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研究发现:不晒太阳,死亡风险高

关键词:
摘要:据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7日报道,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与夏日接受日光浴的女性相比,不晒太阳的女性死亡率高2倍.新研究中,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990~1992年招募的29518名女性接受日光浴和晒黑沙龙等情况进行了为期20年的跟踪研究.20年之后,2545名参试女性死亡.对比研究发现,从来不在夏天晒日光浴的女性,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危险会增加2倍.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久坐的危险和吸烟等同

    约1/4办公族身体酸痛数据显示,每个英国成年人平均每天50% ~70%的时间都在坐着,包括开车、工作或看电脑、电视.英国的研究团队,在分析约80万人的研究报告后发现,相比较那些坐着时间少的人,坐着时间长的人,患上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几率高出1倍;久坐的人更容易患上肾病,特别是女性.此外,肌肉、关节、背部酸痛也成为了久坐者的常见问题.大约1/4的工作者都曾抱怨过,自己因为长时间坐着办公而导致身体酸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动虽好,有些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1 严重的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的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在未应用胰岛素很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运动不仅不能促进肌肉对糖的利用,而且能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使脂肪分解增加,易诱发酮症酸中毒.2伴有严重肾脏并发症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蛋白,加重糖尿病肾脏病变.此类患者不适于进行运动治疗.3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者,运动能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此类患者运动前应作严格的体格检查,即使允许参加适量运动,也应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严密观察运动反应的各项指标,并要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切不可超过自身负荷能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您的胰岛素注射正确吗?——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纪立农教授

    日常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给自己打胰岛素的场景并不少见,他们常常是往肚子或是大腿上扎上一小针.注射胰岛素看似不大复杂,可也不简单.除了正确的时间和合适的剂量外,如果部位方法不对,会导致身体受伤,打针部位脂肪增生,随之而来的是血糖控制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光吃菜不吃饭更易得糖尿病吗

    饭吃少了菜和油吃多了不少人以为“只吃菜、不吃饭”能减肥,糖尿病专家介绍,“事实与之相反,饭少吃了,菜吃多了,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导致热量超标、营养过剩.”我们来算一笔账:1克油中,大约有9个热卡的热量;在1克蛋白质中,大约有4个热卡的热量;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会导致饮食中油多、蛋白质多,热量猛增,容易得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警惕糖尿病致盲“三大杀手”,每年查眼底可预防——访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良

    中国已成糖尿病大国,因为常见,反而造成很多患者对治疗尤其是并发症的治疗不以为然,从而导致患上糖尿病性眼病的人越来越多.2012年,广东东莞4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7.6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又占糖尿患者的18.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妙招助你走出疾病治疗的心理误区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一般心理压力比较大,对于疾病我们要积极治疗,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健康,要想有效地控制病情,不仅要正确地使用药物治疗,还要注意对饮食和心理进行调节,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研究发现:不晒太阳,死亡风险高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7日报道,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与夏日接受日光浴的女性相比,不晒太阳的女性死亡率高2倍.新研究中,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990~1992年招募的29518名女性接受日光浴和晒黑沙龙等情况进行了为期20年的跟踪研究.20年之后,2545名参试女性死亡.对比研究发现,从来不在夏天晒日光浴的女性,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危险会增加2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研究称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糖尿病主因而非遗传

    全球有大约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是这些人患病的主要原因,但这两个原因孰大孰小,却一直没有定论.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他们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称,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的风险远比遗传风险高得多.这一结果对糖尿病的整体防治战略具有建设性意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如何正确对待“糖调节受损”?

    有些人认为“糖调节受损”就是糖尿病,心理上非常紧张;而另一些人觉得“糖调节受损”没啥感觉,又不影响吃喝,根本不拿它当回事,这两种态度皆不可取.我们说,“糖调节受损”虽然还够不上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甜饮料从小不离手,女孩患糖尿病瘫痪

    吃喝无度,孩子也会得“三高”“多吃一点,这样才能长得好!”“多喝一口,多吸收一点营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可能吃得饱喝得好,殊不知不适当的饮食,爱孩子可能变成了害孩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夏季使用胰岛素泵要预防感染

    使用胰岛素泵来治疗糖尿病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方法,专家提示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友们在夏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同时,专家还介绍了几种夏季使用胰岛素泵预防感染的方法.夏季使用胰岛素泵怎样预防感染?1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就很容易出汗,造成皮肤潮湿,胰岛素泵固定导管针头的粘贴胶布很容易松懈而脱落,自然针头就容易离开皮肤.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胖子易得癌症

    美国“医药日报”报道,《细胞》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肥胖者更可能罹患某些类型的癌症.研究所数据表明,肥胖症可能会导致乳腺癌、肠癌、甲状腺癌等几种类型癌症风险的增加.科学家发现,肿瘤与肥胖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HIF-1α)关联密切.当体重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增大,细胞中的氧气就会降低,此时,出现在细胞中的HIF-1α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该研究同时发现,HIF-1α蛋白也会提高患癌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肩周炎也是糖尿病信号 要有高度警惕

    提起糖尿病并发症,人们很容易想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很少听说它会影响肩关节,导致肩周炎.实际上,肩周炎也是糖尿病的报警信号之一,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如果无外伤等原因,出现一侧肩关节疼痛等,要有高度的警惕,在就诊骨科、按摩科之前,先进行血糖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引起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甜到忧伤

    糖尿病和吃糖的关系,很多人都闹不明白.单纯地多吃糖,只有可能造成糖尿,而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简单,下面是关于糖尿病甜到忧伤的误区.流言:糖尿病是吃糖多导致的.如果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那说明已经病入膏盲了.真相:糖尿病和吃糖的关系,很多人都闹不明白.有些人认为平时少吃糖,就可以避免糖尿病,而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吃多了,这个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糖尿病血糖监测很重要

    血糖检测对糖尿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更具特殊意义.对有下列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及时检测血糖,以利于早诊断、早治疗.如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尤其夜间尿量增加;易饥饿、进食增加但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易患病;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肥胖或超重,尤其伴有黑棘皮症或多囊卵巢者;有2型糖尿病家属史;孕妇营养过剩导致的巨大婴儿以及妊娠期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婴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突然眼黑头晕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 夏云峰

    65岁的张先生早晨起床上厕所,蹲马桶起身时眼前突然发黑,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后到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夏云峰说,张先生的症状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 ~50%.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餐的三大危害

    早餐,是我们一天中很重要的一顿饭.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何时起,很多人都不爱吃早餐,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对的.其实,有的时候早餐甚至是一天当中重要的一顿.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早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的早餐搭配,应该是高纤维、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蛋白质丰富的早餐能让患者更扛饿,同时,血糖的波动也更小.但现实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食物的摄取量,很多人都选择不吃早餐,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糖尿病治疗须“量体裁衣”

    “尽管现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血糖仍不能达标,并处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之下.”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2014口服降糖药东西方论坛”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治疗已超越标准化,进入个性化时代,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等实际差异进行“量体裁衣”一体化管理.确保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心!牙周病或是糖尿病信号

    年近六旬的郭女士患糖尿病6年,一直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近她的血糖不稳定,餐后血偏超出正常值近一倍.上周她的牙龈有点红肿,疼痛越来越严重,到医院口腔科做完对症治疗后医生却建议她去内分泌科.医生指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郭女士的牙病与她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很大关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非药物所致 选对药就好

    我们知道,大多数糖尿病药物都经肝脏代谢,再经肾脏排出体外,有些药物则可直接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地服用药物,就是安全的.而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药物排泄受到障碍,会加重肝肾负担,进一步影响肝肾功能.肾功能不好的患者由于药物排泄存在问题,可能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