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岭;蒋岩;潘品良
HIV可与被感染细胞的基因组整合形成潜伏感染,进而构成机体的病毒储存库,后者是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无法彻底清除病毒、治愈AIDS的根源,探索有效的策略来实现AIDS的功能性治愈是目前AIDS研究的热点.“柏林病人”重新定义了HIV感染治疗的结局,燃起了人类治愈AIDS的希望和信心.目前,以干细胞、T细胞等为主的细胞治疗策略被认为是治愈HIV感染的主要策略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细胞治疗在AIDS功能性治愈中的研究进行概述.
作者:史继静;张昕;徐若男;王福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出现以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断属于AIDS终末期事件,通常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50/μl的HIV感染者中,诊断后的中位存活时间为6周~6个月.HAART的出现显著降低了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率及AIDS患者病死率.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常规筛查,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率通常被低估,且普遍缺乏相关数据及管理策略.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免疫缺陷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研究及发表数据进行回顾,提出应尽早开始HAART,并加强对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治疗的公共卫生策略.
作者:穆薇薇;孙鑫;张福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isseminated penicilliosis marneffei,DPSM)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36例确诊为AIDS合并DPS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发热35例(97.2%),咳嗽30例(83.3%),贫血32例(88.9%),消瘦21例(58.3%),皮疹17例(47.2%),腹痛16例(44.4%),淋巴结肿大14例(38.9%).患者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均阳性,骨髓培养阳性9例(25.0%).单用两性霉素B治疗2例,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序贯治疗11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序贯治疗1例,单用伊曲康唑治疗14例,单用氟康唑治疗8例.好转出院17例(47.2%),自动出院11例(30.6%),死亡8例(22.2%).结论 AIDS合并DPS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可长期缓解或治愈DPSM.
作者:张国丽;苏慧勇;杨磊;尹光芝;尹世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时易产生耐药,耐药的产生是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抗病毒治疗人群HIV耐药流行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作者:左中宝;邢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特征与ALT、性别、年龄和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82例慢性HBV感染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分别就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性别、年龄、ALT、HBV DNA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282例中炎症分级≥2级所占比例为58.51%,肝纤维化分期主要分布在S1(35.11%)和S2(34.75%);不同炎症分级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方面,G2~G4组均高于GO组(P均<0.05);在ALT方面,G2~G4组均高于G0和G1组(P均<0.05),G4组高于G2和G3组(P均<0.05);不同炎症分级组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患者性别分布方面S2组男性比例高于S3组(P<0.05);在年龄方面,S1、S2、S3组年龄依次升高(P均<0.05);ALT方面,S4组高于S0~S3组(P均<0.05);HBV DNA水平方面,S3组高于S1组(P<0.05),S4组高于S0~S3组(P均<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大部分炎症分级为G2以上,肝纤维化分期为S4以下.随着ALT升高,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逐渐加重,但ALT≥2倍正常值上限后肝纤维化程度不再随之变化.男性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较重.随着年龄增加肝脏炎症程度逐渐增加.
作者:李静;阎纳新;李昱晓;吕颖;路毓峰;孝奇;尹书梅;王瑜玲;李兵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对2015年版与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在临床诊断指标的变化、抗病毒治疗策略的调整以及特殊患者治疗推荐意见方面进行要点分析和解读,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新版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吕飒;游绍莉;朱冰;辛绍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病毒载量检测是HIV-1感染后需要长期观察的重要指标,在基础研究、早期感染的诊断、药物治疗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监测方面都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普遍使用的HIV病毒载量检测主要是测定血浆中病毒RNA的量,采用的方法包括荧光定量PCR技术、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以及分支DNA杂交技术等.检测的样本包括血清、分泌物及全血制备的干血斑等多种类型,检测的靶点也会涉及到细胞基因组中整合的病毒DNA的应用.反转录酶法检测技术和其他等温扩增技术等许多技术已用于实验检测,一些交叉学科技术正进行着实验性探索.我国已有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140余家,3种经典的检测技术均有涉及.各种技术特点不同,但在病毒载量检测工作中均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张岭;蒋岩;潘品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慢性肝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的肝病防治策略对病情控制效果差、疗程长,且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肝脏健康管理”理念以功能医学理论为基础,经过全面的系统预测及寻根筛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医疗平台——移动医疗、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和虚拟社区平台等采集人群大数据,以“零级预防”观念贯穿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肝脏的健康维护,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肝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提升我国肝病的防治水平.
作者:靳雪源;姬军生;张海陵;赵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有效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CD4/CD8比值组与高CD4/CD8比值组患者相关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择接受HAART≥96周、CD4+T淋巴细胞≥500/μ1、HIV载量低于检测值下限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患者)109例,从中选出CD4/CD8比值≥0.82的患者28例及CD4/CD8比值≤0.48的患者28例,对比分析2组T淋巴细胞上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27、CD28、CD45RA及CD31的表达,进而分析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与免疫老化状况.结果 ①低CD4/CD8比值组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CD4/CD8比值较高CD4/CD8比值组低(P<0.05);②低CD4/CD8比值组HLA-DR+CD8+T淋巴细胞频率、处于中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T淋巴细胞频率及处于晚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高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而处于早期分化阶段(CD27 +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③低CD4/CD8比值组纯真CD4+和与CD8+T淋巴细胞频率以及CD31+纯真CD8+T淋巴细胞的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结论 ①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低基线CD4/CD8比值HIV/AIDS患者有效HAART后CD4/CD8比值仍然相对较低,应及早起始HAART,预防CD4/CD8低比值持续的发生;②有效HAART后低CD4/CD8比值的HIV/AIDS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免疫活化和免疫老化现象,针对这些免疫紊乱应给予除HAART外新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钰;田云飞;肖江;韩宁;杨涤;刘维;赵红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AIDS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以提高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确诊率和疗效,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62例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AIDS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入院患者占同期入院患者的9.8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和头晕等.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32.26%);神经梅毒和结核性脑膜炎各8例(12.90%);HIV脑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5例(8.06%);弓形体脑病4例(6.45%);巨细胞病毒脑炎并神经根炎2例(3.23%);4例经脑活体组织检查,3例分别诊断为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伯基特淋巴瘤和组织胞浆菌病(各占1.61%),1例病原仍不明;脊髓炎、疱疹病毒脑炎和颅内占位病变各1例(各占1.61%);原因不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14.52%).经治疗,43例(69.35%)病情好转,10例(16.13%)放弃治疗,5例(8.06%)死亡,无变化4例(6.45%).结论 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原因复杂,临床确诊困难.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呕吐、肢体障碍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高,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和神经梅毒.尽可能查找病原学依据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改善预后.
作者:周伟;郜桂菊;肖江;赵红心;崔振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明确诊断为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脑炎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脑脊液检测结果及诊治过程.结果 20例患者均处于AIDS晚期的严重免疫缺陷状态,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有智力下降、头痛、意识障碍以及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影像学检查无显著特异性,疗效较差.结论 巨细胞病毒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须尽早确诊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梁洪远;吴亮;倪量;刘维;戴国瑞;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5年11月13-17日,第66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年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Moscone会议中心召开,10 0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肝病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AASLD年会是肝病领域的重要会议,本次年会报道了近1年来肝病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新进展.大会包括100多项专题报告、38个分题共200多项大会分组报告和超过2000项壁报.限于篇幅,本文仅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肝病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辛绍杰;万志红;孟繁平;荣光华;徐若男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