声表现无明显差别.CDFI对乳腺叶状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纤维腺瘤与乳腺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均有帮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汤兵辉;瞿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横纹肌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横纹肌肉瘤23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23/23).横纹肌肉瘤超声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肿块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5.结论超声有助于在术前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荞;全学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孕39+3周.本次妊娠早期无感染及药物接触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李建华;陈佩文;陈欣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