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文;徐荣辉;顾芳;沈娟
目的:对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应用于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6例),观察莫沙必利与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7%,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3.3%和72.1%;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复发率为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9%和25.6%;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胃固体的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应用于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150例正常孕妇作为该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2015年6月,将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将3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控制程度分为血糖指标正常组(158例)及血糖指标异常组(142例),对3组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3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孕妇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血糖指标异常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指标异常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之间对比的母婴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较大,临床中应注意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效果。
作者:冯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10月,对象糖尿病74例,经随机法分组。37例治疗选用常规疗法,入组对照组;在该基础上,给予余37例葛根芩连汤,入组实验组。对比疗效。结果对照组的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28.53±7.02)分,治疗后(17.33±6.28)分]、治疗有效率(83.78%)、血糖指标和实验组相比较,实验组证候积分下降明显[治疗前积分(28.59±7.21)分,治疗后(10.24±5.42)分],治疗有效率高(94.59%),血糖指标下降幅度大。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效果佳,血糖改善明显,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T2DM合并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新娣;从昆;王友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施加诸方面心理干预所产生的应用效果加以探讨。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共计66例以随机形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前者仍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后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的心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二者的生存质量加以相应的观察、对比之类研究。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病患在生存质量层面上改善颇为明显;尤其是心理障碍获得了很明显的降低,同时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和糖尿病护理活动中,增加“心理干预”这一活动,往往可以很大程度提升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活动中的信心,以此来使其有效地对乳腺癌和糖尿病这一疾病加深相应了解,并由此来有效地以尽可能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疾病,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行为加以改变,从而对生存质量加以提升。
作者:刘井艳;张卓;丁秀荣;郑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诊治方式。方法于2014年1-12月选取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探讨,对比其治疗前后的血糖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3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甲亢和糖尿病同时发生,有15例患者先出现糖尿病再出现甲亢,有9例患者先出现甲亢再出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方式主要为血糖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糖、FT3和FT4均明显降低(P<0.05),其TSH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血糖和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并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高血糖进行同步治疗。
作者:张阳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860例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体质量测量与血糖水平监测,对比分析不同体质量与不同性别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结果肥胖组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检出率均比正常组高,且肥胖组比超重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与糖调节受损情况有密切关系,需通过有效控制体重等相关因素,以利于防治糖代谢异常疾病。
作者:王树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象,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管理),预后评估病症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预后营养保健知识了解度(93.3%)高于常规组(70.0%),护理满意率(96.7%)高于常规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饭后血糖、午饭后血糖及晚饭后血糖指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作用显著,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张燕;杨存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合并糖尿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措施及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糖尿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患者。 A组患者选择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后远期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B组,但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但术后活动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两组对比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7%,死亡率为2.6%;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死亡率为7.9%;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后远期有效率为63.2%;B组患者治疗后远期有效率为76.3%;B组患者的远期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明显好于A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身体素质较好、骨质疏松严重且对预后功能具有较高期望的患者可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功能恢复快且疗效持续时间长;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手术耐受力低对治疗后远期功能无较高期望的患者可选取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作者:洪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免散瞳眼底镜检查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0例糖尿病患者(1780只眼)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期。结果890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196(362只眼)例,根据I~II期药物治疗,III~IV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V~VI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则进行指导治疗,前往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治疗,治疗后社区进行随访。结论免散瞳眼底镜检查是社区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工具,对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夏娣;刘春艳;王丽萍;赵得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 2 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 h 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 h 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8.9%;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显著地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和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 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给予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赵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讨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方法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坐位,静脉抽取手肘部位血液5 mL,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胰岛素和C肽的含量,设置同样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都经电解质、血脂、血压、血糖、心肌酶、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且家族无糖尿病病史。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为(16.25±4.02)U/L、(1.42±0.08)ng/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0.34±3.19)U/L、(1.03±0.10)ng/L,观察组患者胰岛素和C肽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污染,患者依从性也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傅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2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组加服养阴通络汤剂,2组观察时间均为3周。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清热祛湿法联合多潘立酮片可使糖尿病胃肠功能患者临床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复发率降低。
作者:陈博宇;邵亚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低血糖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优泌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观察期限为2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为(3.56±1.54) d,平均胰岛素用量为(33.67±7.89) U/d。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胞功能指数为5.42±2.0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2±1.2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从(2.0±1.02)下降至(1.17±0.61)(P<0.05)。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70岁以上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意识障碍或无自觉症状为主,70岁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心悸、出汗为主。低血糖发生率与并发症数量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高龄患者及具并发症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作者:何正文;徐荣辉;顾芳;沈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检测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方法以该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类型分为糖尿病组(98例患有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组(62例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肽、HbA1c、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bA1c、FBG、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HbA1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FBG和餐后2 h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A1c含量与血清C肽呈负相关和FBG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糖尿病发生时患者血清C肽和HbA1c水平变化明显,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付晓杰;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及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观察两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结果对照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实验组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现象较为多见,溃疡直径较大,且复合溃疡及胃溃疡发生情况较为常见。
作者:关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2型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患者若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其血糖可以较好的被控制,在此过程中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十分有益。
作者:田丽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及血脂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和73.0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维度、疾病维度、社会维度、生理维度及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糖、血脂异常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志强;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