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是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约占总糖尿病病例的10%.1型糖尿病一般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那么1型糖尿病要如何治疗呢?患者经过缓解期以后,会逐渐进入糖尿病强化期,这个时期患者对胰岛素用量会逐渐或突然增大,几个月以后,胰岛素的用量才变得比较稳定,从而进入永久性糖尿病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FDA将于7月15日对美股上市公司MannKind开发的吸入式胰岛素新药Afrezza能否进入市场做出裁决.此前的4月初,FDA顾问小组曾表示,虽然Afrezza对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效果,但对更常见的2型糖尿病治疗明显是安全有效的.在该消息影响下,MannKind公司的股价曾在一日之内实现翻番.自4月1日至今,MannKind股价累计涨幅达到176%.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中央电视台美国频道驻华盛顿记者站,一位名叫杰西卡·斯通的“美女记者”格外引人注目.她精通英语和法语,时常对美国的政经时事进行生动报道和犀利点评.2011年1月,她全程网络直播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并于同年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巴西.然而,荧幕上神采飞扬的杰西卡很难让人想到,她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6月6日是第1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作为目前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因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主任接传红做客中新网健康频道访谈间时表示,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近5000万,而糖尿病致盲的眼睛手术也无法恢复光明,建议平时需要多爱眼护眼,早发现,早控制.不管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少吃高脂肪、多糖食品,雾霾天出门可佩戴眼镜护眼,但不能总戴墨镜,戴墨镜时间过长会导致青光眼等一些眼部疾病发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许多人会觉得十分麻烦,因此当一些标榜“无毒副作用”的降糖保健品出现在市面上并大打广告时,不少糖尿病患者跃跃欲试.专家提醒,任何保健品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代替药物,一些非法添加了西药的保健品非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其副作用更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尽管现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血糖仍不能达标,并处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之下.”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2014口服降糖药东西方论坛”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治疗已超越标准化,进入个性化时代,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等实际差异进行“量体裁衣”一体化管理.确保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北京市体检中心新公布的本市人群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本市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呈高发状态,这意味着居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在增高.数据显示,在2012年度参加血脂检测的253万人次当中,查出血脂异常83.8万余人,检出率为33.1%.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在50岁左右高,然后开始下降;女性由于绝经期的原因,从50岁左右开始检出率出现大幅上升.其中,男性50 ~59岁年龄段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8%,相当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是血脂异常.而60~ 69岁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更高达56.7%.而且血脂异常呈现低龄化,男性18~29岁血脂异常检出率达到了21.8%.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血糖检测对糖尿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更具特殊意义.对有下列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及时检测血糖,以利于早诊断、早治疗.如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尤其夜间尿量增加;易饥饿、进食增加但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易患病;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肥胖或超重,尤其伴有黑棘皮症或多囊卵巢者;有2型糖尿病家属史;孕妇营养过剩导致的巨大婴儿以及妊娠期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婴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65岁的张先生早晨起床上厕所,蹲马桶起身时眼前突然发黑,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后到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夏云峰说,张先生的症状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 ~50%.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选择胰岛素治疗,医学专家在研究过程中也提示早期联合应用胰岛素在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由于不同的注射部位会有不同的吸收速度,继而影响血糖控制,所以在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可是很有讲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臀部注射不适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王大爷是一位老糖尿病病友,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少,可近他又遇到了新问题.三个月前王大爷由于病情需要,改为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是注射胰岛素时,针头拔出后,皮肤表面会有溢液残留,尤其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溢液情况更突出.原因何在呢?其实,注射胰岛素应掌握以下技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日常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给自己打胰岛素的场景并不少见,他们常常是往肚子或是大腿上扎上一小针.注射胰岛素看似不大复杂,可也不简单.除了正确的时间和合适的剂量外,如果部位方法不对,会导致身体受伤,打针部位脂肪增生,随之而来的是血糖控制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们知道,大多数糖尿病药物都经肝脏代谢,再经肾脏排出体外,有些药物则可直接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地服用药物,就是安全的.而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药物排泄受到障碍,会加重肝肾负担,进一步影响肝肾功能.肾功能不好的患者由于药物排泄存在问题,可能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有些人认为“糖调节受损”就是糖尿病,心理上非常紧张;而另一些人觉得“糖调节受损”没啥感觉,又不影响吃喝,根本不拿它当回事,这两种态度皆不可取.我们说,“糖调节受损”虽然还够不上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体内已有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体温下发挥生物作用.但它又是一种蛋白质,遇高温会变质凝固,失去生物活性.在炎热夏天,许多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保存胰岛素才好.糖尿病专家介绍,我们目前所用的胰岛素大多为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少数为猪或牛胰岛素,结构类似,应该是透明的.中效胰岛素另加了蛋白,是混浊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为了降血糖,往往采取单纯的控制饮食,不敢吃饱饭,甚至不吃主食,以为只要少吃或不吃主食,就可控制餐后血糖不升高,导致糖友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症及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久而久之会感觉全身无力,精神状态不佳,甚至血糖不降反升,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运动本身对糖尿病治疗的好处是很多的,第一,通过运动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因为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第二,增加糖的利用,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提高;第三,运动还可以通过改善循环和代谢,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运动能使人心身愉悦,为其战胜疾病增加信心有很大帮助;同时,通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可以防治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因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美国“医药日报”报道,《细胞》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肥胖者更可能罹患某些类型的癌症.研究所数据表明,肥胖症可能会导致乳腺癌、肠癌、甲状腺癌等几种类型癌症风险的增加.科学家发现,肿瘤与肥胖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HIF-1α)关联密切.当体重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增大,细胞中的氧气就会降低,此时,出现在细胞中的HIF-1α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该研究同时发现,HIF-1α蛋白也会提高患癌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项新调查显示,体重超标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21亿人肥胖或超重,约占世界人口的30%.美国新评估报告显示,全球体重超标人口已从1980年的8亿多上升至2013年的21亿.这份评估报告号称同类研究中“为详尽”的学术成果,总结分析188个国家30多年的研究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的发病并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美国医学专家对降低人们患上糖尿病风险的八种惊人方式进行了总结.一、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近期研究表明:与没有喝咖啡习惯的人相比,在4年内每天一杯以上咖啡饮用量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11%.二、食用坚果研究表明经常食用树生坚果与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即使是食用花生(归类为豆科植物,而非坚果)也会起到有益作用.然而,经常食用并不意味着大量食用,每天吃一小把就可以了,以避免热量堆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