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与血糖波动的影响

宋丹丹

关键词:维格列汀,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摘要: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与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 g,口服,3次/d),观察组给予维格列汀治疗(50 mg,口服,2次/d),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波动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波动大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1.3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26.09%)(P<0.05).结论 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调控患者血糖水平,但前者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至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600例,时间段为2013年5月—2017年5月,依据是否出现医院感染进行分组,对其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600例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5.33%(32/600),所有感染患者中,以呼吸道作为多的感染部位,共有17例,占比为53.13%,泌尿道感染共有8例,占比为25.00%,口腔感染共有3例,占比为9.38%,皮肤软组织感染共有3例,占比为9.38%,胃肠道感染共有1例,占比为3.13%,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感染(P<0.05);单因素分析得知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病程、年龄、空腹血糖值、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并发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程与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空腹血糖值较高(P<0.05).结论 严格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相关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曾秀玉;林丽玲;陈夏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患者耳鸣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析2型糖尿病合并耳鸣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耳鸣患者予以研究,依照病历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患者(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BG、Hb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耳鸣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患者血糖,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张文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血糖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而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起到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利于促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作者:欧蕊;陈金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该院60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实验组执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满意占比;下肢骨折愈合时间、糖尿病控制时间、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指标、下肢行走功能、独立生活指数、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感染、骨折愈合延迟等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骨折愈合时间、糖尿病控制时间、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糖控制指标、下肢行走功能、独立生活指数、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指标、下肢行走功能、独立生活指数、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骨折愈合延迟等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下肢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时间缩短,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冬梅;陈宝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围术期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并肾结石行经皮肾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拟行经皮肾取石术的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空腹血糖[(6.6±0.5)mmol/L vs.(7.4±0.6)mmol/L,t=3.414,P=0.038]、餐后2 h血糖[(7.8±0.7)mmol/L vs.(8.6±0.7)mmol/L,t=3.521,P=0.035]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8±0.8)d vs.(4.4±1.1)d,t=3.863,P=0.029]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40.5±20.4)min和(143.8±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2,P=0.067);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减少[(153.6±10.5)mL vs.(185.4±11.8)mL,t=3.257,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并肾结石行经皮肾取石术患者有利于围术期血糖控制,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手术后恢复状况.

    作者:李春荣;郑德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早期规则抗结核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规则抗结核运用到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功效.方法 选出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这一段时间之中该院接收并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04例,并凭借不同治疗方式施行分组,组一52例患者辅以常规的治疗,组二52例患施行早期规则抗结核,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康复时间、痰菌转阴率、空腹血糖、病灶减小率.结果 组二患者的治疗疗效、康复时间、痰菌转阴率、空腹血糖、病灶减小率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 早期规则抗结核在运用到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施行治疗后,能够促使患者的各类表现获得好转,提升治疗的成效,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孙爱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对2型糖尿病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列为观察组,将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间的内分泌情况和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例的空腹血糖、餐后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 型糖尿病合并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的内分泌指标和 HOMA-IR 普遍高于单一 2 型糖尿病患者, 易导致病症加重并引起多种并发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有效根治,可稳定患者的内分泌和糖类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对稳定病情和延缓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童颖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评价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该院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三餐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进行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推荐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方云;宋秀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实验,探寻有可能引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因素,并能够在以后的治疗中对症下药,做到防护结合,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提升对患者的提升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60例糖尿病病例,通过临床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单一变量对比的方法,对每一项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逐一排查,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 其中共有12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20%.其中年龄、空腹血糖指标、病程、并发症、使用药物的时间等因素都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发生感染,从护理的角度来讲应当重点关切,可以从饮食、运动等护理工作上着重对容易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相应控制,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提升该院在糖尿病方面治疗的效果.

    作者:杨淑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分析

    目的 该文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有效维持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妇体重,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750例孕妇中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85例孕妇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该院85例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分组,根据孕妇24周到分娩前孕妇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对比3组患者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C组患者体重指数增长(5.41±0.3)kg/m2显著高于A组(2.46±0.3)kg/m2与B组(3.84±0.3)kg/m2,妊娠终止时间(37.8±1.0)周短于A组(39.5±1.0)周与B组(40.2±1.0)周;3组患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并发症发生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窘迫并发症发生显著高于A组;3组围产儿窒息、湿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低体重儿以及巨大儿并发症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提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临床需要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有效治疗,维持正常血糖,控制体重增长,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评价中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该次选取该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5例则采取中药治疗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在并发症再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1.11%,和对照组的57.78%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仲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使用多样性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多样性护理,另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比对照组(82.50%)高(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97.50%)与对照组(85.00%)相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多样性护理后,护理效果好,能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7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另67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窗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避免血糖升高,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无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无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6年7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92例糖尿病无症状LE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分析对比两组出院前、出院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足部评估及筛查情况.另外,将两组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出院前1 d研究组患者FPG、2 hPG、HbAlc、TG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FPG、2 hPG、HbAlc、TG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出院后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能力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无症状LEAD患者而言,延续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缓解患者各项症状及体征,减少足溃疡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备较高实施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评价

    目的 研究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06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培养结果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抗菌药物治疗)和B组(外科治疗).将两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106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0株;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抗菌药物敏感率相对不高;A组、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且耐药率高,早期明确感染病原菌类型和分布情况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保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林丽玲;邱秀兰;翁月萍;陈夏容;吴逸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损伤中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损伤中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将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 单独尿糖检测的灵敏度为40.00%(4/10),单独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灵敏度为40.00%(4/1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00%(9/10),联合检测数据与两种单独检测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与联合检测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王柏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伴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对于糖尿病伴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在该院胸科就诊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以糖尿病伴肺癌上腔综合征化疗的患者89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前、后患者血气、肺功能水平,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对照.结果 护理后患者各项血气功能及肺部功能水平相比明显优于护理前,且经护理后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6.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伴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而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肺部功能,平稳血糖,并降低化疗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作者:曾敏;钟敏;张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日益增高并持续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D)以智能损害为主,是目前为止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疾病;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阶段,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但转化为痴呆的危险性较高.2型糖尿病(T2DM)是MCI和AD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能在MCI阶段进行干预可以改善受损的认知功能,继而减少痴呆的发生.该文重点综述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为AD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吴林秀;覃小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用药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从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筛选7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各38例,组间可比性充分.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胰岛素进行治疗,对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在胰岛素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基本保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二甲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黄宝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于该院行手术治疗且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4例,将其分成观察、对照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9.52%vs 33.33%);观察组术后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观察组低血糖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7.14%vs 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手术治疗且合并糖尿病患者加以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有利于缩短其住院时间,且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切口愈合进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郭淑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