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顺琴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对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认知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政群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抽取该市中小学生998名,及其家长共同参与配对问卷调查。所有学生采用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72份。根据回收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将972名中小学生按照肥胖情况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结果被调查中小学生家长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高达90.7%,肥胖中小学生和非肥胖中小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营养状态评价的错误率分别为32.6%和5.3%,相应的,肥胖中小学生和非肥胖中小学生对自身营养状态评价的错误率分别为14.0%和13.9%。在“糖尿病是否是可预防的疾病”方面的调查,合并糖尿病史的中小学生家长的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史的家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是一种能够预防的慢性疾病,对儿童及青少年开展积极地家庭教育,对其普及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使儿童及其青少年提高自身营养状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关注,并定期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有效降低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畅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7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中医治疗组(51例﹚,观察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8.6%,治疗总有效率为92.2%,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37.0%和73.9%;同时中医治疗组患者的FPG、2h 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t=5.13,5.68,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三高一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改善血糖生化指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葛立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给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该临床研究对象,以入院单双号将全部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均统一坚持低糖、低脂、低钠的饮食标准,根据患者糖尿病实际病症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针对性降糖治疗。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平均SBP(115±16)mmHg,平均DBP(77±12﹚mmHg,疗效明显优于该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其中实验组23例患者治疗显效,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显效,1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83.33%(25/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功能检查中,实验组β2-微球蛋白清除实验数值(65.4±3.7﹚μL/min,对照组β2-微球蛋白清除实验数值(73.2±4.5﹚μL/min,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UN、CREA、UA及SP指数4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反应,1例患者水肿;对照组1例患者轻微胃肠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率均为6.6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后临床症状和尿微量蛋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内科病房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依据随机分组表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缬沙坦降压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评估两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2%,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马生渊;赵有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糖尿病致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作用。方法将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糖尿病至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糖尿病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可有效辅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来该院生产的100名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38%、56%、18%,对照组分别是6%、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20%、36%、12%,观察组1分别是56%、7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保障母婴的身体健康。
作者:戴翔;曹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对比其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术后焦虑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护患关系,进一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薛凤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危重病人血糖调控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ICU且血糖异常需胰岛素干预的4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指尖法血糖测定联合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达到血糖目标水平所用的时间、治疗总时间、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费用无差异(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有效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以及降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齐爱伟;李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胰岛素短期强化与辛开苦降方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提升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水平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50例(实验组﹚,该组接受胰岛素短期强化与辛开苦降方综合治疗;同期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5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该组接受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两组入选患者胰岛素的抵抗情况、胰岛B细胞功能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且实验组入选患者体重指数(23.85±0.18﹚kg/m2,对照组(25.16±0.30﹚kg/m2;实验组空腹血糖值(6.28±1.39﹚mmol/L,对照组(7.59±2.31﹚mmol/L;实验组入选患者胆固醇(4.27±0.12﹚mmol/L,对照组(5.00±0.16﹚mmol/L;实验组入选患者糖化血清蛋白(202.88±12.15﹚umol/L,对照组(265.89±26.98﹚umol/L,两组对比后发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推行胰岛素短期强化与辛开苦降方综合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杨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用于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3.7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护理满意度为96.88%,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伴糖尿病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对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覃玉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出血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A组,与同期住院52例血糖正常脑出血患者,设为B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舒张压、尿素氮、收缩压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压积、空腹血糖、肌酐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统计学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与出院时,A组NHISS评分超过10分者高于B组,A组患者出血量超过30 mL,A组患者继发肺部感染、行微创血肿引流治疗及死亡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易发生肺部感染、重残率与病死率高,脑出血血肿容易扩大,预后效果不佳。
作者:赵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0级症状患者增加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轻微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关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从脏腑辨证糖尿病而探讨脾肾阳虚与糖尿病的关系,而得出糖尿病日久,脾虚更甚,累及肾阳,可并发以脾肾阳虚为主的糖尿病肠病,运用温补脾肾法来进行治疗。温补脾肾法治疗糖尿病肠病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赵红;李敬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饮食控制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4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饮食控制;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糖值变化等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PG、2hPG以及HbAlc等指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控制,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且优化母婴结局,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庆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输卵管伞端妊娠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进行诊治的48例输卵管伞端妊娠合并盆腔积液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运用计算机抽样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24例患者给予常规化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24例患者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伞端妊娠合并盆腔积液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希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方式。方法将2015年1-6月之间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8例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并探讨皮下积液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31.0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8.92%,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的平均得分为94.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9分。结论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加强患者的手术切口以及引流管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刘素杰;曹志平;王恩艳;丁秀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银杏达莫联合运用在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所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前者予以依达拉奉+银杏达莫治疗,后者予以银杏达莫+奥扎格雷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2.9%﹚比参照组患者(76.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S评分和NIHSS评分均优于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SS评分与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疗效甚佳,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韩超;周丽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预混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例(治疗组﹚,均接受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笔芯﹚治疗;同期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共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均接受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笔芯﹚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每天使用药物总量、血糖控制水平以及低血糖反应例数等指标,并在两组内进行客观对比。结果该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实验,且两组患者在每天使用药物总量方面,在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等指标变化方面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10.00%;对照组发生率26.6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预混胰岛素都可以取得显著疗效,但是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方案的效果更加突出,低血糖的副反应少,患者的依从性好,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又一良好措施。
作者:段顺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效果。方法将30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护理干预﹚和B组(普通护理﹚,每组有150例。结果A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满意度91.33%明显高于B组82.00%(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中进行应用,有着相对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徐广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6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30例患儿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血糖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儿童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