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记者杰西卡4个好习惯管住血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央电视台美国频道驻华盛顿记者站,一位名叫杰西卡·斯通的“美女记者”格外引人注目.她精通英语和法语,时常对美国的政经时事进行生动报道和犀利点评.2011年1月,她全程网络直播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并于同年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巴西.然而,荧幕上神采飞扬的杰西卡很难让人想到,她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糖尿病治疗须“量体裁衣”

    “尽管现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血糖仍不能达标,并处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之下.”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2014口服降糖药东西方论坛”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治疗已超越标准化,进入个性化时代,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等实际差异进行“量体裁衣”一体化管理.确保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成地球人超重美中印受体重困扰

    一项新调查显示,体重超标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21亿人肥胖或超重,约占世界人口的30%.美国新评估报告显示,全球体重超标人口已从1980年的8亿多上升至2013年的21亿.这份评估报告号称同类研究中“为详尽”的学术成果,总结分析188个国家30多年的研究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八种方式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的发病并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美国医学专家对降低人们患上糖尿病风险的八种惊人方式进行了总结.一、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近期研究表明:与没有喝咖啡习惯的人相比,在4年内每天一杯以上咖啡饮用量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11%.二、食用坚果研究表明经常食用树生坚果与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即使是食用花生(归类为豆科植物,而非坚果)也会起到有益作用.然而,经常食用并不意味着大量食用,每天吃一小把就可以了,以避免热量堆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岛素注射轮换部位选择有方法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选择胰岛素治疗,医学专家在研究过程中也提示早期联合应用胰岛素在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由于不同的注射部位会有不同的吸收速度,继而影响血糖控制,所以在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可是很有讲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臀部注射不适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突然眼黑头晕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 夏云峰

    65岁的张先生早晨起床上厕所,蹲马桶起身时眼前突然发黑,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后到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夏云峰说,张先生的症状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 ~50%.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研究发现:不晒太阳,死亡风险高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7日报道,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与夏日接受日光浴的女性相比,不晒太阳的女性死亡率高2倍.新研究中,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990~1992年招募的29518名女性接受日光浴和晒黑沙龙等情况进行了为期20年的跟踪研究.20年之后,2545名参试女性死亡.对比研究发现,从来不在夏天晒日光浴的女性,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危险会增加2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怎么会“跑”到脚上了

    秦大妈今年65岁,患糖尿病10余年,长期服用优降糖及各种中药进行治疗,近3年来空腹血糖—直在12.0~15.0毫摩尔/升.后来因剪趾甲导致脚趾局部破溃长期不愈,脚趾颜色变黑坏死,于是前来就诊.秦大妈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双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足坏疽”.在诊治过程中,她提出一个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的糖尿病怎么‘跑’到脚上去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南京一家8口先后 “切胃”减肥胖成员达330斤

    今年42岁的马女士,现在的体重是130多斤,并不出格.但在两年前,马女士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217斤.让马女士体重快速降下来的,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减重手术.看到马女士减肥效果卓著,马女士家其他“胖子”也坐不住了,两年间还有其他7人陆续到医院做了手术,一家8口人,两年来减掉的重量,总计不下500斤!减重手术让一家人甩掉肥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减轻胰岛素注射疼痛方法

    糖尿病患者每日都需要注射胰岛素,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呢?请看以下几点.1.注射前胰岛素需放至室温胰岛素刚从冰箱里拿出,由于温度低,注射时会引起疼痛.2.针头要细而尖选用专用的胰岛素注射器,其针头细而锐利.变钝的针头不要使用.3.酒精挥发干后再注射消毒皮肤的酒精未干就进行注射,酒精从针眼被带到皮下,引起疼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如何艾灸治疗

    一、原因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发生是因为胰脏中负责内分泌的胰岛细胞功能减退所致,多发生于喜食肥甘厚腻的胖人,且多发于中年以后,近年来小儿糖尿病多发与摄入高糖分食物有关.针灸医学将本病称为“消渴”.很多糖尿病患者称,流很多汗之后出现口渴,口渴就喝一大瓶汽水或可乐等饮料,无形中就摄入了过多的糖分.总之,摄入过多的能量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其他发病原因还有过量饮酒、长期服用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精神压力过大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心!牙周病或是糖尿病信号

    年近六旬的郭女士患糖尿病6年,一直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近她的血糖不稳定,餐后血偏超出正常值近一倍.上周她的牙龈有点红肿,疼痛越来越严重,到医院口腔科做完对症治疗后医生却建议她去内分泌科.医生指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郭女士的牙病与她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很大关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如何正确对待“糖调节受损”?

    有些人认为“糖调节受损”就是糖尿病,心理上非常紧张;而另一些人觉得“糖调节受损”没啥感觉,又不影响吃喝,根本不拿它当回事,这两种态度皆不可取.我们说,“糖调节受损”虽然还够不上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胖子易得癌症

    美国“医药日报”报道,《细胞》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肥胖者更可能罹患某些类型的癌症.研究所数据表明,肥胖症可能会导致乳腺癌、肠癌、甲状腺癌等几种类型癌症风险的增加.科学家发现,肿瘤与肥胖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HIF-1α)关联密切.当体重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增大,细胞中的氧气就会降低,此时,出现在细胞中的HIF-1α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该研究同时发现,HIF-1α蛋白也会提高患癌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夏季吃荔枝的四个禁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描述荔枝的千古名句.荔枝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其魅力就是贵为妃子的杨玉环也难以抵挡.荔枝味道鲜美甘甜,富含维生素C、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是人们心目中的高级果品,备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女性更是喜爱有加,但是如果连续多日大量食用可能会患荔枝病.其发病时出现饥饿感、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无力,严重者出现抽搐、瞳孔缩小、脉搏细弱频速,呼吸不规则并突然昏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诊断勿入三个误区

    血糖水平是确诊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可以说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就算是不正常了,有糖尿病相关症状,任意时刻的血糖水平超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但有些人对糖尿病的确诊还是存在误解,一些本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因为某些现象而过度紧张把自己当成患者,而有些已经是糖尿病的人,却可能没有检查出来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这都会给糖尿病的诊治带来麻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您的胰岛素注射正确吗?——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纪立农教授

    日常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给自己打胰岛素的场景并不少见,他们常常是往肚子或是大腿上扎上一小针.注射胰岛素看似不大复杂,可也不简单.除了正确的时间和合适的剂量外,如果部位方法不对,会导致身体受伤,打针部位脂肪增生,随之而来的是血糖控制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糖尿病人数近5000万致盲后将无法重见光明

    6月6日是第1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作为目前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因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主任接传红做客中新网健康频道访谈间时表示,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近5000万,而糖尿病致盲的眼睛手术也无法恢复光明,建议平时需要多爱眼护眼,早发现,早控制.不管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少吃高脂肪、多糖食品,雾霾天出门可佩戴眼镜护眼,但不能总戴墨镜,戴墨镜时间过长会导致青光眼等一些眼部疾病发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6月6日是全国第十九个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借“爱眼日”走上街头,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检查和宣传服务,提醒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提高爱眼护眼意识,尽量做到早预防、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甜到忧伤

    糖尿病和吃糖的关系,很多人都闹不明白.单纯地多吃糖,只有可能造成糖尿,而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简单,下面是关于糖尿病甜到忧伤的误区.流言:糖尿病是吃糖多导致的.如果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那说明已经病入膏盲了.真相:糖尿病和吃糖的关系,很多人都闹不明白.有些人认为平时少吃糖,就可以避免糖尿病,而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吃多了,这个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治疗需进入个性化时代——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

    “尽管现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血糖仍不能达标,并处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之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翁建平近日在北京指出,医生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再配合两个层面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设定及治疗的个体化选择,确保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