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用于危重病人血糖调控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齐爱伟;李浩

关键词: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危重病人, 低血糖
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危重病人血糖调控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ICU且血糖异常需胰岛素干预的4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指尖法血糖测定联合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达到血糖目标水平所用的时间、治疗总时间、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费用无差异(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有效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以及降低血糖发生率。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效果。方法将30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护理干预﹚和B组(普通护理﹚,每组有150例。结果A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满意度91.33%明显高于B组82.00%(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中进行应用,有着相对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徐广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输卵管伞端妊娠合并盆腔积液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输卵管伞端妊娠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进行诊治的48例输卵管伞端妊娠合并盆腔积液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运用计算机抽样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24例患者给予常规化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24例患者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伞端妊娠合并盆腔积液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希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饮食营养治疗对于小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营养饮食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FPG、2h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Hb、ALB、PA、TF及Ca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儿的营养状态,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护理干预﹚和B组(普通护理﹚,每组有150例。结果 A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家属满意度90.67%明显高于B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家属满意度82.67%(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进行应用,有着相对较高的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方景秀;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F波在糖尿病亚临床神经病变诊断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F波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各20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检测参数主要包括:F波传导速度(Fev)、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出现率(Fpresent)、F波短潜伏期(Flmin)。结果在正中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in (20.17±1.80)ms、Flmean(22.28±1.15)、Fchd(2.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in(21.44±2.23)ms、Flmean(23.33±2.23)、Fchd (5.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ean(45.28±1.15)、Flmin(43.17±1.80)、Fchd(3.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ean(49.33±2.23)、Flmin(45.44±2.33)、Fchd(7.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有症状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DPN方面,F波是较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

    作者:魏亚芬;刘永丹;卢冲;李晶鑫;殷萍;臧召霞;朴钟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该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2级和3级患者占100%,对照组的9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提高冠脉血流灌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及应对措施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来该院生产的100名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38%、56%、18%,对照组分别是6%、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20%、36%、12%,观察组1分别是56%、7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保障母婴的身体健康。

    作者:戴翔;曹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

    目的:探讨给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该临床研究对象,以入院单双号将全部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均统一坚持低糖、低脂、低钠的饮食标准,根据患者糖尿病实际病症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针对性降糖治疗。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平均SBP(115±16)mmHg,平均DBP(77±12﹚mmHg,疗效明显优于该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其中实验组23例患者治疗显效,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显效,1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83.33%(25/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功能检查中,实验组β2-微球蛋白清除实验数值(65.4±3.7﹚μL/min,对照组β2-微球蛋白清除实验数值(73.2±4.5﹚μL/min,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UN、CREA、UA及SP指数4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反应,1例患者水肿;对照组1例患者轻微胃肠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率均为6.6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中医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7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中医治疗组(51例﹚,观察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8.6%,治疗总有效率为92.2%,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37.0%和73.9%;同时中医治疗组患者的FPG、2h 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t=5.13,5.68,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三高一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改善血糖生化指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葛立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该的观察对象,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80例设定为常规组,两组均进行血脂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检测后得知,研究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概率为22.5%,常规组为10.0%,说明常规组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糖尿病患者给予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重大,可对TC、TG、LDL-C等指标水平作出明确的判断,并就其检测值探究疾病发展情况;同时可用于检测患者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并根据监测结果对病情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进而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后期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及时纠正患者高血脂症等不良情况,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可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宝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银杏达莫联合运用在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所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前者予以依达拉奉+银杏达莫治疗,后者予以银杏达莫+奥扎格雷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2.9%﹚比参照组患者(76.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S评分和NIHSS评分均优于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SS评分与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疗效甚佳,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韩超;周丽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饮食控制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疗的疗效探讨

    目的:对饮食控制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4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饮食控制;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糖值变化等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PG、2hPG以及HbAlc等指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控制,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且优化母婴结局,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庆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温补脾肾治疗糖尿病肠病

    从脏腑辨证糖尿病而探讨脾肾阳虚与糖尿病的关系,而得出糖尿病日久,脾虚更甚,累及肾阳,可并发以脾肾阳虚为主的糖尿病肠病,运用温补脾肾法来进行治疗。温补脾肾法治疗糖尿病肠病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赵红;李敬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糖控制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情况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1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45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研究组55例(血糖控制满意﹚,根据其血糖控制情况对两组孕妇的母婴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分析比较后得知,研究组孕妇产后出血、感染、子痫前期、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分别为12.7%、10.9%、9.1%、18.2%,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出现巨大儿、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5.5%、0%、3.6%,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概率为65.5%,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与母婴预后息息相关,血糖控制良好利于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20例临床探讨

    目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共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10例,对照组中1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的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RP、IL-6及TNF-a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时,采用胰岛素泵实施具体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纠正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状况,其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宇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6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30例患儿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血糖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儿童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糖尿病患者在营养保健饮食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和具体措施的使用。方法随机选择自2014年3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病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综合的营养保健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饮食护理,1个月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血尿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患者血尿糖控制效果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和25.4%,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7,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6.3%(53/55﹚;对照组满意度为78.2%(43/5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5,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促使病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万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脑出血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出血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A组,与同期住院52例血糖正常脑出血患者,设为B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舒张压、尿素氮、收缩压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压积、空腹血糖、肌酐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统计学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与出院时,A组NHISS评分超过10分者高于B组,A组患者出血量超过30 mL,A组患者继发肺部感染、行微创血肿引流治疗及死亡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易发生肺部感染、重残率与病死率高,脑出血血肿容易扩大,预后效果不佳。

    作者:赵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指尖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的检测结果,以探讨指尖毛细血管全血糖检测血糖的准确性。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选取在该疾控中心体检科进行血糖检测的20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按照其血糖情况进行分组,分为低血糖组、血糖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组。分别于空腹状态时和餐后2 h,采集这200例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外周静脉血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测定,对比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静脉血液的血糖检测结果。结果低血糖组、血糖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以及糖尿病组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检测结果均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较为接近,可有效反映受检者的血糖水平,可作为社区、家庭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美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26.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