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做好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其指导,做好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运用中医理论做好情志护理、饮食调护以及中医针灸、推拿及按摩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所涉及,但主要是青少年和儿童。该文对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1型糖尿病产生原因、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抗体对1型糖尿病的检测意义以及诊断意义,终论述了多种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夏月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糖尿病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7例,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联合营养饮食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头围、体重以及身高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头围、体重和身高分别为(48.1±8.2)cm、(13.6±3.1)kg、(92.1±22.4)c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1.9%、94.6%,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3.0%、78.4%,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饮食疗法,不仅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还能够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上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国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对于老年临床糖尿病肾病(DN)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影响。方法将老年临床期DN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4周;前列地尔组30例,常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周后,继续常规治疗2周;序贯治疗组30例,常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周,常规+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蛋白、肾血流、尿6-酮前列素Flα(6-keto-PGFlα)及血栓素B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UMA和总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UMA分别下降9.7%比25.6%,总蛋白分别下降16.0%比35.0%,序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主肾动脉(MRA)阻力指数(Rl)、段动脉(SRA)Rl和叶间动脉(IRA)RI在治疗后均阴显下降,序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MRARl:6.8%比8.2%, SRARl:5.8%比9.7%,1RARl:6.3%比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keto-PGFlα均上升,分别为(261.4±/13.9)ng/24 h比(288.7±39.7)ng/24 h、(251.9±/17.6)ng/24 h比(313.7±50.2)ng/24 h;两组尿血栓素B2均下降,分别为(172.4±33.5)ng/24 h比(152.1±31.6)ng/24 h、(177.3±28.8)ng/24 h比(130.6±34.7)ng/24 h,而序贯治疗组上述指标上升的改变更加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索钠片序贯疗法可能通过改善老年临床期DN患者肾血流以及血栓索A2和前列腺素I2的平衡,降低尿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辛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匹伐他汀对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内分泌科接收的98例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自49例,分别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匹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时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纳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个月后,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96%,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前后对血糖变化和高胆固醇指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内分泌科在为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实施治疗时,建议采取匹伐他汀治疗,相比其他的治疗方式来说,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反应,该药物对于改善患者血糖效应等指标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何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及其心理、饮食、环境等护理效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法选择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绞痛发生次数。结果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18±1.54)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15.21±1.68)mmol/L,心绞痛发生8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6.19±1.0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1±1.35)mmol/L,心绞痛发生2次,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空腹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治疗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以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1周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FBG达标率及2 hFBG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着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学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率情况、疾病了解程度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及自我监测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出院时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随访结束后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文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以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从该院内分泌科、普外科以及消化内科于2009年7月-2015年4月确诊收治的1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符合调查条件者79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从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淀粉酶、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PH值等方面的改变探讨其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结果7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1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率为15.19%),单纯DKA组与DKA并发AP组之间血糖、三酰甘油以及pH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酮体、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的改变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酶水平的改变在DKA以及AP中均不具特异性,但是其水平越高往往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结论对于DKA合并有血糖、三酰甘油、pH值和(或)淀粉酶改变的患者应密切监视其胰腺的病变。
作者:李耀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具有一定影响,有助于控制血糖,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王雅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施加诸方面心理干预所产生的应用效果加以探讨。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共计66例以随机形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前者仍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后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的心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二者的生存质量加以相应的观察、对比之类研究。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病患在生存质量层面上改善颇为明显;尤其是心理障碍获得了很明显的降低,同时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和糖尿病护理活动中,增加“心理干预”这一活动,往往可以很大程度提升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活动中的信心,以此来使其有效地对乳腺癌和糖尿病这一疾病加深相应了解,并由此来有效地以尽可能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疾病,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行为加以改变,从而对生存质量加以提升。
作者:刘井艳;张卓;丁秀荣;郑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8.9%;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显著地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与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89例ICU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ICU住院患者不采用高血糖管理,实验组45例ICU住院患者采用高血糖管理,观察两组ICU住院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病情缓解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36.36%)明显高于实验组(11.11%),且两组ICU住院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及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住院患者采用高血糖管理能有效减少高血糖发生情况,缓解患者病情,促进预后。
作者:李景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关于强化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强化血糖控制对微血管病变具有肯定意义,但能否改善大血管病变尚不明了。因此,我们就强化降糖治疗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进行阐述。
作者: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及血脂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和73.0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维度、疾病维度、社会维度、生理维度及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糖、血脂异常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志强;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00%)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00%);且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检测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方法以该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类型分为糖尿病组(98例患有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组(62例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肽、HbA1c、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bA1c、FBG、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HbA1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FBG和餐后2 h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A1c含量与血清C肽呈负相关和FBG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糖尿病发生时患者血清C肽和HbA1c水平变化明显,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付晓杰;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妊娠期孕妇共80例。其中有4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80例孕妇口服糖耐量治疗,检测并记录孕妇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40例孕妇给予口服糖耐量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95.3%,准确度为89.3%,与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提高妊娠期孕妇糖尿病检测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翟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免散瞳眼底镜检查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0例糖尿病患者(1780只眼)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期。结果890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196(362只眼)例,根据I~II期药物治疗,III~IV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V~VI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则进行指导治疗,前往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治疗,治疗后社区进行随访。结论免散瞳眼底镜检查是社区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工具,对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夏娣;刘春艳;王丽萍;赵得南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