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伐他汀对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观察

何莎

关键词:匹伐他汀, 血糖,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匹伐他汀对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内分泌科接收的98例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自49例,分别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匹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时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纳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个月后,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96%,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前后对血糖变化和高胆固醇指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内分泌科在为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实施治疗时,建议采取匹伐他汀治疗,相比其他的治疗方式来说,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反应,该药物对于改善患者血糖效应等指标有积极的影响。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用单纯胰岛素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作者:罗琳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研究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用于糖尿病俱乐部患者诊疗经验分析

    糖尿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对靶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小,从而引发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因个体差异而使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需要医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践行医患共同决策原则,为糖尿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当前,医患共同决策这一医疗干预模式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患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其特点为:将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率降至低;综合评价后确认效果好;兼顾医疗水平与患者经济负担。要有效推行此种模式,关键是加强医患在诊疗过程中的决策共定,实现医患共治。

    作者:廖硕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率情况、疾病了解程度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及自我监测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出院时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随访结束后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以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1周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FBG达标率及2 hFBG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着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学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探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和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 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给予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赵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象,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管理),预后评估病症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预后营养保健知识了解度(93.3%)高于常规组(70.0%),护理满意率(96.7%)高于常规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饭后血糖、午饭后血糖及晚饭后血糖指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作用显著,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张燕;杨存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的母婴结局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150例正常孕妇作为该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2015年6月,将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将3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控制程度分为血糖指标正常组(158例)及血糖指标异常组(142例),对3组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3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孕妇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血糖指标异常组孕妇母婴结局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指标异常组与血糖指标正常组之间对比的母婴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较大,临床中应注意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效果。

    作者:冯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对小儿糖尿病患者采用营养饮食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营养饮食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糖尿病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7例,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联合营养饮食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头围、体重以及身高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头围、体重和身高分别为(48.1±8.2)cm、(13.6±3.1)kg、(92.1±22.4)c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1.9%、94.6%,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3.0%、78.4%,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饮食疗法,不仅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还能够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上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国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该中心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均予以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糖尿病患者经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刘显斌;李卫;刘惠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快速血糖仪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的准确程度,便于临床应用。方法对31例糖尿病患者和31例非糖尿病患者,同时用快速血糖仪及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并对检测的血糖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对血糖的测定结果,二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快速血糖仪的临床应用范围、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指导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谢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1月该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证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研究组在分娩前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孕次、产次。②研究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不满意例数、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③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体重和出生后即刻Apgar评分。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孕次、产次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不满意例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体重和出生后即刻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次研究认为地塞米松能够促胎肺成熟,对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母及围产儿的影响。

    作者:温美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其胎儿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其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间在该院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将接受营养干预的40例记作观察组,将未接受营养干预的38例记作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妊娠影响情况:观察组血糖正常、注射胰岛素、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等比例均较对照组优良(P<0.05);胎儿影响情况:观察组分娩胎儿体重≧4000 g、低糖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比例均较对照组优良(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降低巨大儿出生比例。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由糖尿病孕妇所娩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基础性的综合治疗,而对研究组患儿在采取基础治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包括临床治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所花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64%),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均比对照组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由糖尿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治疗住院时间,对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生存质量以及肺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谭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选择硫辛酸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甲钴胺的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不如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治疗前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可改善身体症状和神经传导的速度,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何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患者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10月,对象糖尿病74例,经随机法分组。37例治疗选用常规疗法,入组对照组;在该基础上,给予余37例葛根芩连汤,入组实验组。对比疗效。结果对照组的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28.53±7.02)分,治疗后(17.33±6.28)分]、治疗有效率(83.78%)、血糖指标和实验组相比较,实验组证候积分下降明显[治疗前积分(28.59±7.21)分,治疗后(10.24±5.42)分],治疗有效率高(94.59%),血糖指标下降幅度大。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效果佳,血糖改善明显,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特定手段治疗糖尿病肾病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对于老年临床糖尿病肾病(DN)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影响。方法将老年临床期DN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4周;前列地尔组30例,常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周后,继续常规治疗2周;序贯治疗组30例,常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周,常规+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蛋白、肾血流、尿6-酮前列素Flα(6-keto-PGFlα)及血栓素B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UMA和总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UMA分别下降9.7%比25.6%,总蛋白分别下降16.0%比35.0%,序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主肾动脉(MRA)阻力指数(Rl)、段动脉(SRA)Rl和叶间动脉(IRA)RI在治疗后均阴显下降,序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MRARl:6.8%比8.2%, SRARl:5.8%比9.7%,1RARl:6.3%比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keto-PGFlα均上升,分别为(261.4±/13.9)ng/24 h比(288.7±39.7)ng/24 h、(251.9±/17.6)ng/24 h比(313.7±50.2)ng/24 h;两组尿血栓素B2均下降,分别为(172.4±33.5)ng/24 h比(152.1±31.6)ng/24 h、(177.3±28.8)ng/24 h比(130.6±34.7)ng/24 h,而序贯治疗组上述指标上升的改变更加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索钠片序贯疗法可能通过改善老年临床期DN患者肾血流以及血栓索A2和前列腺素I2的平衡,降低尿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辛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作用。方法抽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护理组(40例,接受无缝隙护理方案)和常规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FBG(空腹血糖)、2hPBG(餐后2h血糖)改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患者血糖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推荐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在乳腺癌和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施加诸方面心理干预所产生的应用效果加以探讨。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共计66例以随机形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前者仍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后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的心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二者的生存质量加以相应的观察、对比之类研究。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病患在生存质量层面上改善颇为明显;尤其是心理障碍获得了很明显的降低,同时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和糖尿病护理活动中,增加“心理干预”这一活动,往往可以很大程度提升乳腺癌和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活动中的信心,以此来使其有效地对乳腺癌和糖尿病这一疾病加深相应了解,并由此来有效地以尽可能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疾病,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行为加以改变,从而对生存质量加以提升。

    作者:刘井艳;张卓;丁秀荣;郑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妊娠期孕妇共80例。其中有4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80例孕妇口服糖耐量治疗,检测并记录孕妇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40例孕妇给予口服糖耐量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95.3%,准确度为89.3%,与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提高妊娠期孕妇糖尿病检测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翟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