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价值分析

傅荣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胰岛素, C肽, 化学发光法, 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方法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坐位,静脉抽取手肘部位血液5 mL,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胰岛素和C肽的含量,设置同样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都经电解质、血脂、血压、血糖、心肌酶、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且家族无糖尿病病史。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为(16.25±4.02)U/L、(1.42±0.08)ng/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0.34±3.19)U/L、(1.03±0.10)ng/L,观察组患者胰岛素和C肽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污染,患者依从性也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初步评定

    目的:关于二甲双胍对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初步评定。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指标为观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在治疗前后变化非常明显。相比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且剖宫产、巨大儿、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妊高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对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邱瑞雪;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片联合参芪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片联合参芪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5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单纯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更佳的疾病治疗方案。结果临床治疗后统计发现,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与64.0%,说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测指标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值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明显更加显著,与治疗后的常规组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尿蛋白,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肾功能,可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优先采纳的治疗方案,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赵玉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科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内科糖尿病住院老年患者慢性并发症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70例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明确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BG和2 hPG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秀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用单纯胰岛素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作者:罗琳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护理研究

    目的: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各37例。分别施以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SAS评分为(43.68±3.46)分;SDS评分为(42.64±3.27)分;护理满意度为94.59%,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情绪障碍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情绪起到改善作用,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反馈,值得推广。

    作者:王倩;陈延娥;赵田田;焦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和用药、功能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肢体肌力恢复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功能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肢体技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焦琳琳;赵田田;王倩;陈延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风险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该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住院患者,根据既往史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31例)和无糖尿病组(95例),在首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0 d和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累计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1例,占24.6%。30 d及90 d糖尿病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30、90d累计卒中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在30 d、90 d的卒中风险增加了2.7倍及2.6倍(P<0.05)。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和脑动脉狭窄是90 d卒中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卒中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邢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与糖代谢异常的观察与分析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860例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体质量测量与血糖水平监测,对比分析不同体质量与不同性别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结果肥胖组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检出率均比正常组高,且肥胖组比超重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与糖调节受损情况有密切关系,需通过有效控制体重等相关因素,以利于防治糖代谢异常疾病。

    作者:王树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对小儿糖尿病患者采用营养饮食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糖尿病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7例,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联合营养饮食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头围、体重以及身高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头围、体重和身高分别为(48.1±8.2)cm、(13.6±3.1)kg、(92.1±22.4)c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1.9%、94.6%,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3.0%、78.4%,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饮食疗法,不仅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还能够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上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国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文题

    文题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使用标点和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型糖尿病患儿整体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患儿整体护理效果。方法该院收治的8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儿针对性的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和措施,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0%,护理满意度为72.5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护理满意度为9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整体护理能够降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1月该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证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研究组在分娩前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孕次、产次。②研究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不满意例数、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③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体重和出生后即刻Apgar评分。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孕次、产次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不满意例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体重和出生后即刻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次研究认为地塞米松能够促胎肺成熟,对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围产儿的影响。

    作者:温美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尿糖和血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接受尿糖和血糖检验的作用。方法2014-2015年该院共选取了160例接受血糖和尿糖检验的患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检验结果相一致为阴性,不一致为阳性。结果全部患者共有8例阳性病例,比例是5%,阴性结果有152例,比例是95%;共有3例糖尿病病史阳性病例,比例是1.8%;妊娠糖尿病阳性病例2例,比例是1.2%;饮食性糖尿病病例3例,比例是1.8%;其他因素导致的糖尿病阳性病例4例,比例是2.5%。结论血糖和尿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以及病情控制的参考信息,对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让患者的病情监控更加合理,对于疾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文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bA1c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 2 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 h 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 h 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具有一定影响,有助于控制血糖,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王雅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君力达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联合阿卡波糖对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君力达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联合阿卡波糖对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2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2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严格饮食控制及加强锻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君力达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予以口服治疗,0.5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联合阿卡波糖50 mg予以治疗,嚼碎吞服,3次/d,持续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就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呈现出明显降低状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后总有效率(96.15%)与对照组(76.92%)相比,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其血糖控制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在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饮食及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取君力达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其疗效更为确切,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有效降低低血糖相应发生率,在临床当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罗云霞;庞建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其胎儿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其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间在该院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将接受营养干预的40例记作观察组,将未接受营养干预的38例记作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妊娠影响情况:观察组血糖正常、注射胰岛素、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等比例均较对照组优良(P<0.05);胎儿影响情况:观察组分娩胎儿体重≧4000 g、低糖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比例均较对照组优良(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降低巨大儿出生比例。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彩超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大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和9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糖尿病患者中,65例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76例患者出现动脉斑块,69例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下肢动脉血流流速为(34.24±3.78)cm/s,血流量为(27.41±9.79)mL/min,下肢血管病变诊断0~3级的患者数量分别为23、37、18和12例;非糖尿病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23例患者出现动脉斑块,15例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下肢动脉血流流速为(43.61±3.87)cm/s,血流量为(47.39±10.12)mL/min,下肢血管病变诊断0~3级的患者数量分别为75、11、4和0例,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赵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与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89例ICU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ICU住院患者不采用高血糖管理,实验组45例ICU住院患者采用高血糖管理,观察两组ICU住院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病情缓解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36.36%)明显高于实验组(11.11%),且两组ICU住院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及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住院患者采用高血糖管理能有效减少高血糖发生情况,缓解患者病情,促进预后。

    作者:李景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乙型病毒肝炎并糖尿病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所用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生化指标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与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FBG、2 hPG与TBIL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能够提高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梅;孔祥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