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调节血糖的激素,而糖尿病就是因为一些原因造成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不能发挥降糖作用造成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而出现的高血糖.那么胰岛素究竟是怎么工作,胰岛素分泌究竟是受谁的调节呢?
作者:吴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降糖、降脂、降压、减肥功效的保健品,通过电视电台广告、宣传单、网络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销售人员不辞辛苦挨门挨户宣传推销,在口若悬河的保健宣传和小礼物的诱惑下,多数老年人不惜重金积极响应.在一项研究中曾对降糖类中药制剂及保健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在送检的20批降糖类中成药中有一批违法添加了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浓度为2.93%和0.34%,1 0批其他降糖类产品中90%添加了化学药,其中以盐酸苯乙双胍和格列苯脲添加次数多,添加量分别为0.37%~0.59%和0.23% ~ 0.79%,差别很大.这些隐性的添加药品容易诱发低血糖,而且一旦发生低血糖昏迷,症状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低血糖不易纠正.
作者:刘书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患者问的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我有糖尿病,但是糖尿病治疗有五驾马车呢,我是否可以不选择药物治疗这驾马车,通过其他降糖马车把血糖控制好?”其实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暂时停止吃药的,我们一同来学习吧.
作者:左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水是生命之源,相比其他食物来说,它相当便宜,但它却是很重要的物质.在特殊情况下,没有水,生命只能维持数日,而有水但没有食物摄入时生命可维持数周,可见水对维持生命是多么重要啊!水的重要使命一个健康成年人体重的60%~70%都是水,机体的各项生化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水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中.此外,水还是调节体温的重要物质,体内能量代谢产生的热都是通过体液传到皮肤,再经蒸发或出汗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的恒定.
作者:刘海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大家都知道,血糖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大家都对血糖检测的准确性非常关心.为此,医生会定期评估患者操作血糖仪是否正确,生产厂商也会提醒使用者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对.因此,我们总结了在自我血糖监测时,可能导致糖尿病治疗中发生“大事”的8件“小事”,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1.莫用酒精消毒采血之前,不能使用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这是因为酒精可能会稀释采集的血标本,而导致所测结果不精确.
作者:黄列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陕西省延安市方×我患2型糖尿病已经8年了,感觉血糖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上个月去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8.5%,而三年前我的糖化血红蛋白一直都控制在7%以下.问:年龄是否会影响血糖控制?答:伴随着衰老,人体常常会发生几方面的改变——胰岛素抵抗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体重增加,慢性病发生,药物使用增多.这些改变都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需要增加药物来控制血糖.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刊讯]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主办的2015年学术年会暨京津冀内分泌和糖尿病学术论坛于2015年5月30-31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和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共有约1600位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内分泌和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医生和护士参加了本次盛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更好地控制血糖,在饮食方面仅关注某一种营养元素的增加或减少是不够的,因为患者吃的并不是营养素,而是食物.所以,糖尿病专家不应该只告诉患者如何选择营养素,更应该告诉患者如何选择食物.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关注少吃哪些食物,还要关注用什么来取代这些食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这是为什么呢?老张今年68岁,患2型糖尿病已经12年,半年前医生开始让他注射胰岛素,用的是门冬胰岛素50每天注射2次.有一天,老张去问医生,“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天晚上睡前打一针胰岛素,配合口服药,血糖控制得很好.我能不能也每天打一针?”医生说,“你们两个人的病情不同,胰岛素的用法自然也不一样,您那位朋友是空腹血糖高为主,而您是餐后血糖高为主.”经过医生的耐心解释,老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医生会给他制订这样的胰岛素方案.
作者:郑晓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饮食营养治疗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基本措施,在给予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时,不管需不需要使用药物,医师往往会首先要求其控制饮食.由于初次以患者的身份接触该疾病,很多人,尤其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将饮食控制血糖简单理解为“吃得少血糖就低,吃得多血糖就高”.再加上对患上该疾病产生的焦虑、恐惧、紧张情绪,不少糖尿病患者更是不敢吃,也不知道怎么吃,宁愿以饿肚子的代价换取血糖的下降.但如此降糖真的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我们文前提到的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还比较多,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避免纠枉过正.
作者:龚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患者不容忽视的血脂问题胰岛素不仅仅调控血糖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
作者:肖慧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是一个DM小女孩朵朵的妈妈.因为我女儿叫朵朵,所以大家都习惯叫我朵妈.我也是一个孩子出生13天就经历了人生大的打击的妈妈,一个不刻意隐瞒孩子是糖尿病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长大.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悯!我们只希望社会给予公平,对我们的孩子一视同仁!
作者:半朵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山东省曲阜市叶×我孩子今年7岁,患1型糖尿病2年,血糖控制得不错.但是,她快要上小学了,我很担心上学后她会发生危险,比如上体育课发生低血糖.问:运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糖尿病患儿在血糖得到较好控制之后,完全可以根据年龄和个人爱好去选择恰当的运动锻炼,这不仅无害,还有助于血糖控制和身体发育.有些家长不让孩子上体育课,甚至不做课间操,缺乏运动锻炼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利.不过,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运动时注意几个问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健身房的器械分两类健身房器械一般分为固定器械和自由重量两大类,固定器械是使用方式或运动轨迹固定,有一定防护措施的一类健身器械,自由重量则是使用方式、运动轨迹和重量灵活多变的一类健身器械.简单地说,一般除了杠铃和哑铃,其他较大型的健身设备都属于固定器械.
作者:帅春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全国范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高达15.5%.而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点系统报道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并且该报道指出的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50.1%,也就是说两个人中就有一名属于糖尿病的后备军.
作者: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糖尿病的管理一直在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说,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只盯着各项指标,而要更关注患者的需求,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努力让糖尿病患者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总会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帮忙像小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被繁重的学业搞得晕头转向的学生,工作压力巨大的繁忙上班族,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
作者:赵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空巢”、 “单身主义”就好像糖尿病一样在快速流行,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独自生活,这其中潜在着很多危险.此前,国内已经有过很多针对空巢糖尿病老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对糖尿病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很低,护理需求很大.对于独居的糖友们,我想提出几点建议.安全至上独居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应用胰岛素或长效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这可以说是致命的威胁.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日家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田树芬阿姨与老伴一起来到《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看到田阿姨精神状态很好,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感觉她日常血糖管理一定还不错,小编便采访了田阿姨,希望能够与广大糖友一起来分享她的糖尿病故事.糖尿病突发情况,需要家人的帮助还没等到我开口,田阿姨便主动说,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家人的照顾与支持,而平时照顾我多的就是我的老伴.为此她还特别举了几个例子.
作者:绘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河北省辛集市张×我今年刚41岁,半年前查出了2型糖尿病,随后就恶补了糖尿病知识.我看到各种书刊里都说糖化血红蛋白是判断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很多权威指南里给出的血糖控制目标也都是用的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那为什么医生还要我每天自己测指血血糖?我每天要上班,测指血血糖经常很不方便,而每三个月去医院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要更方便.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