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和患者的管理研究

刘莹

关键词:糖尿病, 预防控制, 患者管理, 研究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现阶段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危害甚大,故此,应加强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并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预防控制中,可通过健康宣教﹑社区筛查这两种手段,而在患者的管理中,可通过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督促其加强自我管理,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量适度运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化疗期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的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患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和循证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及心理健康等情况.结果 护理后,循证组患者在静脉炎发生率﹑口腔炎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78%(44例),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84.44%(38例),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宿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该中心接受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58)以及研究组(n=5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明显下降,但对照组水平较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均可发挥作用,但替米沙坦效果更优,可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作者:刘卫信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益气健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气亏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脾气亏虚型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益气健脾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受诊治的92例脾气亏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发现,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发现,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气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显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洁;赵能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坦度螺酮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坦度螺酮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纳入接受标准的血糖控制和神经保护治疗的107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使用普瑞巴林加安慰剂,治疗组接受普瑞巴林加坦度螺酮治疗,记录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级﹑糖化血红蛋白﹑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焦虑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均无改善(P>0.05).除了寒冷感以外,两组深部疼痛﹑浅表疼痛﹑胀痛﹑不舒适感﹑灼热感﹑钝痛﹑锐痛﹑感觉过敏﹑瘙痒明显减轻(P<0.05).相对对照组,不舒适感﹑钝痛﹑感觉过敏在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疼痛程度均明显下降,但无明显组间差异.治疗6月后两组焦虑抑郁状态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坦度螺酮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可以降低部分类型的疼痛和不适感的发生,并明显减少焦虑抑郁水平,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增加,提示坦度螺酮添加治疗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有益的.

    作者:王蓉;李隆龄;吴雁;阳清伟;王凤;陈良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黄芪四君子汤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四君子汤治疗妊娠糖尿病(GDM)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回顾分析该院产科2017年1—12月之间收治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运动和饮食治疗,实验组采取黄芪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窘迫﹑羊水过多和早产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治疗后FBG﹑2 hPBG和HbAlc等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指标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接受黄芪四君子汤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血糖稳定性,避免不良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杜雅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宫腔镜下电切除术与刮宫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宫腔镜下电切除术与刮宫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G等血清指标﹑月经量,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G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为(7.42±0.73)mmol/L﹑空腹血糖为(6.12±0.61)mmol/,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接受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彦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腹腔镜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卵巢囊肿破裂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卵巢囊肿破裂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GDM合并卵巢囊肿破裂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术后FPG﹑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流产,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9.1%﹑36.4%(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GDM合并卵巢囊肿破裂,能有效减少术中孕妇和胎儿损伤,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丁南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数低频振幅分析

    目的 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数低频振幅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受检人员作为该次研究患者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受检人员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即中观察组﹑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观察组受检人员TC﹑TG﹑HDL-C﹑LDL-C﹑TMT-A﹑TMT-B﹑TMT﹑DS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数低频振幅与相关性认知障碍具有密切关联,应早期明确疾病程度,并实施有效处理措施.

    作者:李晨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相互关联的机制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晚期将会出现严重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AD的发病率和患者总数将会发生逐年增加.因此,弄清AD发病机制,寻找高效低毒的抗AD特异性药物,成为目前医药界的研究热点重点.现已有淀粉样β蛋白(amylodβprotein,Aβ)假说﹑Tau蛋白假说和炎症假说等多种有关AD发病机制的假说,近,又有资料显示,AD与另外一种退行性疾病即2型糖尿病(T2DM)有很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发病过程﹑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本文就目前研究背景下AD与T2DM相互关联的机制作一扼要综述.

    作者:韩维娜;王乐;何瑜;唐小二;邓敏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糖尿病患者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疗法;观察组(40例):常规疗法+糖皮质激素;终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同对照组患者FEV1/FVC﹑FEV1﹑FEV1%pred﹑2 hPG以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选择糖皮质激素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以显著促进.

    作者:张尧;刘赛男;石峰;顾少岩;宋秀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该医院治疗的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直接影响患者视力,对其正常生活有严重危害,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鹏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控制血糖护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控制血糖护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3—9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实施临床研究,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例数=80)和对照组(例数=8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控制血糖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糖值均保持在较为稳定且较为合理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更高,术后的切口愈合时间更短,术后的下床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低血糖﹑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实施控制血糖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处在合理而平稳的状态下,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作者:林爱苹;许丽满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探析

    目的 分析研究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该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92例确定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第2日的晨间抽出空腹时的静脉血,以便测其血糖,将其中血糖值10.0 mmol/L以上划定为观察组(46例),血糖值6.1~10.0 mmol/L的划定为对照组(46例),对比该两组的实际病死率,还要对比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状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糖平均达到(11.36±0.7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病死率﹑以及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的实际发生率依次是6.52%﹑15.22%﹑10.8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对急性心肌梗塞前期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注重观察其血糖的改变,并做出适合的处置,则利于治疗与恢复.

    作者:逄增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药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入西医组(常规西医综合疗法)和中医组(常规西医综合疗法+宣肺温肾汤),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经过2个月的治疗,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8.0%高于西医组的86.0%,且中医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焦虑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残余尿量对比: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稳定血糖水平,改善排尿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袁沙沙;徐颖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利用不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6月中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痰标本分别应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00份痰涂片经涂片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7%,经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8%,经噬菌体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7%,经PCR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9%,涂片法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3种方法(P<0.05).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相较涂片法和培养法能够更准确﹑迅速完成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可推广用于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中.

    作者:游元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4—10月,医院骨外科收治2型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88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8年4—10月,医院骨外科收治2型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91例,纳入观察组,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改进措施.对比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消化功能障碍﹑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需要放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上,护理质量改进可以使患者获益.

    作者:陈春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思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诊疗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且将其纳入试验组;同期抽取健康体检孕妇50名,纳入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脐动脉血流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妊娠结局较差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试验组围产儿预后不良为20.00%,对照组围产儿预后不良为4.00%.对照组患者脐动脉血流指标较优于试验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对照组患者S/D为(2.09±0.34),试验组患者S/D为(3.23±0.50).对照组患者生化指标较优于试验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对照组患者晚期总胆固醇为(6.20±1.10)mmol/L﹑试验组患者晚期总胆固醇为(6.78±0.95)mmol/L.结论和健康体检孕妇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指标呈现异常状态,且不良妊娠结局较高,需对其予以综合监护.

    作者:王秀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在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中应用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对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试验组对象即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该院参与诊治的31例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患者,参照组对象即为同时期该院参与诊治的31例心肌梗死不伴发糖尿病患者,将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纳入两组,比较且分析两组患者心动图检测情况﹑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试验组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应用在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一定效果,可改善伴发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重构心室,有利于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善.

    作者:缪金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和患者的管理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现阶段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危害甚大,故此,应加强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并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预防控制中,可通过健康宣教﹑社区筛查这两种手段,而在患者的管理中,可通过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督促其加强自我管理,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量适度运动.

    作者:刘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临床治疗糖尿病首发酮症酸中毒小儿的价值以及效果

    目的 分析临床治疗糖尿病首发酮症酸中毒小儿的价值以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医院共收治了16例小儿糖尿病首发酮症酸中毒,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纠正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发因素.结果未见死亡,并发脑水肿1例﹑重症肺炎2例﹑呼吸衰竭1例.腹痛持续时间27(24~39)h,禁食时间21(17~25)h,酸中毒纠正时间21(17~25)h.患者首日24 h补钾量4.7(4.1~5.4)g.住院时间11(8~14)d.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酮症酸中毒3例.24 h后,空腹血糖低于治疗前,空腹胰岛素﹑HCO3-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首发酮症酸中毒小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的规范治疗﹑动态的指标监测是关键.

    作者:庄建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