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浏阳男子喝米汤治糖尿病:病没好 人倒了

关键词:浏阳, 男子, 米汤, 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患病率, 严重并发症, 防治糖尿病, 中国, 偏方, 调查数据, 黄秋葵, 增长, 迷信, 坏死, 果病, 古生
摘要:62岁的古生(化名)患有糖尿病多年,前段时间,他“迷信”上了一个偏方,说是每天喝米汤就能治疗糖尿病,结果引起了并发症,导致右脚坏死.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84%和5.5%.但到了2007年,根据全国调查数据,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而去年,达到11.7%.糖尿病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然而,不少患者却不清楚如何正确防治糖尿病,有患者甚至听信偏方,如黄秋葵泡水、每天喝米汤,结果病没见好,还越拖越严重.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专家告诉您糖尿病究竟会不会遗传?

    有网友咨询,我的父亲有糖尿病,我的母亲也有糖尿病,我会不会得糖尿病?还有网友担心,听说糖尿病会遗传,我有个3岁的孩子,将来这病是不是还会遗传给他?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但不意味一定发病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空腹血糖值超5.6拉响糖尿病警报——访南京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冉颖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在体检中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已超过正常水平,但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这类患者即我们所称的糖尿病前期.就这类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糖尿病防治要避免的误区,我们专访了南京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冉颖卓.警惕,一半市民的血糖异常冉颖卓告诉记者,正常人空腹血糖应≤5.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7.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空腹≥7.0毫摩尔/升和(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11.1毫摩尔/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为什么不爱吃甜食也可能得糖尿病呢?

    “是不是搞错了啊?平时我很少吃甜食,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怎么会有糖尿病呢?”义诊现场,李先生听到自己的血糖检测结果后,表示不可思议.对此内分泌医生解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值超过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内血糖值超过11.1毫摩尔/升.由于尚未出现并发症,身体没有不适,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患病.这时候如果提早治疗的话,效果会更好.早发现、早治疗,这就是我们进行筛查的意义所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晨练有技巧不宜过早过劳

    随着白昼渐长,许多中老年人都会早起晨练,但对于患糖尿病的人,运动不能盲目,特别是在早晨,空腹进行展练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糖友们晨练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起得过早.清晨4时左右,血液粘滞性高,流动性差,易凝结成血栓,阻碍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疾病多发的时间.因此,晨练不宜起得过早,尤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友,在此时间内不要参加急剧的、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久用消渴丸警惕副作用

    降糖老药消渴丸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能,主治初发糖尿病及轻中型和稳定型糖尿病.消渴丸并非纯中药制剂,久用有多种副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消渴丸所含的优降糖,其降糖作用在所有磺脲类降糖药中是强的,但有严重的副作用;其代谢产物仍有很强的活性和降糖作用,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出.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消渴丸.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血脂能被你“吃掉”和“走掉”

    高血脂能被你“吃掉”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类食物.主食搭配部分粗粮,副食以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1.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2.牛奶喝低脂的,不加糖.3.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4.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脑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治疗糖尿病不可不知的忌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碳水化合物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样的忌讳呢?一忌:一曝十寒,跌宕起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视2型糖尿病医患早期对话

    《2型糖尿病早期对话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报告认为,医患间的早期对话,确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治疗的基调,同时将影响到糖尿病患者能否持续有效治疗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所谓“早期对话”,是指医患之间对疾病治疗的初期对话,其中包括他们如何坚持药物治疗、检测血糖水平、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等,同时可以解决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疑虑、预期和误解.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出汗过多容易导致体虚按摩3个穴位可缓解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排毒,调节体温,春季已经过半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有时候穿得多了就会出汗,但是如果出汗过度,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出汗过多往往是一些内科病的外在表现,如甲亢、糖尿病神经病变、风湿热、结核病等,患者常出现自汗、盗汗等异常现象.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按摩下面3个穴位,有助于止汗.平常汗多的人,也可照此按摩,防止过度出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七成糖尿病患者死于ASCVD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ASCVD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终约70%的糖尿病患者被ASCVD并发症夺去生命.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专家肖新华教授在近日举行的积极启动他汀治疗遏制糖尿病ASCVD并发症活动中强调,当人们谈到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一般会想起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可是事实上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属都没有意识到,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为严重的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是ASCVD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预防跌倒很重要

    近期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与骨量减少密切相关,还会增加骨折风险;2型糖尿病会使患者某些部位的骨折风险增加.“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业界对其与骨折的关系的观点都有了转变.”天津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马中书在滨海新区骨质疏松专题研讨会上指出,近的观点表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都有骨折发生率增高的风险,预防跌倒非常重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糖尿病不是胖人的专属

    在众多人看来,糖尿病是个“富贵病”,只有胖人才会得,其实不然.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有部分体重正常或偏瘦的年轻孕妇也会“中招”.25岁的小杨身高1.55米,体重只有80来斤,削肩细腰、小巧玲珑,她想都没想过自己血糖可能会有问题,但在怀孕期间,她被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做糖耐量试验时,她的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但是喝糖水1小时和2小时后的糖耐量均超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6岁女孩打激素助长高 结果查出了糖尿病

    网络词汇“高富帅”近几年蛮流行的,其中“高”排第一,这从侧面反映了人们追求挺拔高挑身姿的审美喜好.但是盲目的“拔苗助长”却可能害了孩子.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上周接诊了从宁波转诊来的6岁女孩萌萌,她在当地被误诊为“特发性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后血糖上升,在浙一,这个女孩被确诊为“青少年期的成人糖尿病”.因此,梁黎教授提醒:“现在家长都很关注孩子长个的问题,但促进长高一定要讲科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总尿不净,查查血糖

    68岁的秦老伯近一年来尿急、尿频,刚上完厕所过一会儿又想去,让他苦恼的是排尿时总感觉尿不干净.开始,他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服药后却不见明显缓解.近医生检查发现,秦老伯其实是息上了糖尿病性膀胱病变.“像秦先生这样因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净,男性患者容易被误认为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女性患者容易被误以为是尿路感染,往往忽略了糖尿病的可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迷信偏方挖“野参”熬汤喝 差点没了命

    40多岁男子老冯患有糖尿病多年,前段时间,他迷信上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听说挖野生西洋参熬制喝下后,可以治疗糖尿病.老冯在自己家后山,挖了“野参”,回家熬制喝下后,差点没了命.老冯患有糖尿病3年,因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老冯也没接受过正规的糖尿病治疗.前段时间,他听一个亲戚说,食用野生西洋参,可以治疗糖尿病,他就背着篮子,到自己家后面的山上挖野参.“我没见过野参长什么样,亲戚给我描述了大概的样子,我就去挖了.”不多久,冯先生挖到了几个根茎植物,以为是野参,就拿回家熬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西医让血糖达标,中药将体质变好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问两种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是“中医对糖尿病无能为力吧”,二是“是不是可以只吃中药,不吃西药啊”.对以上两个问题,回答都是否定的.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各有所长,谁也不能替代谁.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中药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制剂,其降糖作用都十分有限,更不可能根治糖尿病.因此,目前治疗糖尿病还是以西药为主.西药疗效快,能尽快让血糖降低,减少高血糖对身体内环境造成的损害.可见,西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垃圾食品“屠杀”有益肠道菌 增加肥胖和癌症几率

    英媒称,新研究发现,吃垃圾食品会杀死能抵御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炎症性肠病和孤独症的肠道细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10日报道,人体肠道内有大约3500个菌种,总重量约为3磅(1磅约合0.45千克).科学家现在认为,以种类有限的高度加工食品为基础日常饮食,会使肠道菌群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摄取大致相同数量的脂肪、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有些人体重增加而有些人不增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每天看电视1小时,肥胖风险可增加50%

    美国儿科学术团体(PAS)年会上的一项报告显示,相比每天看电视时间少于30分钟的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在训小时以上的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显著增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Mark D.DeBoer及其同事对11113名在2011-2102学年间上幼儿园的儿童进行评估,这些数据来自儿童早期纵向调查研究,由父母报告可能影响儿童教育成效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平时和周末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以及使用电脑的频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友不戒烟易招致三大并发症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觉得吸烟不像多吃几口饭,不会影响血糖或加重糖尿病病情,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已证实,糖尿病患者吸烟可使病情进展加速而提前发生并发症.我国对1 1个省的4万例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吸烟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而女性吸烟者的患病率又明显高于男性吸烟者;吸烟越多,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如果一个人从20岁开始吸烟到40岁,吸烟20年,每天吸烟量大于13支,则男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37倍,而女性则为1.92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道健康测试

    说起健康,人们大都认为心、脑、肝、肾等脏器与之关系密切,而对肠却不屑一顾.殊不知,肠道健康与否也关乎到生命的安危.传统中医理论早就告诫人们:“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肠道是人体内大的微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医理论中所说的“渣”,即为附着在肠壁上的食物残渣.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这些残渣堆积在肠道内发酵、腐败,并不断产生各种毒素、毒气,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继而引发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等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肠道问题是万病之源.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